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老海口的早茶店,蒸笼里都有什么
我做过一个梦,爸爸带着我和弟弟走出去,还是那条大街,我们很喜欢早上8、9点的样子,去和多姨一家吃早点。那个梦,倒不是去吃早餐,爸爸说了一句:“走,我带你们去吃椰子鸡!”当时的大街,还是比较空的,建筑物显出很旧的灰颜色……听完那句话,我就惊醒了。之后一直在思考,那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情,为什么要吃椰子鸡?
心中涌现出一丝期盼,想再回到梦境中,和爸爸、弟弟去吃椰子鸡,甚至想看看吃鸡的地方是什么样。
我们住在大英村,这里都是老海口的民居,如今面临拆迁。我记得,每个小巷都是迷宫似的入口,越走越深,有一次我们去看一个有名的医生,本地的居民介绍的,就在小巷子里走了近一个小时。不知怎的,走了两次左右,我就摸熟了,还自己去看病过。
街头有很多好吃的,那些早茶店还真的不赖。近几年发现,有些店铺换上了日韩风,装潢也变得五颜六色,进去看卖的是什么,却全然不再是小时候吃的食物了。再好看的日韩风,都让人不习惯。我还是怀念以前的早茶店,一出炉就被抢光的菠萝包,走进店里面,还会看到服务员推着装着蒸笼早点的车,在大堂里沉默地叫卖,客人看到想吃的,就递过去。就像拆礼物似的,蒸笼里有鸡爪、猪肚儿、米糕和肉团子,孩子们馋的直流口水。
“想吃啥就点!”大人们是这么告诉孩子的,只见孩子们抬起小小的脑袋,望着紧闭的蒸笼盖子,说出了想吃的食物,鸡爪、包子什么的。随即,大人们招呼着服务员把车推过来,把冒着热气的蒸笼取过来。蒸笼平凡无奇,泛着竹编的黄绿色,此时浑身湿透了,一看像被烫熟过,孩子们都不敢动。
大人们若无其事地掀开蒸笼盖,好堵住这群小馋鬼的嘴,热气铺面,定睛一看,哇,都是熟透的食物,散发着新鲜的香味。
是不是只有在广东菜里,才把猪脚、鸡爪这些当成早点吃?放进了蒸笼里,就什么油腥味了,这也是一大特色。吃着软烂的鸡爪,食物本身的鲜甜,就是最好的佐料。如果想吃主食的话,那就吃几口叉烧包,精面像是加了糖,带有甜味,特别松软,特有的广东口味。偷偷告诉你,我们认为,叉烧包太占肚子了,一般都不愿意先吃它。
说回到椰子鸡,在海口街头,倒是没怎么吃过这样的套餐。但是椰子和白切鸡,却是海南人吃惯了的。椰子长得很高,老家人喜欢养几颗好的椰苗,在好时节挖个坑种上,之后就不太管它了。一棵长势喜人的椰子树,可以活得和人一样长久,椰子树最高可以达到3米以上,看到很远的地方,这又比祖祖辈辈离不开村庄的农家人,又幸运许多。
但是,在老家那么久,没看到老家人拿椰子来煮白切鸡,在我们看来,椰子是一种常见的水果而已,可以拿到当做清补凉的汤底,作为炎热夏日的冷饮。
如果去广深地区,会发现有好几家很热闹的椰子鸡饭店,他们的做法就是拿椰子汁来当做汤底,一遍又一遍涮鸡肉吃,吃到最后,别忘了来一锅腊肠煲仔饭,那味道简直绝了。
海南人不吃椰子鸡,但是会吃鸡饭,拿鸡油来焖饭,任谁都会多来几碗。
游走在广深地区,恍惚间会把家乡味和粤菜弄混了,比如做的这个梦,就是让我爸爸带我们去吃椰子鸡。
食物在我脑海里,有着非同一般的位置,因为它代表着一家人的和谐,而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我对于母亲那一碗煮烂了的茄子印象很深刻,她放了很多油,香喷喷,因为茄子吸油,而她做这个菜,从来都是很舍得放油,所以很好吃。
那时候,我们住的那个地方,一家四口挤得不行,连个单独的厨房都没有。妈妈就在公共卫生间出口处,开了一间小厨房,准备一家四口的饭菜。那时候,我会经常嫌弃,其他人进进出出,把空气搞得很浑浊。但是,我们还是在那里住了将近两三年,最后在我热切的希冀下,全家人搬到了姑姑的新家,那也是一段不愉快的经历,这里就不说了。
虽然住的地方不好,而且父母忙碌,晚上睡觉都觉得床板很硬,我对于每日的早点,还是充满了期待。那一锅又一锅的竹编蒸笼,像是塞满了巧克力的宝盒,都是想吃的,和爱吃的。连同小时候的街头早茶店,也充满了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