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末总结,物质的美要如何参透
2018年像往常一样,希望通过手头的工作,对物质世界的美多参透一点。年终总结依然只记得被美惊讶到的瞬间。不怎么好过的日子慢慢挨过去就忘记了。
1 园林四季中的惊鸿一瞥
年初南方大雪,在苏州看雪中的七个园林。塔影亭凝固了时间,环秀山庄的宋人雪山图景,狮子林的碑廊侧岸,都异常惊艳。在无锡再拜访雪中寄畅园,布景感强,变化少,略失望,鹤步滩上的枫杨树是一处预设的题眼。苏州园林的无中生有、协调复杂空间的能力到了极致,出了苏州的园林不可与之比拟。
春天温故了雨后的翠玲珑,全推开冰裂纹窗扇,眼前绿雾,各种可能性,让这个房子变成透明的。沧浪亭的步碕游廊、清香馆的小院与外侧的水潭,此处剖面变化是神奇的。
夏天温故狮子林,也为叠山做准备。人们的刻板印象里一直把狮子林视为艺术性低、娱乐的、杂乱的。事实上包含元代叠山的狮子林,尤其在问梅阁附近,更多独立赏石的布置,更多抽象与象征。其中能找到宋画大山堂堂的印象,与明代五峰园对比可知,独立赏石山体之间关系的把握,狮子林是更精妙的。山上遗留有明代以前的亭子柱础。
夜游网师,在殿春簃的石子铺地席地而坐听游园惊梦,看梯云室小院里山梯的实体与影子不分。杜丽娘与柳梦梅从射鸭廊开始游园,绕过竹外一枝轩,踏折桥辗转至月到风来亭。屋脊上的灯很糟糕,地上的灯不一定全错。水岸深浅不一,有深石壁也有浅石矶,没有优劣定论。放眼看,好园林里全是“关系”,矛盾的协调,以及静待时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深秋在日本看津根美术馆园林,精致的建筑与密集的植物。对比更可知苏州园林对空间关系复杂关系把握之精妙。以及我们小建筑的根基之薄弱。
越来越希望求证宋代的园林的空间感,越来越不能认同从明代文人文字里推论园林的方式。都是美,但时代局限显而易见,书画和艺术里都看得出来。
2 施工过程里的物质现实
施工过程里一直不断的变更。结构图和施工图早先缺失、没想清楚的部分,在施工过程里都暴露出来。我们又期待这些变更,就好像所有变更都能变成如同园林里或自然、或意外、偶然性的、非预设的角落。仿佛参透物质的规则与美,就在这些时机里。去掉一些偶然性,建筑会不会更好?也许对于我们来说,也需要一个从繁复到简练的过程。
很感谢还没有和甲方签订产品合同,就一直耐心帮我们解答问题的泳池厂家、电梯厂家等。尤其是做水泵与泳池设备的马工,每条微信都回复,晚上十一点还回复,很让我感动了。
采光筒定位用了一周。因为锥型筒变截面,从板下延续到板上,筒底面、楼板下表面、楼板上表面、筒表面,共四个圆直径,费了很多时间后发现只需要轴线和底面直径,就可以确定一个采光筒。这个形状的采光筒可能是最难做的一种,还做出了内外木模板质感,很感谢甲方的耐心和魄力。
此外,游泳池的预留溢水口进水口;小半径的弧形板尺寸标注与定位;十几米半径的弧形板的弦长弦高的定位;有夹角的轴线之间,不应标注角度,还应标注线性尺寸,等等这些,物质的现实是图面设想的肉身。想来很多麻烦在施工层面就不过是无限细分为各种细节。最重要的能力是保持自始至终的推进项目的热情,泄气就可能烂尾。
3 家装还有什么创新的可能
今年的小家装里,感觉渐渐做出套路是最难接受的。材料方面:凿毛混凝土、玻璃门隔断、木板材质和其他质感的对比、水磨石、火烧石、室内窗洞的感觉都尝试了,还希望有新的东西加进来。空间格局中:像俄罗斯方块一样合并同类项,私密空间与共享空间的界限划分,不同现场条件的质感发掘,可变空间的尝试,以及与自然相关的角落的可能,也是设计中我们一直最在意的内容。除此之外,小小家装还有什么创新的可能?
监督工地时,常常因为工人做不到要求的精细程度而生气。希望明年不要再跟工人发脾气,首先得承认施工队的能力与速度是不可能自己就达标,唯有预先提出标准,寻找约束的可能。
4 第一次造园和叠山
最难忘的经历,非常感谢甲方的信任。想起五年前在一家茶馆谈论叠山,今年终于实现。
夏天去易县和曲阳找石头,我们的认识也渐渐从用小石头转变为要用大石头,其实叠山并不太贵,7吨红色千层岩,5位工人4天包吃住,花费两万不到。
这次经历更可知,从文字去推演园林大多是马后炮。现场要当机立断,要判断每一块新增的石头与此前整体空间的关系,要让自己的预设之眼和叠山师傅有着叠石惯性的手之间,有默契的配合,有巧和拙的平衡。而且山石和建筑、植物环境之间,似乎真的有一种物质的流转,刚叠完山的那天,这种感受特别强烈。“花园子”可能是最幸福的职业之一吧,好希望叠山以后还有机会继续。
5 真山真水
十一月的天台山之旅,跟随云起的曾老师和心匠兄游览了天台山中寺院。山水里的建筑,读得出古代与现代对环境的观念的不同。在处理各种与自然关系时,建筑的直接做法让人赞叹。有趣的是,真山真水里,你会发现最后那些景物回到了人们想象中的理想自然。此前一直在想,文学性才是作品存留中价值所在,这次旅行好像是一种印证。
6 画即真实
因为学英语又读了一遍《月亮与六便士》,毛姆借高更的口说,life is too short for love and art,只能择一。高更听从自己的使命驱使,去塔希提追寻心里认同的画。毛姆写,高更和勃鲁盖尔都是有自己心目中的图景的人,这句话很好。他们的眼中的图景,是不同于现实的另一真实世界。不能放下俗世的人,还可以在俗世里寻找自己心目中的图景。
今年最爱的画家还是培根,最近找到Michel leiris 写培根的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本书,刚刚开卷。书里写培根曾对着镜子把蜜丝佛陀粉涂在脸上,抽象也需要一个入口。
11月在燕文贵《江山楼观图》的光辉里站了一会儿。明代倪元璐的文石图极好。可知好艺术既不分古今,也不分门类,只是它触碰到了。
2019年,希望更多理解一点物质的美吧。
qingfa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在这些时刻理解北京的园林 (40人喜欢)
- 结构形式驱动的空间 (1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