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设计的衣裙造就了赫本,和他们之间的传奇
前些天遇言姐和做服装设计师的闺蜜聊天,大家感慨时下的审美缺乏传承,群魔乱舞,几年前的明星照现在看来已然粗俗不堪。
相比之下,赫本、凯莉和杰奎琳,她们的造型是何等优雅、克制,从未流于乏味和媚俗。
时尚易逝,风格永存。



闺蜜坚持认为50年代是服装史上的黄金时代,久违的时尚历经二战的窖藏此刻开瓶,酒香四溢。
迪奥、香奈儿、巴黎世家、纪梵希、圣罗兰等大师纷纷涌现,栩栩生辉。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赫本和纪梵希的一段往事,这个故事浪漫而平静,并没有太多波澜,当岁月的年轮一圈又一圈细密地包裹覆盖,到底二人之间有无暗生情愫,谁又知道呢?
或许连当事人亦是茫然未解。
或许有一种爱介乎于爱与友情之间,不能天天相见,却此生相守。
不要把你最爱的人留在身边,而是把她放于海边,永久思念。

1927年出生的纪梵希前段时间离世,这位出身富贵的男子不顾家中反对,于1952年开创了个人时装品牌,他是50年代新风潮运动的新秀小生,亦是旧时代最后的见证人。
1995年,纪梵希举办退休前的最后一次发布会,43年的职业生涯宣布结束。
同年John Galliano声名鹊起,一个新的时代已然到来。
在巴黎乔治大街纪梵希店面后的工作室,年迈的大师双鬓已白,身穿亚麻布的工作服,袖管整齐地挽起。
他象征着一个逝去的时代,优雅、舒缓、含蓄,在如今的时尚中日渐不存。
同样年纪的助手拿来一本杂志:“你的Sabrina回来了!”
“我看到模特的领口正是我当年为赫本设计的款式。”
他缓缓地说道,放佛沉浸在回忆中。

“这些年来,我见过无数女孩穿着小黑裙或是黑线衫搭配窄脚裤。
年轻的女孩子们并未看过赫本的电影,人们从照片中爱上她。
上周我去葡萄牙拜访朋友,他的女儿只有14岁,她问我是否还留有赫本当年穿过的裙子,她想要摸一摸。”

60年代,赫本曾将25件纪梵希制作的裙子归还于他,这些旧日珍宝如今在博物馆中遗世独立,仿佛失去了灵魂的躯壳,那些薄如蝉翼的轻纱,流光溢彩的钉珠注定只能属于一人。
在赫本风靡的年月,百货公司设有赫本专柜,出售比照电影造型仿制的服装,理发店贴着赫本的头像。
从美国到日本,姑娘们从头到脚地模仿她,直至今日,赫本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经久不衰。

1952年,22岁的懵懂少女拍摄了第一部电影《罗马假日》,在此之前她是一位舞台剧演员,周薪为33块6毛。
影片尚未拍完,派拉蒙已预计到眼前这位高挑瘦削的女孩将成为一颗璀璨的新星,随即与赫本签署了第二部电影《龙凤配》。
因其灰姑娘逆袭式的剧情,派拉蒙允许赫本去巴黎为角色采购高级时装。
《龙凤配》后来获得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赫本在影片中的重要造型皆由纪梵希亲手打造。

彼时赫本的片酬为15,000美元,是男主角亨弗莱·鲍嘉的一半,而一件纪梵希的绣花上衣售价高达3,000美元。
1953年的夏天,26岁的纪梵希正在为冬季时装发布会焦头烂额。
这天他意外接到一通电话:“赫本小姐抵达巴黎,希望可以同你会面。”
“那时《罗马假日》尚未上映,我以为他们说的是凯瑟琳·赫本。”纪梵希回忆说。
满心期待的纪梵希看到一个瘦巴巴的女孩推门进来。
她短发浓眉,有着漂亮的大眼睛,身穿紧身裤、小T恤和平底鞋,头戴一顶系着红丝带的草帽,丝带上还写着威尼斯。
这个平凡又俏皮的女孩仿佛一个夏日,可爱温婉,让人眼前一亮。

在结识纪梵希之前赫本从未穿过高定女装,甚至难得一见。
她对眼前这位仅比自己大一岁,身高1米98的年轻人充满好奇。
然而纪梵希却以发布会迫在眉睫,人手不足为由婉拒了为电影设计服装的要求。
在赫本的一再恳求下,纪梵希只得拿来上一季的样品给她试穿。
赫本选择了一套深灰色的羊毛套装,双排扣、窄腰身、挖空的领口配以一条长及小腿的窄身裙。服装的尺寸刚好贴合。
“穿上新套装的小女孩开心极了。”纪梵希微笑着说,“她说这正是她的电影角色需要的衣服。同时我惊讶地发现,我的设计在她身上熠熠生辉,就像是为她而制的一样。”

