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落人间

今天我接受了人生中第一次的心理咨询。
这个选择可能会让很多朋友感到困惑甚至担心,包括我自己也多次怀疑究竟有没有这个必要。但同时,我也清楚自己一旦想要干一件看起来莫名其妙的事情,肯定是有非这样做不可的理由的。
在这个时间点写下这篇文章,给出这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背后的原因,也算是对今年的总结吧。
先说说文章的题目,最开始我本想叫“生而为人,不必抱歉。”但我无法说服自己的就是,生命本身也没什么好抱歉的。后来想起“人非强者”这个标题,它出自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 ,书中写道:“我为了抵抗人的苦恼,戴上一副强者的面具;而植草却为了沉溺于人的苦恼,戴上一副弱者的面具。事实不过如此。但这只是表面的不同,就本质来说,我们都是弱者。”这段话让我大受触动,但我依然没有选择它,因为我不想拿“强”、“弱”来做区别,而是更意象化地去表达。
我想象人一生的短暂,就如同一片从树上掉落的叶子。虽然树木也生长在这个世界上,但它本质上是和人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的生命,因此它落入泥土的过程就是进入到人间的过程。
而我们也并非生来就是社会意义的“人”。
在我自己掉落的过程中,我发现因为外界的“力”,我长出了越来越多的裂痕。又或者说它们是沿着原本被撕扯开的裂纹不断延伸,因此我发觉自己不能再袖手旁观。
我厌倦了看着各种情感类文章,又或者披着心理学外衣的分析贴,体会一个正常人翻开医学书那样,觉得自己命不久矣。
但我更加厌倦是今年频繁地听到诸如“做自己”、“勿忘初心”这类敷衍的人生建议。如果你真的深深地注视过自己,我相信你会看到它不断变化着的,可能每一刻都有无数念头和情感的起落。
在不久前,和我妈谈论未来的规划,她说:“你不需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平凡而开心就可以了。”但也在差不多的时间,也有很多朋友对我说:“做你自己啊,所以做你想做的事情。”我看着他们眼中的两个“我”,很困惑,因为我觉得那都不是一个完整的“我”。
没有深刻探讨过“自我”的人,并不能懂得“做自己”的涵义,你如果要将它说出口你必须要清楚自己在说什么,但当你明白的时候也就不会再轻易将它诉诸于口。
关于这个问题的困惑,我想先从上半年我收养的一只猫谈起。它有着淡黄色如同月亮光晕般的色调,我管它叫做“小月亮”。小月亮是我从花艺大棚里买出来的,因为当时得知那里的大棚要拆掉,而花棚的主人正在想办法处理掉棚里的几只猫。很有可能的一种结果就是他会将他们抛弃在那里,因此我在明知老妈排斥的情况下将它买了回来。
我买来猫窝、猫粮甚至猫咪牙膏将它安置在家里,但同时我预料到家里人会将它送走。我就怀着这样的心情,一边照顾它,一边设想如果家人不同意我要送他去哪里。结局是我抱着它哭了一晚,但第二天送走后我再没有去看过它。
有些东西我即使拥有了,也终将会失去,这成为了我整个的情感基调。但同时为了打破这件事,我又非常奋力地去抱紧,但最终结局往往会印证最初的预感。再之后我便会反复告诉自己根本不在乎失去。
当然,这可能只是成长故事中很普通的一件事。但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件件微小的事情中不断地被塑造,和塑造着自己。因此我很奇怪,自己究竟成为了什么。
依然是一片叶子吗?
一条鱼?
又或是某种奇怪的生物?
同时我也很好奇,卸掉人类皮囊的,大家的样子。
如果人生而不同,那么我想要分清楚自己和外界的边界,它们如何影响着我,而我又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给予回应。

-
紅(我爱三文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31 00: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