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阅读总结
我在这里总结一下我的2018年阅读心得。其间读到许多不值得推荐的、或者只是简单翻览没有完整细读的书,这里都不谈了,只谈一谈值得推荐的东西。
首先是《诗经》。每年接触诗经方面的书比较多,今年也不例外。研究专著里,最想推荐邓佩玲的《雅颂与出土文献新证》,此书利用出土文献来解决诗经中字词的训诂,要言不烦,有颇多可资利用之处。
诗经学史方面,读了滕志贤《诗经引论》、郭全芝《清代诗经新疏研究》、黄忠慎的《清代诗经学论稿》,这三本书性质上都是对诗经学史、特别是清代诗经学史上最基本的几种文献的介绍,也是关于诗经学的通识讲解。相比于后来许多年轻学者诗经断代学史同类著述的错漏百出,你很难从这三本书所述的内容中挑出大的毛病。但这样的书,从创新性的角度来说,也仍只属于平平之著。
文本注释方面,推荐两本今人的简注:杨任之《诗经探源》和富金壁《诗经新释》。说到诗经的注本,我想多说几句。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部诗经注本是不含错误的。读诗经,就应该列出一个参考书目,诸本对比着读,方能有所得。而且只读一遍难以掌握,速度也慢,不如先选几本作为入门,再选几本作为进阶,这样反复研读方能熟巧。而今人的较好的简注,不妨作为入门书目中之一部分。杨任之《诗经探源》和富金壁《诗经新释》就属于可以考虑的两种,杨著的特点是宗毛(这在今注本中很难得),但是又能适当吸收近人的成果。富著的特点是充分吸收各家观点,比较通达,缺点是极个别处使用了太生新的解释,失之武断。但是整体上,只从注释和诗旨探讨来说,富著是优于程俊英《诗经注析》的。
另外还读了刘毓庆《诗经二南汇通》,也属于文本注释类,篇幅很大,文献上使用了许多稀见资料,但该著训诂宗旨是以汉代以前旧注为依归,并没有被后代稀见注释带跑偏,这些都是值得借鉴处。缺点是这部书在对每首诗的诗旨和文化意义的解读上每有雷人之论断,这里就不举例了。
最后还要推荐一下向熹的《诗经词典》,这本书可以称之为“神器”。今年我细读了大雅、三颂、二南、邶鄘卫,大概是半部诗经。每遇疑问,都能从这本词典中找到相对满意的答案。《诗经》方面,就说这些。
小学方面。二刷了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要》,可能是十年前初刷时读得太认真,二刷则没有那么惊艳的感觉了。裘老这部著作的一个问题是有些语句不够通畅,许多问题讲得还可以更通透些,这方面可以向高明那本《通论》学习。又读了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各方面觉得一般,可能是预期太高了吧。还读了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和杨琳《训诂方法新探》,这两本书都极好,前者重理论归纳,后者重举例实操。
古代史方面。最想推荐林奎成《吴三桂与甲申之变》。明末历史是我最熟悉的一段历史,读了林著之后,更有了很大的收获。林著不仅考辨澄清了一些史实,更对很多南明史料的可靠性进行了重审,因此借鉴意义甚大。还读了仇鹿鸣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仇著的方法基本是先取先贤之理论,后用材料去论证考辨,这与直接从原典读出新东西有别。所以我觉得仇著虽优秀,但并不至于传说中的那般精彩,在魏晋政治史领域,要逊于陈、唐、田、周等前辈一个级别。另外还读了两本断代史:王子今的《秦汉史》和马植杰的《三国史》,都是挺好的入门读物。
古代文学方面。今年重点研读了杜甫的《戏为六绝》与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最想推荐方满锦的《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研究》。方著有注有述,既能综汇前人成果,又能从中归结出合理的论断。相比之下,陈湛铨《元遗山论诗绝句讲疏》注释过于繁琐;郭绍虞的《小笺》则失之过简,远不如前半部分的《戏为六绝句集解》。另外我还从中得到一点心得:从批评史上来说,其实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值得玩味处颇多,这组诗可以真实反映当时以元遗山为代表的一批人的文学思想,以及可以从中探索这些文学思想诞生之所由。而杜甫的《戏为六绝》虽然名气大,但是内涵远不如《论诗三十首》丰富。
生命科学方面。今年读的不多,也没有遇到让人特别心动的著作。尼克·莱恩《生命的跃升》是不错的,但是内容比较深,有些章节我并没有读懂。网红作者悉达多·穆克吉的新书《基因传》刚刚出版我就读了,可惜没有前著《癌症传》精彩,可能是分子生物学的故事本身没有癌症研究史那么动人吧。同样是分子生物学的柯林斯《生命的语言》以前就读过,今年又重温一遍,也可资参考。免疫学领域,曹雪涛主编的面向研究生的《医学免疫学》还不错。这本书不是标准教材,而是对每个专题做科研上的回顾与展望,有一定启发。但是不同章节撰写质量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