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匮乏对儿童早期成长的负面影响
小时候,我听到奶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懂事,我们家不能拿人家比,不要看人家有什么你也想要什么。”一开始我听着不甘,会默默地生奶奶气。不是说人生而平等的吗,为什么别人有的东西,我就没有呢?我为什么不能要呢?后来我接受了这个现实,只是看着别人羡慕,我也不会问奶奶要什么东西了,即使别人问我要什么吗,缺什么吗,或者想送我点什么,我都会习惯性地先拒绝。因为我觉得,我不能要,我不配要。我也不再埋怨奶奶,埋怨家里的经济情况,只希望自己能够快点长大,快点赚钱,然后买自己想买的。
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告诉我,你不能要,你不配要,你只能一直活在这个状态下,活在条件低别人一等里。这种一直的暗示也在无形中扭曲了我的心,然后走向两个极端:极度的自卑以及极度的自负。
得不到的时候,人前我会装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就好像,不是我得不到,而是我不想要;人后,巨大的自卑感就会吞噬我,然后我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并回答自己,因为我不配。
得到了的时候,人前我还是一副淡漠的样子,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从容得体地回应别人的善意,结果我往往做得不得体。人后,我会反复回想得到这件事,心里感激不已,并为自己不得体的回应内疚不已。
这恐怕就是少年经历留在我身体里的一根刺,越长越深,拔不出来,平时也不会痛,只有偶尔碰到了,才会疼一段时间,并且疼的这段时间,我一直试图找出这根刺现在的位置,并回想着,它是怎么一点点地扎这么深的。有的时候,身体痛在别的地方,我也忍不住想,是不是这根刺又疼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时候的那些情绪不会再轻易表露了,我可以学着慢慢隐藏起来,骗过一些人。但是我知道,自己骗不了自己,回味的过程是自己反复不断地按压刺扎进去的地方。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