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系列的选择总和。
18年的最后一个晚上,在外做客。饭桌谈笑间,亲友无意问到我当时为何不考研?我微笑,没有回答。但内心深处自己也同样问自己,为什么?当年若选择继续学习,读到博士也非不可能。
回忆了一下,但校园生活并没留下太多深刻印象。当年学校所教种种,大多过时知识。所见同学,亦多数贪逸玩乐,考前抱一下佛脚。尤其是宿舍氛围,游戏至深夜,难以苟同。
踏入社会这些年来,也曾自我放逐肆意玩乐,但心中总有一丝厌恶。厌恶自己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渐渐地选择健康有序的生活,简单化朋友圈,区别职场和生活的边界,辩证的看待职场和生活的关系,职场更多的意义是获取生活的资源,积累资源,对抗风险。当然也能获取社会身份,社会身份对自己是一种保护,能抵挡住外界人不友善的对待。自己在不在意别人眼光是一回事,行走世间,和光同尘,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去应对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一个熟人关系型的社会。人那,活在别人的认可和肯定,反过来也加强对自己的肯定,是一种活法,但不够有趣,有时候也会对别人的反应过激,陷入到各种负面情绪中去。所以,和光同尘,有时候就像一个shell,底下的才是真正的自己。无论是职场得意还是失意,别忘了那个真正的自己。所幸,我找到了和真正自己相处的方式,因此简化了不必要的社交关系,也不太在意因此带来的损失,把这些时间投入到阅读,慢慢的阅读,不设数量,不读快餐作品,以手抄书,以书观己,体会心流融入带来的愉快。这里也要提醒一下自己,不要只读严肃作品,抽象思考,偶尔读一下故事性的大家小说,体验深刻的情感。这样,不至于失了同理心,和别人交流也会更有温度,更能照顾到别人的情绪感受。读书的本意,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增加谈资,更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只是为了修心,消磨掉一些浮躁不安。能带来同样作用的,是跑步,这是大路货,只是有一点用意不同,既不是为了精英时尚,也不是为了保持身材,单从运动的功效来看,跑步是非常低效的,而且容易对膝盖带来损伤。我不设目标,不拼速度,单纯的机械的在跑道上循环,这一刻并不是为了忍受孤独,而是体会灵魂从肉体里剥离出来,自由的伸展,深深的进入自我。这一刻是安宁的,是喜悦的。读过一本极简主义,里面有一个概念,锚,生活中的种种,就像锚一样,把你牢牢的钉在原地,无论是换一个环境,还是去度假旅游,都只是麻醉和逃避。思想上,精神上,灵魂上,早已被锚深深的穿透,牢牢的钉在原地。凡人的身上早就戴上了枷锁。这就是万丈红尘,无法逃避,但可以选择并愿意付出代价。2019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