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观影top10榜单
Number 10:《佛罗里达乐园》(美国)
迪士尼不是乐园,迪士尼一墙之隔的廉价公寓才是“乐园”。底层的孩子每天看着迪士尼的大门和来来往往的儿童,他们进不去但也并不向往,因为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乐园。“有些树生下来就是倒的,但他们仍然在旺盛生长。”这或许是导演对这群底层孩子的精准描述。“有些人活得像蚂蚁,哪怕被踩死也无人看到”,感谢那些持续关注活得像蚂蚁的人群的导演,因为只有先让大家知道底层、了解底层,才能感同身受、帮助底层。所以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宣传,了解贫穷而非掩盖贫穷。
Number 9:《无爱可诉》(俄罗斯)
如果说孩子是两个人爱情的结晶,那么当两个人的爱消失殆尽时,这份结晶便自然成了一种多余的存在,不厌其烦地提醒你那段不愿回首的岁月,让你总是与那个不想再面对的人有着一丝永远无法斩断的瓜葛,而无法尽情潇洒的与另一个人开启崭新的生活。如何是好?导演告诉你,既然爱情已死,结晶也不能独活。孩子既然是以爱的名义来到世间,父母们一旦无爱,或许只有这个孩子也在人世间消失时,两个人的爱才算彻底了结。
Number 8:《江湖儿女》(中国)
大哥已去,侠女犹存;沧桑涤尽,炮灰最纯。相握的手既然没有了温度,便只能用来搀扶。我们都是江湖中的儿女,我们也曾叱咤江湖,只不过这次我们都判断错了对手,因为把我们击垮的恰恰不是别人,而是这个时代,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当我们都被时代的洪流冲刷成了炮灰之后,只是你不甘心作炮灰,而我认为其实炮灰才最纯最美。
Number 7:《疯狂店员2》(美国)
又是二十年的弹指一挥间,二十年前的傻小子和小痞子的故事仍旧让人忍俊不禁。生活在变,世道在变,人心在变,而唯一不变的是这个杂货店,是这个杂货店里我们共同贮存的犯二的记忆,是岁月拂过后沉淀下的对彼此舍不得却开不了口的友谊。没错,二十年了,我们low到还是这家杂货店的小店员,如果说一定要用成功来定义成长,那我们只能说:我们开始自己经营这家杂货店,我们开始为自己打工!
Number 6:《克罗地亚宪法》(克罗地亚)
一栋楼里看穿整个家国,原来偏见无处不在,从宗教敌意到种族歧视到阶层对立到同性恋再到异装癖甚至到厌狗人群……我们每个人都被分配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从这个角度打量着整个世界,没有人能够完全超越个体经验做出无偏判断。在这样一个充满偏见的社会,我们如何才能站好自己的位置,真正实现宪法赋予我们的自由与平等,这将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内部的事情,更是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情。
Number 5:《三块广告牌》(美国)
这是一部让人舒服到极致的电影。因为这里没有坏人,就连那个始作俑者也始终没有出现,每一次当我们要把愤怒投注到某人身上时,导演就立马让我们理解他的处境消解了心中的怒火。或许真实的生活你也很难找到一个泄怒点,每个人都在极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扮演好自己该扮演的角色,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个体偏好不同都是冲突与误解产生的根源,导演也同时告诉你,合作不一定基于理解,而是基于一个统一的目标,就像结尾:虽然明知他不是本案的凶手,但我们也要一起去把他干掉!
Number 4:《楢山节考》(日本)
“老而不死,是为贼”——是我国论语中的语录,在这部电影中却被我们的邻国演绎到了极致。就像这个国家一样,你总能看到一种因资源有限而产生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感把人的动物性彻底激发,但人终究是有灵魂的,为了让自己的灵魂有个安放的位置,他们又创造了严苛的道德律,在这种道德律下死亡成为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它延续了族群的生存,让族群生生不息、步履不停;既然死亡是光辉而伟大的,那么助人死亡也便顺理成章,理所当然,不仅无需心生愧疚还正义盈身,因为这是自然的法则,这是神祗的召唤。在这么圆润而自我论证的思维体系下,向历史道歉,对于他们来讲——真的不可能!
Number 3:《莫扎特传》(美国)
你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是有天才的,他们的出现是上帝的旨意,携带的是上帝的福音。对于一个智商高、情商高、意志顽强、有野心有抱负的人来讲,自身努力与觅得机遇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则,但经历过世事沧桑的人多半会承认运气之于努力往往更胜一筹。不过请稍等,那是没遇上天才,对于天才来讲根本没有什么努力与运气可言,他们仅仅不自知地做自己喜欢做且应该做、必须做的事,努力这样的字眼其实是在亵渎他们,运气于他们更不沾边。于是你不得不相信这句话:“庸人才去思考谋划,天才只接受上帝的旨意”。遇到天才,不要嫉妒,不要比较,只去欣赏,并感激上帝让你见证了他片刻的光芒与神迹。
Number 2:《大佛普拉斯》(中国台湾)
我对本片导演的反讽才华叹为观止,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无不把反讽做到极致。大佛普照终生,佛祖让我们心灵有了皈依;然而制造大佛的过程竟如此肮脏与世俗。于是大佛本是目的,却成了手段,信仰本是彼岸,却成了划桨。宇宙如此之大,比不上人心中的宇宙大;世间本五彩缤纷,却被我们活得黑白分明。大佛,请赐予我宁静吧,因为为了制造你,我犯下多少罪过;duang——大佛点头了……
Number 1:《蛮荒故事》(阿根廷)
电影讲了六个极为精彩的短故事,并通过六个短片的无缝拼接诠释了人类本性的荒诞,从不同角度将“人”这个物种的奇特与诡谲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人类的荒诞性并不等同于动物性,荒诞性是人类在动物性的基础上融合了情感与理智后更为深层的心智属性。当我们总试图用理智与逻辑去分析这个世界的时候,或许这本身就是个错误的模式。最后,本片所使用的短片形式也回归到了电影的本质,因为电影的雏形本就是短片,如今的长片电影只不过是商业时代的产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