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的超级秘密-互动出版网china-pub
基本信息
- 原书名:Great Myths of the Brain
- 作者: (英)克里斯蒂安·杰瑞特(Christian Jarrett)
- 译者: 任楠 陈赟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99432
- 上架时间:2018-6-25
- 出版日期:2018 年7月
- 开本:16开
- 版次:1-1
- 所属分类:社会科学 > 心理学 > 心理学读物

【插图】 1

编辑推荐
本书对脑科学相关的误区进行了全面解读,采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对现代神经科学中的虚构和事实进行了批判性分析。 除了以上提及的谬误,你还会看到什么是催眠,以及关于脑损伤与脑震荡、昏迷、癫痫、自闭症、痴呆等常见疾病的误区。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又给人以启迪的著作,它厘清了有关人类最神秘、最复杂的器官的谜团,欢迎来书中解密、探奇。
内容简介
人类的大脑重量不过1400克左右,却产生了记忆、感知、情绪、思维,塑造了人的个性,也指挥着人的一切行动。说大脑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绝不为过,甚至连"大脑是最重要的器官"这个概念,也是大脑告诉我们的。直到现在,人类对于大脑还有很多未解之谜,而对大脑的无知也导致了各种各样的误解和谣言。 最古老的谣言像是"思维源于心脏",这一理念和"地球是平的"一样,在历史上曾经被人们当成事实看待,即使现在也仍然会不时地出没于一些当代的短语中,比如"心碎"和"用心学习"。 一些经久不衰的经典谣言,类似"我们只开发了大脑的10%""右脑使用者更具创造力""成年人不会再生新的脑细胞""一孕傻三年"等,你是不是感到很熟悉? 也有一些与当代的脑科学技术相关的误区,类似"保证8小时充足睡眠""脑部扫描可以读取你的思维""健脑食品会让你变得更加聪明""互联网会让我们变笨"等,这类误区常常会以热门话题的形式出现在媒体上,很多是半真半假的误传,披着科学的外衣,显得非常前沿高深,让人难以辨别。 本书对脑科学相关的误区进行了全面解读,采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对现代神经科学中的虚构和事实进行了批判性分析。除了以上提及的谬误,你还会看到什么是催眠,以及关于脑损伤与脑震荡、昏迷、癫痫、自闭症、痴呆等常见疾病的误区。这是一本充满智慧又给人以启迪的著作,它厘清了有关人类最神秘、最复杂的器官的谜团,欢迎来书中解密、探奇。
作译者
克里斯蒂安·杰瑞特(Christian Jarrett) 拥有曼彻斯特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学位,是英国心理学会获奖《研究文摘》博客的创始编辑,《BBC未来》的专栏作家,也是创造力智库"99U"的专栏作家。他为许多国际著名刊物撰文,包括《纽约杂志》《今日心理学》《连线》《女性杂志》《泰晤士报》《卫报》《新科学家》《BBC焦点》《心理月刊》《户外健身》等,也是多本出版物的作者及合著者,包括《心理学概览》《脑的超级秘密》《30秒心理学》《这书有问题:通俗心理学的冒险之旅》等。
目录
前言 第 1章 过时的谬误 思维源于心脏 \ 001 脑是动物灵魂的动力源泉 \ 005 脑细胞连接形成巨大的神经网 \ 008 心理功能的控制存在于脑空洞中 \ 010 第 2章 迷信的脑疗法 在头骨上钻孔释放恶灵 \ 013 通过头骨突起辨识个性 \ 016 切断额叶可治疗精神疾病 \ 019 第 3章 传奇的个案 最著名的神经科学个案:脑损伤将人变得冲动蛮横 \ 025 语言能力由全脑分散控制 \ 028 记忆由整个大脑皮层控制 \ 034 第 4章 驱之不散的谣言 我们只开发了脑的10% \ 039 ↓展开全部内容
前言
“作为人类,我们可以辨认许多光年之外的星系,可以研究比原子还小的粒子。但却还没能解锁双耳之间那3磅物质的神秘之处。”这是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在2013年4月启动耗资数百万美元的“脑计划”(Brain Initiative)项目时所发表的讲话。这个项目支持的是“通过推进神经科学技术的创新来进行脑部研究”以及开发新的方式将脑部活动视觉化的理念。在同一年,欧盟宣布斥资10亿欧元的“人脑项目”(Human Brain Project)为人脑建立了一个计算机模型(见误区No.18)。 对神经科学的关注并不新鲜,早在1990年,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就将20世纪90年代指定为“脑科学的十年”,这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引发公众关注的神经科学相关事件,出版了一大批相关出版物。自那时起,人们对神经科学的兴趣和投资与日俱增,有人甚至把21世纪说成是“脑科学的世纪”。 尽管我们对与神经相关的事充满热情,但奥巴马的话准确地描述了人们当前的知识水平。在理解脑的进程中我们的确在大步前行,但脑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神秘之处。