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中的色彩
还记得刚到俄垤宣明小学的时候,陈旧残破的硬件设施给了我视觉上、心理上不小的冲击——潮湿拥挤的宿舍,光线昏暗的教室,摇摇欲坠、高矮不一的课桌,心酸的我差点儿哭出来。
直到看见这用白纸糊住桌兜的几张桌子,突然就没绷住,笑了起来,问身边带着我们参观学校的老师:“这是什么操作?”

这位老师解释说:“哎,上学期让他们美化校舍,他们用作业纸剪窗花,装饰得满墙满门白花花的,确实不怎么美观。”
我一头雾水:“为什么要用白纸呢?”
“因为他们没有彩纸和水彩笔啊!”
……
“因为没有彩纸和水彩笔”这句话萦绕在我的耳边嗡嗡直响,很长时间都挥之不去。
我是一个美术生,从小我的世界就是丰富多彩的,美术让我的创造力、想象力都可以在色彩班斓的世界里无限生长……
那个时候我就想,这里的孩子缺少色彩,更缺少用色彩去创造人生的机会。
我带着慷慨激昂的心情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募捐消息,很快就得到了强烈的反响,看着琳琅满目的水彩笔等美术教具陆续到来,满腔都是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色彩世界的热血。

然而……
时间的缓冲让心绪变得慢慢宁静下来——我非常自信的美术课遭到了瓶颈。
我把一些有趣的教具(例如空白盘子、空白扇子)拿进了课堂,可是我发现,孩子们很难下手去操作作画,大部分孩子只能模仿我所展示的两幅作品。

我一个劲儿地强调:“大家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啊!”可我得到的回应是:“老师,我们不知道画什么,只能照着你的画!”
孩子们的话好像当头棒喝!这让我反应过来,比起色彩,欣赏似乎更加重要。
创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途径就是“联想”,而“联想”要有一个标杆矗立在心中,从而发散思维,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就好像当初一幅幅画作的欣赏积累,使我在心里对创作有了概念,才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联想,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因为孩子们没有接受过正规欣赏课程的训练,所以无论是审美能力还是创造能力都非常欠缺,才会出现“不知道画什么”和“不知道怎么画”的问题。
我找到了孩子们创作不得力的原因,却找不到解决办法。我尝试着带他们走出课堂,在自然中欣赏美,他们却说“我们都看腻了”;我尝试着用手机上保存的名家绘画给孩子们欣赏,可是屏幕太小,逐一浏览,费时费力。
直到前不久,一位爱心人士为我们捐赠了一台小型投影仪。我如获至宝,带孩子们欣赏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些画作引来了孩子们的接连赞叹,我知道,我的目的终于是达到了。他们打开了想象的大门,看到了外面更加精彩的世界,我甚至能看到无数思维的火花正在闪现,慢慢绽放……

这堂课下来,他们给予我的反馈也让人十分欣慰。
一张张稚嫩画面上那些俯视着的地球、冲出太空的火箭、靓丽的银河……
欣赏让孩子们得以联想,联想让创造力得以激发,同时也让山村的孩子们不再对外面的世界一头雾水,不再对外面的世界心生恐惧,转而改变为一种更为美好而具体的期待!
对小学生来说,美术欣赏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储存能量的过程,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是在于培养孩子的修养、审美、品行和素质,对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塑造起到了积极影响,让孩子慢慢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感知世界的丰富多彩。

我何其有幸通过募捐让他们有机会去欣赏丰富多彩的世界,可是更多的孩子仍旧没有这种机会,他们仍旧拿着用完的作业纸,剪出一朵朵白色小花贴在门上。如果有一天,又有一位老师见到这样的场景,请不要嘲笑他们,请尽力帮助他们,带他们开拓这丰富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