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我在小学里算是学霸。成绩在全年级永远在前三,同学不太敢来我家,因为我爸总是喜欢笑嘻嘻地向他们打探:“你们的成绩怎么样啊?”
老爸,你女儿经常考第一,她的朋友当然很难比她成绩更好了。
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妈捡到一只三花小奶猫,还没断奶的那种,好不容易养大了,和我形影不离。而就是那时候,期中考试我的成绩崩了。
崩得也并不严重,年级十几位还是有的,人不是机器,无法每次都精确完成任务,但大人不会这么看。
刚好有个乡下亲戚来我家,吃完午饭,我爸突然拿出一只编织袋,把我的猫塞到包里送给亲戚:“孩子养猫,心都野了,成绩不行了,猫还是送给你们吧。”
过去了二十多年,当时到底是不是这么说的,我已经忘了,依稀记得那天天气很好,阳光照到饭厅里,大人们嘻嘻哈哈的,空气里是菜肴、酒精和香烟的味道。
猫在编织袋里挣扎,我隔着袋子抱着它,痛哭求饶:“我下次一定会考好的。”
没有用,猫还是被送走了。
那天感受到的痛,大概一辈子都没法忘记。
过暑假的时候,我去亲戚家看猫,我带了一条红色的绢带给它,好不容易系在它脖子上,它已经不再认得我,勉强忍受我的抚摸。我的心里反而好过一点,我想新主人一定对它不错吧,所以它忘了我。
再过了几年,听说它离家之后再没回来,不知道是成了野猫,还是被人偷走或是打死了。乡村的猫,很少有寿终正寝的。我在被窝里偷偷哭了几次,后来还养过别的猫,但它们都不是它了,不一样的。
这些年,我试图让自己把这件事情忘掉,自然不会真的忘掉,只能做到尽量不要想起。后来我和同龄人聊起过这个话题,出乎我意料的,原来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
所以看《狗十三》之前,我觉得自己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爸爸为了讨好女儿,送了一只可卡犬,喜欢物理的女儿给它取名爱因斯坦,很快形影不离。爷爷遛狗的时候,狗走丢了,女儿不干了,家人为了安抚她,给她找了一只相似的可卡犬过来,所有人都说“这就是爱因斯坦”,她不认,但不认也没有用。爱因斯坦第二很快闯祸,被爸爸送去了狗肉火锅店……

少女、狗、父亲,差不多也是和我当年类似的故事吧,残酷、真实、琐碎,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因为年纪小,在失去重要的东西之后,尝试对抗成人世界规则而无能为力,无非就是这样。人生再来一遍,这类事情也是难免的吧,我的父母是中国式父母中的一员,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给予的关爱,才是我应该记得的、应该感激的。
没想到看电影的时候还是被吓到了。《狗十三》讲的是这样的残酷青春故事,又远非这样的残酷青春故事。
它讲的是我们绝大多数人一生的故事。
如果只是青春残酷那其实还好,成熟、长大,会让人逐渐拥有越来越多的能力,去主宰自己的人生,去对抗外界的侵蚀和伤害。
而电影里所说的,其实完美印证了我们在成长后所了悟的:成熟、长大并不解决问题,我们在拥有越来越多的能力的同时,一样被越来越多比我们更有力量的规则主宰,外界永远可以侵蚀和伤害你。
不管你多大,不管你多强,你仍然无法为了自己而活。
女主角李玩的爸爸,是个努力想要做好爸爸的男人。他和女儿约好要去天文馆看展览,但为了应酬只能拖家带口去和诸位老大哥们吃饭。
包厢里觥筹交错,他两周岁的儿子在沙发上睡觉,老大哥们熟练地抽起烟,没有人会觉得有任何不妥。

老大哥强调成功之后在乡间别墅,喝着大红袍方能了悟的人生冲淡哲理,他拿出“一蓑烟雨任平生”来应对赞美,老大哥看他女儿李玩坐立不安,问他是不是有事,“没事,和大哥吃饭才是最大的事儿。”
老大哥自然看得出他有事,在有事的时候,能够选择留下来陪着吃饭,这才是听话,这才是把大哥们放在了心上。
奉献是不够的,你要牺牲,要献祭,要臣服,你越是在为难中坚定地选择了老大哥,才越是显示你的卑微,这才是真的懂事。大人、孩子,面对比自己更强大的力量,为了生存,都必须如此选择。
我参加过无数类似的饭局,饭局中的人,有些也实在不能说有多可恶,甚至,可以说是善良的、有才华的人,但在那种权力关系被放大的场合,他们像拿到了剧本一样,精确地表演老大哥的角色,不同的只是个性上略有不同,可能会背莎士比亚,或是聊起后现代艺术。
但本质是一样的,这种本质的难以撼动,比其他所有都更让我害怕。我常常想,他们回家面对自己的时候,会不会被自己吓到?如果会,那还真的是心存善念的好人。
电影还有很多隐喻,比如李玩和她同父异母的弟弟李昭昭都对牛奶过敏,喝一口就会呕吐,李玩从开始的一喝就吐,到后来强迫自己就着面包喝下去。

李昭昭在滑冰队里接过老师递过来的牛奶,也乖巧地喝一口,然后吐出来。没事的,吐了可以再喝,喝了再吐也不要紧,总有一天,他也会成为心甘情愿逼迫自己喝牛奶的、懂事的人。

结尾,李玩看着李昭昭在滑冰场练习,他是一家人手心里的宝,人人都围着他转,小小的他以为人生就该这样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并不是哦,教练叫他做什么,他就得做什么,没有任何人会为他求情,他也根本没有力量对抗教练。比他早出发一步的李玩面无表情看着他,想说的大概也就是我想说的。
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总之,《狗十三》绝对是今年我国的最佳恐怖片了,因为太过真实,所以太过恐怖。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写过:“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狗十三》无非是又一次提醒我们:其实我们一生,都在被锤,谁也躲不开。
李玩在失败的英语演讲中尝试给所有人一条出路: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着平行宇宙,在平行宇宙中,我们有着不同的人生选择……
她讲到一半就讲不下去了,因为她已经连这点微茫的希望都无法相信了。我们呢,我们还能相信吗?
写到这里也觉得太丧气了。可能写什么也无法改变任何事情,唯一能做的大概是,当我们自己是某段关系中的强者时,一定要提醒自己,尽量不要成为面不改色伸出巨掌来蛮横欺凌弱者的“成年人”吧。
这么做,太可耻了。
张震老婆(V)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恋爱脑系列】清水恋爱和抓马恋爱 (59人喜欢)
- 【恋爱脑系列】自行车与遥远的爱的回音 (8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