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的三次婚姻
老杨的三次婚姻,
有些像是一颗含羞草,
来不及观赏触摸,
就紧闭低下头,
多少有些惊艳,
温柔了岁月,油盐酱醋变的有味了。

在农村,每到过年是卯足了劲,南下广东、在外漂泊,打工的80、90后回家过年,成了农村常态。
四十多岁老杨跟多数人一样,在城里打工,可没赶上2019年的春节,患癌,去世了。
老杨,全名杨德致,三兄弟,排行老三,找过三个老婆。
在农村取名字有个流传下来的习惯,在一整个家族里兄弟姐妹取名字中间得是同一个字,这种习俗一直在农村延续着。
生前跟老杨算起辈分来,得称呼他一声杨叔,上中学那会,逢到过年,老杨少不了给邻居附近得孩子准备上一个红纸包好的一份压岁钱。
老杨是三兄弟年纪最小,跟父母亲住在村里的一处平房里,没有结婚。老杨的父亲,暂时叫杨父,年轻时在农村的小卖部旁边买了一块地,建了一个小平房,开了一家农村烧鸭店,卖了一辈子的烧鸭,离开人世的一天还在张罗着烧鸭的摊位,关门回家吃饭。
2009年,老杨父亲走了,老杨没见上最后一面。
2009年那天早晨,被大人的嘈杂声吵醒,不耐烦掀开被窝。
“妈,外面怎么那么吵”?
“杨叔他爸走了,正乱着呢”,母亲往杨书家赶去。
杨父去世没有任何征兆,昨日傍晚下了烧鸭铺子,他还在忙着打扫院子,次日,人就没影了,老杨母亲,杨母说,夜里一点多安然的走了,卖了一辈子的烧鸭,没等到老杨结婚。
老杨处理好后事,没过多久,回城里打工了。
老杨步入了三十岁的年纪,在农村三十多的男人还没有讨上老婆,可能得守着光棍过一生,难免成了村子里茶余饭后得闲言碎语,柴米油盐里聊上天。
可老杨逢人就能聊开,谈笑风生,家里没有给安排过相亲对象。
2010年,初中升高中,临近过年,老杨带回了第一个老婆。老杨母亲早早就给家里购置了新衣柜,添置了不少新家具。
2010年春节,一如既往,南方小城过年晴空万里,阳光也分外温暖,在院子里远远望见老杨提着行李走入家门,身后面跟着一个女孩,女孩扎着一头长长得辫子,一米五多得个子,马尾辫子快够着屁股,整个人看上去小巧玲珑。
这是老杨第一次带女孩回家, 年后开始置办婚礼,在农村办了不下十几桌,该来得亲戚好友都到场,热闹了好几天。
三十多的老杨娶了一个年轻的外地媳妇。
年后,两口一起进城里打工。
2012年,老杨照旧回家过年,远远就只望见老杨一个人,小巧的媳妇没有跟在身后。
“老杨媳妇走路了”村里人都这样说。
俩人结婚每到几个月,媳妇跟着别人跑了,两个人实际上没有注册结婚,从村里人的口中听到撰这些消息。
“这个女人要不得,得是离开了,不然还不晓得祸害多大呢”时常能听见杨母在家里叫唤着。
大年初二老杨在院子里与我的父亲闲聊,顺手把一个红包递给了我,嘴上嘻嘻哈哈得念着“要好好读书”。
老杨没几天继续背着行囊,往城里去了。
杨母等到老杨一走,只见把家里得衣柜倒腾了出来,把熟悉得衣柜丢弃了,杨母走前还伸出脚踢了一脚,拍了拍两个兜。
老杨在城里做的是什么工作,知道的没有几个人,如此往复过了几年,老杨没有再带过其他的女孩回家,独自一个人回家过年。在农村快四十岁,结过婚又离过婚的男人讨老婆的可能没啥指望了,农村很多人心里多数人会这样想着。
2014年,老杨抽空抽空回家办婚礼了,等再放假回到家,老杨家门前还堆着燃烧过红色鞭炮,门上高高贴着大红“囍”字,结婚留下的余庆。
老杨结婚过了大半年,又离婚了,这回正式去了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听说是因为怀不上孩子。在农村老一辈眼中,结婚过了一年半载没怀上孩子,就像是“不会下蛋的母鸡”,少不了是农村茶余饭后的闲话。
老杨如同跟第一个媳妇一样,没有任何征兆的离婚了。
2015年,老杨一个人回家过年。
农村近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子越起越高,不少房子装修像个小洋房。老杨家的还是那个小间的单个平房,跟老杨父亲去世时没发生改变。
老杨快步入四十岁了,2016年老杨从城里带回了一个女人,离过婚,四十出头,女人在老杨家住了下来。家里没有张罗婚礼,老杨母亲没有添置新家具,没了张罗。
老杨年后没往城里跑,俩人在家里住了下来,不久,老杨家里传来孩子的哭声、笑声。老杨在收养了一个女孩,老杨夫妻在老家围绕孩子,也热闹了不少。
老杨第三个老婆时隔壁县城,长相粗狂,离过一次婚,没有孩子,逢人话少。老杨在家带着孩子来家里院子里溜达,时常跟我的老父亲聊着天。媳妇时常在家里喊着让给带孩子回去,老杨一般也呆不了多久,老杨家里的欢声笑语隔着院子多少可以听见一些。
“杨叔患癌离开了”,2018年母亲在微信给我传来了简讯。
2018年,老杨确诊患上了癌症,跟病魔抗争没几个月就离世了,老杨媳妇带着孩子和老母亲继续一块住在这一间平房里。

说实话,老杨说话的架势,我一直记得,多少能扮个五六分像。
老杨这一生短暂却又温柔复杂着,实在、话不多。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