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刻意清醒,意识自有答案
催眠是什么?很长一段时间我所认为的催眠,就是电影里拿个摆在主角面前晃一晃,主角立马“中招”一般失去自主性,要么安稳地沉睡过去,要么就开始做一些无意识、清醒后也不会记得的事情。
这就带来了我关于催眠的两个迷思——失眠的人才需要催眠,需要特殊心理治疗的人才需要催眠。
直到后来读《爱是唯一的真相》(《前世今生》的姐妹版),催眠在我心中才突破了单纯”疗法“的角色,上升为一种带有灵性的、”疗愈“的体验。我一直很期待如书中所述,在被催眠的状态下,"看到"那些穿越不同人世、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重要的爱人。
去年通过KnowYourself的心理咨询师平台找了一圈,并没有找到催眠相关的咨询师。今年在活动中遇到Anne王春圆老师,在与她进行“一分钟面对面识人”之后,我感受到她对于灵性、学习和行动的坚持。被她“看到”的自我受到恰好缺失的认可,信任油然而生。
“你会催眠吗?”
“不会。”
Anne在7月给我的回复果断干脆,谁成想转眼到了11月,她竟开始做催眠引导了,短短两周内已经完成了十几个引导体验。如此强劲的学习能力和行动力,大概就是她不断吸引着我去与她产生连结的主要驱动力。
Anne问我:“这次体验中主要想关注什么主题?”当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这是我的第一次催眠体验,我的灵性大概也没那么容易"手到擒来",所以我并没有太过具体的期待,仅仅是带着一种"空杯心态",单纯地想通过真实的体验去审视自己关于催眠的迷思。在Anne的循循善诱下,我确定了这次催眠将会围绕"和自己的关系"展开,探索自信、自卑、自负……这些我最近觉察到的需要修炼的课题。
这一次催眠体验由两个部分组成。在催眠的第一部分,我闭上眼睛,进入放松状态,在引导师温柔的声音下,去寻找自己【内在的安静空间】。我在寻寻觅觅中,反思着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会让我真正感到安心,试图去“看清”这个空间里的元素、布局、出现过的人和事,去拥抱这种"画面感",通过和“画面”的互动和对话,与安静空间的连结,在平和的状态下,让潜意识去自由探索。
找到这个内在空间之后,引导师跟我一起做了一些回溯对话,进一步了解这个内在空间里的元素、这些元素给我带来的感受。
然后进入第二个部分——重新进入这个内在的安静空间,依据引导师的引导,去觉察与"和自己的关系"相关的感受。引导师说,其实催眠就是让我们的潜意识多冒出来一点。因此,一次催眠不一定会为你的困惑带来答案,但一定会提升觉察力,引领你的天赋绽放出来,如礼物一般,进而自然而然地为你的问题找到答案。
整个催眠过程中,我的意识是清醒的,身体倒是越来越放松,四肢都懒洋洋地用最自在的方式存在着。引导师在整个过程中会观察我身体的状态,甚至是眼睛的抖动频率。引导师提示我可以醒来时,我就像赖床一样觉得眼皮沉重。此处心安,流连忘返。
当眼睛睁开的一瞬间,”觉醒“的不止是我的表意识,还有真我。像所有的应用心理学的作用一般,引导师不会给你明确的行动计划、替你去解决你的问题,而只是引导你觉知当下。在催眠状态下的我,暂时放下了试图控制一切的表意识,让潜意识自由发挥。各种想法在我的内在的安静空间里,来去自如。静坐在这个空间里,我可以依着本心去摘取我所需要的灵感。在这样平和的状态下,我拥有了新的视角去审视一些困惑、踌躇、自我设限……旋即问题本身不复存在,留下充满新意的视角和行动方案。
这也恰好跟我今年一个重大的领悟对接上了——我们缺乏的并不是能力、天分,而是合适的思维方式与视角。无论是愿景心理学还是格西老师的金刚智慧,都指明了”我"才是一切答案的源泉。在催眠体验中我用平和的心态,对我的本我完全敞开,也就赋能了自己的潜能,找到了解锁理想活法的密码。
尽管催眠体验中的收获大都是我们的本我所给予的礼物,窃以为引导师的灵性还是特别重要的,她得理解你的困惑和关注点,在把意识的自由完全交还给你自己的同时,通过平实简单的语句引导你去实现更多觉察。她的细致观察和事后反馈,能够进一步在清醒的状态下加深你的觉察和感悟。
非常推荐我的引导师Anne,她不仅拥有一分钟面对面识人的“魔法”,更是一个绝对的行动派,一年读50本书,学习并快速践行所学。“梦”过一场之后,有一个如此有行动力的引导师提醒你去践行你想要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推动力。(想要体验一分钟面对面识人和催眠的小伙伴,请私信我要Anne的联系方式呀)
这次催眠体验没能实现的一个目标是——探索真正在催眠过程中睡着的奇遇。我对这样的体验继续保持开放态度,希望在合适的时点能跟Anne和其他优秀的催眠引导师共创这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