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封面给杨超越,到底能不能行?
2018年末了,各家媒体都开始各种盘点。
《中国新闻周刊》也不例外。
然而,年末盘点之一——年度影响中国人物上,赫然出现了杨超越的身影。

---她配不配上这个封呢?---
先前封面还未公布的时候,她获得“年度影响中国人物”这个头衔,已经让不少人大跌眼镜了。

12月18日,封面出了之后,争议更是不断。


这一条微博,是中国新闻周刊近期转评赞最高的一条了。

其他热门条日常的热度是这样的——


其实,看到杨超越站在各行各业的大佬旁,豆子也觉得——
很违和。

而网友争议的点除了在封面的和谐度本身,还是在纠结——
她杨超越,究竟凭什么拿这个头衔???
争议一:没有实力,鼓励小孩不劳而获。


争议二:锦鲤人设,炒作。

在这一点上,锦鲤人设的确给杨超越带来了更高的知名度和更多的讨论,但是某种程度上,这也成了她为网友诟病的一点。
除了“锦鲤”,杨超越还有什么能够拿出手的?
但是在讨论她配不配之前,豆子带大家看一下这个title是什么来头。
《中国新闻周刊》创刊18年,由中国新闻社主办。

至于中国新闻社,是政府传统媒体,隶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简称中新社。

(说简称“中新社”大家就比较了解了。
而这些年度人物,其实是有很多细致类别的(每年都有变化),比如科技人物、体育人物、文化人物等等。
而杨超越拿到的,则是年度演艺人物。
再看看历年来的年度演艺人物都是谁。
2012年的时候,还没有年度演艺人物这个title。
娱乐相关的,有个读者口碑奖,获奖者是《中国好声音》制作团队和杨丽萍。

2012年之前,有的是“年度文化人物”(现在也仍然会有)。
比如2011年赖声川。

2013年,才开始出现了“年度演艺人物”,许晴。

那年,许晴开始参演赖声川的《如梦之梦》,饰演里面的顾香兰,且凭《如梦之梦》拿了华鼎奖话剧最佳女主角奖。

2014年,年度演艺人物则是陈可辛。

陈可辛2013年导演了《中国合伙人》。

2014年导演了《亲爱的》。

2015年,年度演艺人物——霍建华。

(封面左下站位)

(领奖现场图)
当年《花千骨》和《他来了,请闭眼》热播。


2016年,是鹿晗。他呈现的是综艺影视音乐都开花的艺人形象。

2017年,则是王俊凯。去年的他,上过了春晚,也进入了大学。

---今年年度演艺人物,她拿也没毛病---
能够看出自从有了“年度演艺人物”这个title之后,《中国新闻周刊》自身也在不断寻找这个奖的定位。
获奖人物从陈可辛、许晴,转向霍建华,再变成鹿晗、王俊凯、杨超越,也正体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娱乐业之间的碰撞和接触。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年度演艺人物”的定位开始有了比较清晰的取向——
偏偶像方向的艺人,有较大的影响力。
简言之就是——
偶像属性。
偶像选秀节目出身的杨超越,这一点上是符合的。

影响力。
新封出刊后,能够引起如此大幅度的网友讨论,也体现了杨超越本身具有的影响力。
2018年,的确是她的锦鲤年。

附上完整名单——

《中国新闻周刊》给杨超越的颁奖词,从她踏入演艺圈的经历谈起,也谈及了她的“锦鲤”人设。

回顾2018年的娱乐圈,整体大盘比较低迷。
有网友调侃:2018新晋四大流量——王思聪、杨超越、蔡徐坤、朱一龙。
除了王思聪,其他几位都是因为热门综艺还有热门剧集爆红积累了大量粉丝,也由此得到了相当丰厚的粉丝红利……
但是,谈到这几位真正的能力值,显然又没有得到路人的广泛认可,总让人觉得缺了些什么。
2018年,现象级的爆款剧,只有于正在一片低迷之后上档的《延禧攻略》。

综艺出彩的也不多,观众大多被选秀综艺《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吸引。


偶像产业虽在中国没有完全成型,但是2018年不可忽视的选秀综艺却输送了一批具有偶像属性的艺人。
把2018定义为全民偶像年,也不为过。
而杨超越,则是选秀节目出圈的典型。
正是整个低迷的状态中,稀里糊涂的杨超越稀里糊涂地一炮而红,竟然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当然不是因为什么实力,更多的是因为时机。
(没有锦鲤人设可以出圈,或许这就是蔡徐坤没站封面的原因吧……


Anyway,年度人物之类的评选,总是挂一漏万。
但杨超越这样的拿了后,不引起争议,也是不可能的。
那么,豆子想问一句了——
在你心中,有没有年度演艺人物的提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