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蓝点
下面就是这个尴尬的读书会作业。讲完了也没人愿意读这两本书。而且我都没意识到自己还是那么不会写东西,以及写东西居然那么费时。图片主要来自wiki。
---------
霍金
霍金是理论物理学家,也就是传说中地球上仅有的几十个精通量子力学相对论弦论等等的人类之一。我想推荐的第一本书"果壳里的宇宙",内容属于理论物理范畴;而理论物理,即使号称普大喜奔的科普作品也还是不那么容易理解。作为"时间简史"畅销后的续作,"果壳"内容延续了时间、空间、宇宙的历史等内容,个人觉得比较适合已经读过"时间简史"还觉得还不过瘾的读者…简而言之,我是抱着看不懂科学可以看科学史的心态读这本书的。
霍金特别强调他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年,又获得过牛顿曾经担任的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职位。在"时间简史"的最后的三篇谈科学家的小文里,我们可以看到疑似伽利略转世的霍金对偶像的崇拜之情,以及对他的前任、卢卡斯教授牛顿陷害莱布尼兹的黑历史表示不齿。霍金对宗教比较反感,这个态度也许可以联系到伽利略受到的迫害,而牛顿又是一个用科学精神研究神学的典型人物。
这种科学的神学研究精神终于导致了神学的衰落,以及教会忙着修修补补与科学俱进的尴尬现状。为了处理这一类工作,梵蒂冈还有一个专门部门"教皇科学学会"。古罗马神学家奥古斯汀对于"创世前上帝在干什么"作出了"创世前不存在时间"的经典回答。奥古斯汀不太可能知道大爆炸理论,但大约十五个世纪后霍金确实因此理论受到教皇科学学会。只是他没有确认说大爆炸是时间的开端,而是提出宇宙可能没有开端或终结。
和奥古斯汀类似,莎士比亚也不太可能知道他的句子会被霍金用来作为书的标题。"果壳中的宇宙"典出"哈姆雷特":"一个人即使困于果壳之中,仍然能自认为无限空间之王"。要理解霍金的果壳,绕不开时间光锥(一种用三维坐标系描绘四维空间的作图法),和虚时间的概念。这些概念和方法画出来的宇宙历史图,可能呈现的是各种球形、锥形、以及表面凹凸不平的果壳般的形状。
说到奥古斯汀或莎士比亚,他们的哲学或文学作品诞生远早于相应的科学概念。古典诗文在科学家的联想中与现代科学遥相呼应,有种超越时空的奇妙。在我想推荐的第二本书"暗淡蓝点"中,引用诗文的做法简直被饱读闲书的作者卡尔·萨根发扬到了一定的高度。在描写王星海的段落,出现了古希腊诗句:"在特里同(海卫一)的岸边,我愿倾诉心中的秘密"。特里同是海神的儿子,长这样;特里同也是海卫一的名字,是个有山有水的世界,但是山是不会融化的水冰,水是甲烷聚成的湖泊。这样说来似乎霍金的文笔就没有那么优美;不过天文学天生就有神话直接联系的浪漫气质,因为人类长期有看着星星讲故事的传统。
诗意与星空
依据西方文化,太阳系中几乎所有主要天体都用罗马神话角色。可以说搞清楚神话人物的关系,就可以凭名称猜出太阳系里哪颗星是哪颗了。对比一下我国的五行四象二十八宿,不得不说西方这套命名系统大大有助记忆。例如木星的卫星,中文叫木卫一二三四五。而西方的木星是朱庇特,木星卫星是一众美女伊娥,欧罗巴,卡利斯托,丽达,外加一个美少年加倪墨德,一律是朱庇特情人的名字,活脱脱众星环绕的巨行星气派。




那么木星探测器叫什么呢?美国人表示,叫朱诺。

旅行者号的浪漫
萨根是NASA一线科学家,"蓝点"就是一部写实版太阳系漫游指南。萨根的学术成就和NASA的辉煌史,书的前言里有详细描写。但他的最大成就也许不在科研,而是把科普融入了主流文化,实现了好几个多数科学家只敢想不会真的去做的想法,使得公众在现代消费社会重新去看一眼星空。
在萨根的诸多事迹中,我觉得最浪漫的一个创意就是旅行者号金唱片了。金唱片的发行对象是外星人,数量2张,发行方NASA,发行时间大概是1989年。唱片表面镀金,几乎不会损坏,盘面刻有地球的脉冲星定位等基本信息。唱片录有50多种语言的问候,和"地球之声"自然音响,其余则全部是萨根和他的NASA同事搜罗的人类音乐大杂烩,其中包括我国的古琴曲"流水"。唱片由2颗"旅行者号"飞行器携带,自带播放器和使用说明,目的当然是与外星人进行友好的文化交流。顺带一提,这张唱片现在地球人可以在一些在线音乐app上很方便地听到。



有传说霍金对地球人这种自我暴露的行为表示过担心。但如萨根所说,文化交流成功机会渺茫。SETI(Searches for Intellegent Life)"百万频道大搜索"是另一个旨在搜索地外文明的计划,在萨根的科幻小说和同名电影"超时空接触"有详细的刻画。电影中,驻守天文台的女科学家终于有所发现,而现实是至今还没有发现可靠重复至少2次的信号。
旅行者2号自1989年出发后,预估要100万年后才能接近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人马座alpha。为什么要发起这种希望渺茫、周期漫长、在有所发现前人类都不一定还会存在的活动呢?阿西莫夫在"旅行者二号的孤寂旅程"结尾回答说:"难道人类希望不留一丝痕迹地消失吗?"这个回答也很可能就是萨根一代科学家的心声。
暗淡蓝点
"暗淡蓝点"起初是一张同名的太空纪念照片,由萨根本人提议拍摄,所以这本书的标题也是萨根在自我引用。时间回到1990年2月,旅行者1号接受远在59亿公里外的地球的指令,摄像机在土星轨道附近回眸一望:成就了这张乍看什么都没有的照片。


这里我觉得可以用萨根的话、也就是这本书开头的一段文字来结束话题:
"...细心再看,你会看见一个小点。...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我们的欢乐与痛苦聚集在一起,数以千计自以为是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所有的猎人与强盗、英雄与懦夫、缔造或毁灭了文明的人、国王与农夫、年轻的情侣、母亲与父亲、满怀希望的孩子、发明家和探险家、德高望重的教师、腐败的政客、每一个超级明星、每一个最高领袖、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圣人与罪犯,都住在这里 - 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保护和珍惜这个淡蓝色的光点 - 这是我们迄今所知的惟一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