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年计划
查看话题 >【人生规划局 VOL.03】如何玩好「生活」这款游戏?
■ 世界观,游戏观
在开始这篇文之前,我想先跟你谈谈我的世界观。
在12/22的豆瓣广播,我曾经说过:
写了年终总结后,收到了不少的豆油,都在问我怎样自律、怎样有更多时间……
不过讲真,我从来没想过要自律。我只是把生活当成一场游戏,游戏的话,开心就好。带着享受过程的心态,而非督促自己的心态。
既然生活是一场游戏,那自然也有相应的攻略法,而这些攻略法在你的眼中就是所谓的「自律」。所以你看,我不是自律自己的生活,而是在攻略我的游戏人生。
将新年计划拆分开更多更小的项目,按重要程度分为【主线任务】和【支线任务】,安排进每一个月里。滴答清单是我的【任务NPC】,幕布是我的【游戏攻略书】,有道云是我【任务心得】,豆瓣是我的【成就系统】……
试试看用这种眼光去看待自己的生活吧,我每天都把自己当作游戏设计师,要怎样设计游戏(安排生活)才能让玩家(我)感到乐在其中~
这就是我的世界观。与其说是世界观,倒不如说是游戏观。
这个观念最关键的一句,我觉得是:既然生活是一场游戏,那自然有相应的攻略法。
所以接下来,我会用游戏的角度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希望你也能得到启发。

■ 分歧人生
我写这篇文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昨天看完了那部《黑镜》特别篇。

这部特别篇最有趣的一点是,叙事打破了第四面墙,屏幕外的我们在帮男主进行人生的抉择,最后抵达了不同的 ending。
看完这个《黑镜》特别篇后,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个脑内小游戏,我把这称为「分歧人生」。
这算是一场针对自己的头脑风暴,那为什么要设定这个小游戏?
这个小游戏是为了解决以下这些情景的:
- 我有一件事耿耿于怀,我经常在想,如果我当时做了另一个决定,那我现在会不会好点?
- 如果十年前的我做了另外一个决定,那现在是不是过上了另一种人生了?
- 为什么只能二选一啊?我好烦啊!我害怕失去,不知道选择了这个选项会不会失去什么,会不会对我的将来造成什么影响。
你一般会出现上述困惑,而「分歧人生」基本可以消除以上疑难,这也是这个小游戏的意义。
■ 人生路径图
我是个很贪心的人。
家里的人曾经告诉我,要选择好一条路,走下去。
而我总是不甘心,为什么只能选择一条路?
人生这么有趣,为什么只能有一条路的选项?
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

而这个疑惑,也是让我产生了「分歧人生」的想法。
——为什么我不能预览自己的所有人生呢?
我想看看自己成为了 写手 的人生;
我想看看自己成为了 动画师 的人生;
我想看看自己成为了 程序员 的人生……
于是我认认真真地脑补了在各个人生里的选择:

当然,上面这张配图只是简略的说明,真实情况远比这要复杂。
我要考虑在这条人生路线里,我想达成的最大成就是什么,我要花多长时间,以及需要做哪些事情;
以及:这些路径的经验、见识是否可以通用,能否让我在别的路线也有所得?
还有:这条路线可能会遭遇bad ending(失败),你会选择继续走下去,还是重新来过,或者是迁移到别的路径?
更加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能让你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更加准确的认知。
■ 体验日
我敢说很少有人这么干过。
游戏都有试玩版,那么我们的分歧人生怎么就没有试玩版呢?
很多人回顾自己的过往时,总会感叹一句:如果当时我选择另一条路就好了……
与其往后懊悔,不如当下体验一番。
每个月我总会抽出一天的时间,来体验我未来的某一种人生。
为什么要设置体验日?
如果没有体验过,你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会喜欢这种人生呢?
假如那种人生的日常都是枯燥无比的事情,你还会选择这种人生吗?
——这就是体验日设定的初衷。
怎样设置体验日?
在上一步里,通过人生路径图,你已经知道了某种人生的日常到底会是什么了。
比如在我的「分歧人生:动画师」里,日常可能是大量的动画人物设计与绘制、动作编排等内容,我会花上一天的时间来体验这些事情,暗示自己:我已经进入到了这种生活里。
为了能让这种真实感更加强,我会让自己所接触到的东西都和动画相关。
看的影视是动画电影,看的书是艺术书籍,刷的微博是动画博主相关;

接着找一部前人的动画作品,比如《疯狂动物城》,假设自己是这部作品里的场景设计师,自己分配任务给自己。
在这个过程里,我会观察自己的行为:我会怎样去寻找素材?我能够靠一个人完成这件事吗?我是怎样去分析这个问题的?
以及观察自己的情绪:在这个完全沉浸的环境下,你所谓的「热爱」还会剩下多少?你真的是喜欢这种人生的吗?
然后根据我最后的感受,再对总体的人生规划进行调整。
■ 分歧信件
如果说「人生路径图」是「人生」这款游戏的攻略书(Guidebook);
那么「体验日」就是「人生」游戏的试玩版(Demo);
而接下来要说的「分歧信件」,则是「人生」游戏的进度提示。
在设定好「路径图」,预览了一下自己的人生后,我会在app里写一封信。
写信人是「未来的我」,收信人是「某个时刻收到信的我」,一般是3个月或者是半年,一年等时间。
至于信件内容,则是「未来的我在描述任务完成后的状态」。

举个栗子,比如你想考研,那你有设想过一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吗?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写下一封这样的信件,给过去的自己说说考完研的状态:
现在的我很放松,感觉生活一下子又空闲了起来;
接着感叹自己的努力,为考研花了不少心血;
最后是跟过去的自己说说考完研后的计划,比如出外游玩……
将这些内容封存起来(一般放在app里),设定日期通知,告诉之后的自己查看。
为什么要这样做?
让我假设一下,当下你的确有考研的念头,那么你真的会去考研吗?
1年后,你通过app的提醒,找到了之前自己写下的「分歧信件」。
你读着当时自己写下的内容,心中无比酸涩。
你或许没有考研,或者你成绩不如意;
换而言之,这个残忍的进度提示告诉你:你没有成功攻略到这条路线。
那么,你要不要再攻略一次,让自己达到「分歧信件」描述的那般美好?
或者,你是选择其他路线进行攻略下去,对「考研」这条路线搁置起来?
当然也有可能,你的考研大获成功,而收到「分歧信件」则是一种证明,也是过去的你对现在的自己的一种嘉奖:你成功攻略了这条路线,Mission Succeed!

■ 总结
① 人生路径图——攻略书,让你对自己的人生有个宏观的概览;
② 体验日——试玩版,让你提前体验某条人生路径;
③ 分歧信件——进度提示,让你知道某条路线的进度,及时调整之后的计划。
* 你或许想知道,自己的人生是怎样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人生分析法:什么造就了现在的我?
* 我很久之前也有思考过人生游戏化这件事: 👉将生活变成游戏!我的「双重世界」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