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18-19跨年演唱会纪念
从九月份看完《十三邀》罗大佑的这一期就在想,什么时候能够看一次罗大佑的现场演出。心心念、心心念的过了一个月,在10.22号谢天笑演唱会开始前,鬼使神差的扫了一下武汉文汇通的公众号,忽然发现上面有关于罗大佑巡演的历史推送,再定睛一看,有武汉场,并且还是跨年那天,丝毫犹豫之下就买了两张最便宜的门票。后来也想过要不要换成内场票,毕竟罗大佑的跨年现场是听一次就会少一次的,但干瘪的钱包对我说,“不,你不想”。
对罗大佑的了解还是从《十三邀》节目访谈开始的。之前总感觉罗大佑的年纪不是很大,但在访谈中才了解到他的年龄段原来比我大了两个量级。我是从剪辑版的《七十二个现象》的旋律中就喜欢上了罗大佑,之后2000年的粉丝见面会上,罗大佑的装扮和举止直接给我了一种视觉冲击,让人感觉这人怎么如此瘦弱而潇洒?此时还没有感觉到罗大佑当年对抗性所在。随着采访的深入,才了解到罗大佑开始写歌的初衷以及对自我表达的诉求。其写歌初衷及诉求在于想要表达出在那个环境下台湾所发生的社会现象,在一个年轻人心中产生的反思和批判,从而激发了他当时的创作灵感。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各地辗转,不同的环境中表现了不同罗大佑的形象,从批判到置身、和解再到发掘美好的事物并用自身的优势来传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始终有清楚自我认知的罗大佑。从批判在这里说一下,许知远你能别再问别人目前社会的平庸原因在哪里了吗?

跨年演唱会开场歌曲《鹿港小镇》很好的符合了此次巡演的主题:当年离家的年轻人。紧接着的便是《追梦人》,1991年罗大佑为纪念三毛而作,凤飞飞原唱。后面的歌曲有很多都是《家》三里面的,包括《北西南风》《同学会》《握手》等,最令人欣慰的是,罗大佑演唱了曾令他离家出走的《明天会更好》。



当你看到一个六十岁的老男人在舞台上依然那么有激情,很难不被他迸发的活力所感染。回顾罗大佑的一生经历,可以看到其无论在哪种环境下,都在通过音乐的语言来实现自己的价值,通过音乐的表现力来表现自己的内心。同时,在自身优秀作词、作曲能力的衬托下,每首歌都那么贴切,词曲之间没有一丝丝的冲突。


这首歌曲演唱时正好看到大学班级微信群里在说跨年的事情,当时真的很想拍张图发过去。但由于自己不习惯一对多的表达方式,最终把和李子恒一起的自拍发了过去。其实总结下来,大学四年过得平平淡淡,总体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有很多事情,比如写文章、练英语、学音乐都没有完成。外在的主要原因还是自控能力不强,不能抵制外界的诱惑,造成时间的浪费。内在的主要原因则是不敢直视自己的内心,有什么事情老拖着,在期限将要截止之时才进行准备,这样便会由于准备不足造成较多的失误。在同学的交往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太爱表现自己,总觉得别人不行,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老爱给别人摆脸色,在心里把自己放的高高的,归根到底还是自我意识太强。做事情没有形成一个原则,忽东忽西,给人一种不可靠的感觉!
18年随着这场灿烂的演唱会就过去了,罗大佑的精神不灭,给我以赤子之心!时间一秒秒过去,怀念过去的时候也在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也在过去!把握住每分每秒吧,在现在,去踏踏实实做事情,远离诱惑,按照自己的目标!
19上学期的目标如下:跑一场武汉马拉松;减肥至75kg;撰写T2以上一篇论文;形成做事情的原则;将字体练好;学会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