等下一个四年
突然发现,我一般在开心的时候会首先想到和朋友家人联系一起分享,而往往伤心的时候只会想要写文字疏解。因为我不想让其他人走进我真实的脆弱。
突然发现,我一般在开心的时候会首先想到和朋友家人联系一起分享,而往往伤心的时候只会想要写文字疏解。因为我不想让其他人走进我真实的脆弱。
我前几天又“失恋”了。
说是“又”,是因为我9月才刚和S小姐彻底分开(详见《渣男日记》)。我的第一段结束到第二段开始中间整整跨越了四年,所以我我原以为也要再等下一个四年才会有新的开始。
说是“失恋”加引号,是因为这一段根本没有开始,像当初的红书包姑娘一样,是求而不得。(详见《红书包姑娘(续)》)。
这次不是什么巧合,也不是什么酒后乱性,我和她是在一次相亲联谊会上认识的。
(一)第一次见面
Y小姐是隔壁学校的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地产相关公司做董事长助理,工作相关的原因让我当时和她不由多了很多对话,当然,最重要的是她长得美。
其实,她并不算是常规意义上的大美女,按照我朋友的说法,是气质可爱阳光。但我对活泼爱笑的女生一向一点抵抗力都没有,这一直是我寻求另一半时最关键的要求,其次是可爱漂亮。
Y小姐正好全垒打命中我对另一半的所有要求和想象,尤其又当我得知她隔壁学校的身份后,四平路职业专科学校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当晚,我便小心翼翼的编了条很直白的微信发给了她约饭,虽然成功约到,但最终结果的遗憾我想就是从这次快节奏的追求方式开始时埋下隐患。
虽然男人都不喜欢别人说自己“快”,但那段时间我的追求节奏现在看来是有些着急。
从相亲联谊的那一天开始,我每天都会保持和Y小姐聊天,每周末都会约她出来,除了她生日那周回家之外,几乎每周末我们俩都会有一天在一起。中间经历了她的生日和圣诞,每次我也都有精心准备礼物。过程中,我曾和朋友说过,我感觉我在18年的年末要摆脱单身了,那时,我和Y小姐刚认识了四周,凭借每次聊天的感觉,我有种担忧但又乐观的自信。
(二)世界上另一个自己
Y小姐真的和我很像,在此之前我没想过会有一个和我那么像的她出现。
我的父母是公务员,她的父亲也是公务员;
我是高考差了一分但研究生保送到的魔都,她是高考发挥失利但也硕士保送隔壁学校;
我喜欢看小说,没想到她一个女生也喜欢看网络小说;
我和她很多想法一致,连成长和学习经历也一致……
我想我也许就是从发现这么多共同点的时候慢慢沦陷的吧
也有可能是在第一次约会后没两天,她喝醉酒同意我去接她回家、
也有可能是在第二次约会时她告诉我也想找个像我这种和她性格互补的另一半
也有可能是在第二周她约我去看三周后的话剧
也有可能是有一晚她醉酒怪我每天都是晚上下班后才会想起她
也有可能是那晚她说她也觉得碰到一个这么相似的人很难得……
但从第五周时,我发现她慢慢信息回复的很慢,再也没有主动联系过我。当我故意两天不联系她时,她也没有再主动找过我。
(三)也许最适合,想要最喜欢
我在情感上一直是个很敏感的人。
我着急了。
我着急确认这过去五周发生的是否真实,我着急确认她是不是有新的想法,我着急确认我们的关系接下来该何去何从,我着急确认我们是否还会走到一起。
现在想来,我不该这么着急,不该不给双方继续加热感情的时间,不该急于求成,快节奏的追求有可能会让互相喜欢的人越快在一起,也有可能让还没有那么喜欢的人下定决心远离。
第六周,这次我没有约周末,圣诞节当天我又一次把她约了出来。
我问她,“你觉得我怎么样”,“你肯定感受的到我这一个多月以来在追你吧”。
我知道,我在情感上的敏感一直没有错过。
她委婉的说,她其实前两天纠结过我们的关系,双方各项条件都比较匹配,家庭背景、学习经历和目前的工作都比较相似,的确双方比较适合,但她对我的确还没到喜欢的地步。
她告诉我,我是她第一个除恋人外见这么多次面的男生,我是她除初恋男友外第二个和室友谈论起的男生——当时她和室友对我的讨论评价结果,就一个字——稳。
她说,通过这几周的了解,觉得我是一个对自己和对他人要求都很高的人,如果在一起会让她压力很大。
她说,感觉我是那种从小到大好孩子的那种(她说的对),她内心担心以后我会像她父母对她提要求一样想要改变她,而她最不喜欢的就是改变,她会感到被束缚不自由。
我说,你不是你过去两段最长不超过半年有些失败吗,而我的两段一段四年一段两年半,要不要试试让我带带你?
这是我第二次尝试。
虽然她挠头纠结到最后都没有明确接受或拒绝我,但我知道,这就是无声的拒绝了。
第二天,我说再出来聊聊吧。这是我第三次尝试。
她回复,我不擅长当面处理这种事情。
“也许你是最适合,但是我想要最喜欢,对不起”
“请你把你的地址给我,我把你送我礼物寄回给你”
(四)就此别离
现在想来,我很理解她,因为她和我真的很像。
我想她开始接受的多次见面是因为觉得我的客观条件也很好,也算是她喜欢的类型,后面纠结是因为觉得我还不够那么好,最后不考虑是因为认为自己一定还可以找到更好的。
这和三年前的我一样,只不过我当初更是彻底,朋友介绍的我看不上连面都不会见,无论对方其实条件有多好,有恃无恐的永远是对自己盲目自信的那方。
我想这几年我最大的改变就是少了很多当初对自己盲目自信的那种态度了吧。这么想来,每次离别我都会对自己更深入的剖析一次,也算是逐渐成长。
就此相忘于江湖吧,做好自己,不能因为增长了几岁就失去那种乐观盲目的自信,人生还是要过。
到头来,希望我也不会变得将就。
等待下一次到来的又一个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