赫本选择的第二套衣服是一件无肩带的晚装,白色的丝绸上绣着黑色的花朵,点缀以钉珠,紧身的抹胸,纤细的腰部,薄雾般的轻纱如卷起千堆雪拖在身后。
这也是好莱坞历史上最重要的戏服之一。
“就像仙子一样,尤其是跳起舞来的时候。”纪梵希说。

赫本选中的第三套服装是一件黑色芭蕾式样的正装裙。
一字领口,袖孔深挖,露出V字后背,肩膀上有两只俏皮的蝴蝶结。
一字领的设计遮住赫本嶙峋的锁骨并衬托出其漂亮的肩线,这个款式后来被称作Sabrina裙。


赫本自行为三套服装挑选了与之搭配的帽子,其中一顶遮住大部分耳朵的出浴式帽子露出缀满莱茵石的大耳环。
她总能为服装添加一些辛辣的配饰,令其具有个人风格。

赫本极其谦逊、礼貌、井井有条,合作期间从未迟到。
短短几日,赫本赢得了纪梵希工作室所有人的喜爱,仿佛她天生属于这里。
这次萍水相逢的见面开启了两人一生的友谊。
从此,她是他的的灵感,他为她实现梦想,就好像他们为彼此而生。
“我们惺惺相惜,她说我像是一位兄长。我真是喜欢她,就像妹妹一样。”
不久后赫本打电话给纪梵希告诉他自己非常爱他,随即道声再会,挂上了电话。
或许在赫本与纪梵希的心中彼此更像是一位可以永远依靠的亲人,他们心知双方的婚姻轨道并不契合。
在赫本与纪梵希长达40年的相识中,两人从未争吵过。
1957年,纪梵希出品了一款赫本代言的香水L’Interdit,赫本未曾要求版权费或是折扣。
他们二人是如此相像,一样的缜密、自律、专注,举手投足流露着教养。

赫本一生严于律己,可谓苛刻,有时又极其脆弱。
唯有纪梵希能令她安心和释放。
在书中,她称纪梵希为“性格塑造者”和“精神科医生”。
赫本坦言很长一段时间中,她对自己的演技并不自信,尤其是被坏脾气的亨弗莱·鲍嘉横加指责时,是纪梵希的服装给予她力量,成就了她的表演。
“你的衣服给予了我电影角色应有的美感和生命,当我穿上你设计的衣服时,我就能进入角色的生命中。”
衣服造就了女人。
很少有男人能明白服装对于一个女人的意义能有如此之大。

1954年,赫本同演员梅尔·法利尔结婚,长居罗马。
有时她会就近去华伦天奴购物,这时的赫本总会给纪梵希打个电话:“纪梵希先生,请你不要生我的气。”

《龙凤配》上映后,赫本邀请纪梵希前往加州观影,那是他第一次去洛杉矶。
电影结束了,服装指导写的是别人的名字。
“在我事业的伊始,如果能得益于这部影片当然好,但我不在乎,假以时日,人们会知道我做了些什么,能为赫本制作服装我又是多么的开心!”纪梵希说。
《龙凤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赫本的片酬一跃升至35,000美元,成为好莱坞一线女星。
此后纪梵希又为赫本的7部电影设计服装。
在《蒂凡尼的早餐》中,赫本身着小黑裙,戴着层层叠叠的项链和大墨镜的形象成为时装编年史上必提的一笔。
可以说,如果赫本没有遇见纪梵希,就不会有《蒂凡尼的早餐》。



“纪梵希不仅仅是母亲多年来各式礼服的提供商,也是一位真正的绅士。”
赫本的儿子回忆说,“他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男人。他们两人一起创造了母亲清新脱俗的形象,塑造了赫本式的审美品位。高雅源自于他们二人内心的价值观,这并不是刻意营造出来的,而是由于谦逊品德的自然流露”。

在赫本的一生中,经历了两次婚姻,但她和纪梵希的友谊却相伴终生,比任何一段婚姻都来得持久。晚年,这对挚友依然互相依偎为伴。

1993年,赫本结肠癌晚期,住宅被帕帕拉奇们围绕,纪梵希从自己的客户处借来私人飞机将赫本和子女送回瑞士的家中以求安宁。
一个月后,赫本逝世。
纪梵希是赫本的遗嘱执行人,并和她的两任丈夫及男友一起为赫本抬棺送行。

两年后,纪梵希退休。 “我为众多明星设计过造型,珍妮佛·琼斯、劳伦·白考尔、伊丽莎白·泰勒。没有一个人像赫本一样守时谦逊,也没有人的形象像赫本一样深入人心。难以想象她已经离开了我们,而我再也不能打电话给她了。” 纪梵希打开自己的素描本,本子上绘有超过300幅服装效果图,每一张都好像是她的模样。

我最爱你的时候,为你设计了一身衣裳,看你最美丽的模样。
最爱你的时候就为你写一首歌、一篇文章。 不管你穿与不穿,看与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