人们常说一知半解可能是很危险的事,而与脑相关的谣言就是在一种兴奋和无知的背景下不断滋生的。我所谓的“与脑相关的谣言”是指那些围绕着脑和脑部相关疾病展开的故事和错误概念,其中有一些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变得司空见惯,许多人都把它们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实。 这么多错误的概念盘旋在周围,使得人们更难判断什么是真正的神经科学研究结果,什么是与脑相关的谣言,或者如一位科学博客作者所称的“神经胡扯”(见neurobollocks.wordpress.com),也有人将其称为神经炒作、神经鬼话、神经垃圾或者神经谬论。报纸的头条新闻称人们已经发现了掌管这种情绪或那种情绪的“脑部位置”(见误区No.15)。从神经领导力到神经营销,销售人员把“神经”这一前缀安放在任何你能想到的活动上,以便跟上脑科学的时髦(见误区No.27)。略懂皮毛的治疗师和自我激励大师则是随便借用神经科学的术语,把与脑相关的谣言与改善自我的宣传口号混在一起迷惑别人。 2014年,一位记者,同时也是一位过度热诚的神经科学家,甚至试图用脑科学的基本术语来解释(那时正在发生的)伊朗的核问题谈判。1在撰写《大西洋》(The Atlantic)时,作者实际上提出了一些精彩的观点,尤其是在历史事件和人们对公平的认识方面。但因为把这些心理学和历史学方面的洞见贴上了神经科学的标签,或者无缘无故地提到脑,就让它们的可信度大大降低了。这就好像作者在写文章之前喝了一些脑汤,然后就在他们提出一些有趣的历史或政治观点时,像打嗝一样喷出了一些关于神经科学方面的胡言乱语。 本书将带你浏览一些广受欢迎、经久不衰但却十分危险的谣言和错误概念,比如“我们只利用了10%的脑”这一广为流传的理念(见误区No.11);还有一些与脑部疾病相关的误解更为具体也更为有害,比如当一个人癫痫发作时应该往他的嘴里塞东西以防止他吞下自己的舌头这个错误理念(见误区No.38)。我会为大家列举一些在报纸头条和最新电影中传播脑谣言的作家、电影制作人还有江湖术士。我还会调查这些谣言的起源,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利用学界公认的最新科学研究结果来解释关于头脑如何运作的真相。 终结神经谣言的迫切需要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桑内·德克(Sanne Dekker)和她的同事们最近对几百位英国和荷兰的教师进行了一次调研,想研究他们是否了解一些和教育相关的脑误区,结果令人警醒。他们的问卷中有32项与脑相关的陈述,其中穿插着15项神经科学方面的误区,而教师们认为其中一半的误区都是对的。2此外,这一结果并非适用于所有教师,参与调研的老师之所以报名是因为他们对于利用神经科学改进教学特别感兴趣。 调研中那些老师们所认可的误区包括左脑学习者和右脑学习者的理念(见误区No.12),还有身体协调性练习可以改善脑部两半球之间的功能整合。令人担忧的是,有一些骗人的教学项目自称以脑科学为基础(见误区No.29),它们常常会散布一些相关的谣言,而教师们似乎特别支持这些谣言。最令人不安的是,对脑的一般常识了解越多的人也越相信教育方面的神经神话,这又一次表明一知半解可能是一件危险的事。 如果那些负责教育下一代的人都会受到一些与脑相关的误区蛊惑,这绝对可以说明我们需要在帮助公众分清神经骗术和真正的神经科学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显示,只向人们呈现关于脑的正确信息是不够的,包括心理学专业学生在内的许多人仍然认同10%以上的误区,这进一步提醒我们需要正面对抗与脑相关的谣言。我们需要采取一种“驳论方法”,即先详述与脑相关的误区,然后揭穿这些谎言,我在本书中的大部分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圣地亚哥大学的帕特丽夏·科瓦尔斯基(Patricia Kowalski)和安妮特·泰勒(Annette Taylor)在2009年的一项研究中比较了这两种教育方法对65名心理学本科生所产生的效果。3她们发现与只是呈现准确的事实相比,直接驳斥脑科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谣言可以使学生们在学期末进行的一项关于心理学事实与谎言的测试中成绩显著提高。所有学生的期末测验成绩提高了34.3%,而接受驳论法教学的学生提高了53.7%。 我们之所以需要终结谣言,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媒体对待神经科学的方式。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与语言科学分院的克里奥德娜·奥康纳(Cliodhna O’Connor)和她的同事们分析了2000~2010年英国媒体对脑研究领域的报道,结果发现各类报纸经常为了自己的目的滥用神经科学领域中的新发现,期间还会穿插一些与脑相关的谣言(我们将会在本书中看到大量的例子表明美国媒体在传播神经谣言方面也并不清白)。4 通过分析几千份与脑相关的新闻报道,奥康纳发现记者常常习惯以神经科学领域的新发现为基础编造新的脑科学谣言,包括可疑的自我改进方法或教养方式,或者危言耸听的健康警告。