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南方人在冬天
南方人的冬天也太惨了,有6000万人想去北方寻找阳光
今年的冬天到底有多冷?
内蒙古同胞的羊肉片了又片,北京人民支起了锅子,东北群众的杀猪菜提前上了桌,河南人又往早晨的胡辣汤里多放了点作料……不说了,先点个外卖。
这种时候,过双十一、双十二时羡慕包邮区人民的暖气区伙伴们才能在温暖的室内发微博:其实也不是那么冷嘛!显然已经忘了每天早上挪出被窝需要多大的勇气了。

虽说北方冷,但南方的气温其实也不高,而且包邮区的人民总是说南方的湿冷才考验人的毅力,所以他们只能通过买东西来鼓励自己,鼓励鼓励再鼓励,最后买出来一个包邮区……但不管怎么说,冷空气总是从北方来的,所以想找个暖和的地方窝冬,无论如何也不会往北走,例如黑吉辽群众,就喜欢跑到三亚去住。
但是有一群人,确切地说是600万人,他们选择了相反的方向,持续不断地从南方向北方进发,有些人还往西边走。在炎热的故乡,他们感受不到阳光,他们要到寒冷的北方寻找他乡的暖阳。这其中有穷人,有富人,有的孤身一人,有的拖家带口,有的在棉花田里干活,有的是罕见的大学毕业生,彼此只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皮肤都是黑色的。

人们后来把这叫作大迁徙,但当时的人们想得很简单。为什么一定要背井离乡呢?大迁徙浪潮初期移居匹兹堡的一位移民或许说出了答案:“如果我的家乡能有这儿一半好,”他告诉经济学家亚伯拉罕·爱泼斯坦,“我也愿意留下。”
当时的南方对黑人有多严厉?
NBA历史上最伟大的防守球员、拥有11枚总冠军戒指的比尔·拉塞尔1934年出生在南方的门罗。拉塞尔的父亲去加油站加油,老板说白人加完之后才能给他加,他就这样一直等、一直等,但似乎永远轮不到他,于是他就想离开,结果加油站的主人拿枪指着他的头,告诉他只有白人全部加完油之后,他才能离开。

“黑鬼,再也别干你刚才做的那种事。”加油站的老板说。一位警察在大街上命令拉塞尔的妈妈把衣服脱下来,说她没有权利像白人妇女那样穿衣打扮,如果下次看到她还这么穿就把她抓起来。拉塞尔看到妈妈坐在餐桌旁为受到这样的侮辱而暗自垂泪。之后不久,拉塞尔一家就搬到了奥克兰。
比起拉塞尔,艾达·梅一家的遭遇更直接,也更血腥。她丈夫乔治的表弟李因为被白人农场主怀疑偷了火鸡被用铁链打得血肉模糊,鲜血浸透了衣衫,虽然最后证明他与这事毫无关系。这让他们最终下定决心前往芝加哥。像所有南方女人一样,艾达·梅熟悉南方的食物,她会从沟渠边上的蔓藤上摘黑莓,然后烤黑莓脆皮饼,把肥肉和猪胃放进锅里,在肉变色和从骨头上脱下来之前,就把蔬菜放进肉汤里。但现在她必须离开熟悉的一切,带着不可缺少的成瓶的无花果酱、架菜豆、豌豆、桃子、整条猪腿。

对在“银彗星号”上工作的斯塔林来说,猪腿之类的东西已经司空见惯了,南方移民通常会带上活生生的鸡或兔子、半片猪等等,纸袋子装着炸鸡、煮熟的鸡蛋、咸饼干和蛋糕,帽盒里有甜土豆。有一次,火车离开南卡罗来纳的小站之后,他听到车厢地板和座位上传来滴滴答答的声音,抬头一看是行李架上的一个袋子正往下流红色液体,看起来像血。走近之后他发现的确是血。“他们一定是刚杀了一头猪或者其他动物,将它们切成小块放在袋子里,还没来得及把血清理干净。”斯塔林说。那些已经到北方生活的人探亲回去也会带上火腿、奶酪、萝卜叶、甘薯和其他他们珍视的小物品。这些东西在北方都很难找得到,或者即使能找到,味道也完全不一样。
斯塔林理解他们,因为他自己也是一个南方移民,他知道即使到了他乡,人们依然把故乡的一切深埋心底,尤其是玉米粥和咸猪肉煮豌豆的味道。艾达·梅和乔治在芝加哥吃的东西还是和在密西西比州时一样,无外乎萝卜叶、猪蹄子以及玉米饼这些南方农民经常吃的东西,还有猪肠和负鼠肉,她会在里面放一些羽衣甘蓝,然后再做一个土豆沙拉。从佛罗里达来的老乡都知道她家在哪里,也习惯她家食物的味道。

对迁徙的人来说,家乡的味道永远无法放弃。罗伯特·福斯特拥有一栋3600平方英尺的豪宅、一辆白色卡迪拉克和一间财源滚滚的诊所。52岁那年他决定用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大宴会庆祝自己从亚特兰大迁徙到洛杉矶的成功。宴会上从弗吉尼亚州运来的史密斯菲尔德火腿,鸡肉和浓虾汤源源不断。但多年以后,他并不怎么怀念,反而对肥肉、猪蹄子、西瓜、烤肉调味酱、饼干、玉米饼、西红柿和番薯耿耿于怀,医生出于健康原因不让他吃这些东西了。他只能通过坚持吃熏猪肉来维护一个南方人最后的尊严。
除了食物本身之外,烹饪的方式似乎也成为了一种传统。艾达·梅把燕麦片、精白面粉、一点发酵粉和一把盐扔进锡锅里,然后再放一点糖和六个鸡蛋一起搅拌,在把这些面糊放进烤盘之前,先倒一勺植物油在里面。她头脑中的所有食谱都需要这种普通的玉米粉。北方在多年前就开始使用自然发酵的玉米粉了,但艾达·梅从来不那样做,即使现在南方人也开始尝试。她用在南方的老办法做好了玉米饼,把它们放进烤箱等着烘烤。玉米饼逐渐鼓起来变成了金黄色,烤熟之后她把它们从烤箱里拿出来。
“现在,你放一些黄油和乳酪在上面。”90岁的艾达·梅慢吞吞地拉着长调说,浓重的密西西比口音和她60多年前乘坐火车离开奥科洛纳时没有什么两样。和很多移民一样,她见识或听说过许多奇妙的、悲哀的和无法言说的事情,如果把她所有的见闻都讲完的话,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
“我还有一半的经历没有讲呢!”她说。。。。。。

文化发展出版社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S跟我说,爱可以疗愈一切…… (3人喜欢)
- 快来清凉一“夏”!用漫画轻松学习茶文化! (3人喜欢)
- 更新你的阅读计划:2023上半年好书推荐!前五名公布! (4人喜欢)
- 送你一份可以成为“美味文化人”的书单! (3人喜欢)
- 为信仰而战的拳王:穆罕默德·阿里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