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系列――金庸
《异乡天空》之一
“世界开始的时候本没有江湖,英雄和普通人都做着同样的梦,后来,有人不愿意终日生活在梦中,于是,江湖就出现了,而从那以后,所有江湖人的梦,几乎都是有朝一日,打马还乡。”
金庸,原名查良镛。创办了香港明河集团有限公司,写了15部武侠小说,他的武侠世界是“仗剑江湖,伸张正义,快意恩仇”,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偶像”。
浙江海宁是金庸的出生故乡。上世纪八十年代,参与了香港《基本法》的起草。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金庸以查利为笔名,投稿《东南日报》,讽刺训育主任,被驱逐学校。1946年秋,上海《大公报》全国招聘编辑,金庸脱颖而出。1948年,《大公报》在香港复刊,24岁被派到香港。1949年10月,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金庸想成为外交官,因他学习的《国际法》在国共双方因铁路部门在香港的资产问题争执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金庸写了一篇文章说应为中共所属,后受邀北京参与外交部组建。1949年,金庸重返《大公报》受到同事排挤,此时他的婚姻出现问题,妻子杜冶芬和别人拍拖背叛了他。1955年,金庸以查良镛为笔名写了第一部《书剑恩仇录》,武侠之后燃烧,奠定了金庸在武侠小说世界的地位。1959年5月,武侠小说达到了巅峰时期,金庸创办了《明报》,仅有4人。1966年文革爆发,确立了金庸的社评权威性。1972年,金庸完成了15部武侠小说的创作,取其中14部书名的首字,“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封笔。1981年,金庸以“亚洲第一社评家”来到北京,邓小平接见。1991年3月,香港《明报》集团股票上市,当时10万元创办,32年后,市值达到12亿港元。1999年,75岁的金庸在杭州盖了一所房子。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