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泰勒的《形而上学》里,几段很有散文味的唯心主义随笔
理查德·泰勒的《形而上学》里,几段很有散文味的唯心主义随笔,很值得批判也很值得喜欢。有很久前一个汉译本但似乎被删了不少,我就自己感受着翻译下。
有两种基本的冲动会让人来研究形而上学。一种是,像亚里士多德所强调的,为了理解事情是如何发生的,以及理解事情是如何彼此联系的。另一种是要知道为什么,要理解事物的意义,且尤其是一个人自身的存在的意义。
于是,一个有哲学倾向的人会禁不住问道,“我为什么在这里?”“我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我的生活有什么意义?”确实,它有任何意义吗?或者,我有吗?就像我脚下无生命也无价值的东西一样,仅仅是多了一个存在物而已,却毫无目的吗?
当然,肤浅的答案从那些机灵有余而智慧不足之人的心里随之而来。他们说,我在这里,因为我出生了,于是提供一套关于受精和妊娠的过程的说明——那些我们已经熟悉的东西。或者,他们说,这个问题毫无意义,因为意义是语言,而非形而上学里的一个概念。他们说,词语有意义,但一个人没有。
但是,即使我们假定这些观察是正确的,甚至是无可争辩的,它们仍然不能抚平那种惊叹之感,而这是一个有哲学倾向的心灵的特征。我的生命一定有一些可能的意义或重要性,某种与我之存在这个非凡的事实相称的可以提供意义的东西,某种可以赢得,但也可以错过的东西。
要在形而上学层面理解这个问题,那么我必须首先注意到,我和每个棍子与每块石头一道享有存在,并且,我与家蝇和蜗牛一同享有生命这种东西。然而,我的存在必定有一个不为这些东西所拥有的意义。如果我脚下的石头或者门帘上的家蝇从未存在过的话,也毫无所谓。也许,我从未存在过的话,也并无所谓。在我成为受精卵之前的十分钟,我仅有数百万分之一的机会存在。像我自己一样,无数亿的真实的人,在我之前,来了又逝去。而实质上全都被遗忘了。想一想这些现在连名字都没有而被遗了忘的灵魂中的任何一个吧,即便他们从未存在过,这也没什么。无疑,对我而言,也是如此。甚至在那不大可能的,让我赢得虚名与荣耀,甚或通过一些非凡的行为改变这历史进程的事件中,也一样啊,这个我作为一部分的文明,与它的历史,在某天也会属于一个完全被遗忘的过去。这就是遥远的过去的伟大文明的命运,而它们的名字,现在也只为寥寥几人所知晓。而且,无论如何,我们中也少有几人在这个世界上会留下任何超过自己家庭和朋友圈子的痕迹,而他们则和我们自己一样,旋即也就被遗忘了。
我们的宗教和政治传统教育我们,并让我们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一种内在的价值。人类因而被认为是整个世界之中独一无二的。但这并非是由经验得来的结论。你在大街上见到的绝大多数的人,来来往往,他们似乎并没有为了某些超越眼前时刻的目的而活着。
日子来而又去,每一天都像极了其他所有的时间。而绝大多数的人心头闪过的只是些最为琐碎的念头,比如,当时片刻的忧虑,这里一个微不足道的胜利,那里一个无关紧要的失败,和一连串短暂的,被一些无足轻重的挫折扰乱的愉悦。即使是那些生活并非盲目应付差事的人,经常也没有超越个人满足的目的,例如财富或权力,或者规模宏大的玩意儿,或地位的积累——一些其得到速度不会快过新欲望浮现速度的东西,因而像已得到的东西那样没有价值。随后,人类中的绝大多数就从这个舞台上走过,并进入无数现在被遗忘的湮没之中,
而这些无数的被遗忘者,先于现在的被遗忘者,而他们彼此的生活本质上别无二致。
-
Allen_Luuuu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02 18: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