还有一个主题就是利用神经科学来支持群体差异,比如使用“女性的脑”或“同性恋的脑”这类词汇,让人感觉好像所有符合这类身份的人都拥有同一种类型的脑(见误区No.13了解关于脑性别差异的真相)。奥康纳和她的同事们总结道:“人们会在脱离背景的情况下利用(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来制造夺人眼球的新闻标题,推广简单伪装过的意识形态论据或者支持特定的政治目的。” 关于本书 前言部分的结尾是关于脑部基本解剖结构、脑科学技术和术语的一些入门知识。第1章开始谣言终结的旅程,首先会提供一些历史背景,包括从古至今我们对脑的理解是如何发展的,然后会详述一些已经过时的谣言,这些谣言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人相信了,但仍然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格言和俗语中。比如负责思维和情绪的器官是心脏,这一理念人们相信了好几个世纪,而且它仍然会不时地出现于一些当代的短语中,比如“心碎”和“用心学习”。第2章的主题仍然是历史方面的,讨论的是民间传说中一些与脑相关的技术如何治疗精神病和神经疾病,比如残酷的额叶切断术。第3章介绍的是一些神经科学中的传奇人物,包括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脑,比如19世纪的铁道工人菲尼亚斯·盖奇(Phineas Gage),他被一根铁棍穿过了大脑但却幸存了下来,还有亨利·莫莱森(Henry Molaison),他是一名健忘症患者,有大约100位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都对他进行过检查。 第4章开始介绍一些经久不衰的经典谣言,其中有很多你可能都会感到熟悉。实际上,你自己很有可能就相信那是真的。比如右脑型的人具有更高的创造性;我们只利用了头脑的10%;女人在怀孕时会失去理智;还有神经科学正在改变人类对自我的理解。我们将会看到这些误区当中的确存在一些真实的细节,但现实情况要微妙得多,而且也比那些谣言更引人入胜。 第5章讨论的是与脑的物质结构相关的一些误区,比如脑越大越好。此外我们还会看一看围绕着特定脑细胞展开的一些谣言,比如镜像神经元让人之所以为人,还有在你想到祖母时会有特定的脑细胞对此做出反应。 接下来第6章我们会转向一些与脑科学技术相关的误区。这类误区常常会以热门话题的形式出现在媒体上,比如大家普遍认为脑扫描技术可以看穿人们的心思,互联网会让我们变笨,以及计算机脑力训练游戏能让你变聪明。 第7章讲的是脑与世界和身体的关联方式。这一章会揭露一些广为流传的误区,比如我们只有五种感官。还会挑战一些理念,比如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世界真实的样子。 结尾的第8章处理的是一些与脑损伤和神经性疾病相关的错误概念。我们将会看到像癫痫和健忘症这类疾病是如何在好莱坞电影中呈现的,还会查看一下情绪障碍是由于脑中化学物质失衡这一理念是否正确。 ↓展开全部内容
媒体评论
克里斯蒂安·杰瑞特是世界顶级的心理科学传播者之一,他带我们游历从古至今的神经科学,揭示了一些我们信以为真的谬误,向我们展示了一些令人惊讶和兴奋的研究发现。这本具备批判性思维的卓越杰作让我们变得更明智,懂得巧妙地质疑但却不会愤世嫉俗,开放思维但却不会轻易受骗。 --戴维·迈尔斯(David Myers)密歇根州霍普学院心理学教授,《社会心理学》《看不见的影响力》等作者 我们越想了解脑,越想了解如何用脑科学解释人的行为,就越应该确保自己不受那些虚假信息的影响。克里斯蒂安·杰瑞特是一位非凡的谣言终结者,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向导,你将会惊讶地发现,一些我们特别愿意相信的理念,不过是一些恐怖故事或者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从这本书中学习知识,将会是一次有趣的体验。 --尤塔·弗里思(Uta Frith)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会士 读者如果希望能接收正确的神经科学信息,抵制与神经科学相关的谎言,一定会喜欢上这本卓越的著作,并会获益匪浅。 --伊丽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 Loftus)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荣誉教授,关于错误记忆的研究大师 对于当今四处充斥的神经学谣言和错误概念,本书以精彩的语言进行了全面的澄清。克里斯蒂安·杰瑞特就像一座照亮迷雾的灯塔,用自己强大的头脑,慷慨地为大家厘清了由错误信息制造的谜团。 --迪恩·伯内特(Dean Burnett)卡迪夫大学神经科学家、博士,《卫报》博客撰写人 在这个神经科学遭到商业化大肆炒作的年代,这本引人入胜的著作教会了我们如何在有关脑的谬误海洋中探寻可信的事实。通过令人信服的论证和对人类疾病的同情,杰瑞特让我们知道了关于脑的真相比那些虚构的故事更为复杂,但最终也更加令人着迷。 --《神经科学评论》(The Neurocritic)匿名、批判和趣味性的神经心理学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