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纳西1 迷失在老城---4月21日
某天,家乡好友忽然打来电话,一副不可思议的语气:你真到印度了?
我说:到了。
他就呵呵地笑,然后说:如果到了恒河边,记得多拍些照片。
我说:已经到了,已经拍了,这里很好,我喜欢这里。
在这里短短几天,我的数个人生记录诞生了:
经历了45度高温,一切膏状融化,一切金属滚烫,石头到了夜里八点还保持灼热;
脸变棕了,混着太阳留下的红润,终于有了亚洲人该有的肤色;
经过蚊虫叮咬热毒侵蚀,身上的红包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现在看镜子,完全是另一个我:狼狈不堪,却又神采奕奕。
我喜欢这里,喜欢瓦拉纳西,印度人眼中又肮脏又神圣的地方。
因为它,满足了我关于印度的一切想象。
在电脑前愣了五分钟,还是很难找到文字来形容它的味道——那种神秘又颓废,圣洁又肮脏的味道。
也许,应该这样形容:瓦拉纳西,是一分腥臊味,两分牛粪臭,三分熏香浓,四分奶茶甜;将这些气味融合在一起的基调,是那日以继夜流淌的恒河水,以及河边夜以继日燃烧的木柴和尸体。
瓦拉纳西就像是一道“大拌菜”,涵盖和印度有关的一切元素:
狂热的崇拜,神秘的仪式,荒弃的古堡,五彩的纱丽,沐浴的人群,缠人的商贩,饥饿的穷人,迷离的吸毒者,还有超级大富翁;
喇叭声、音乐声、叫卖声、诵经声、电机声、牲畜声;
人、神、狗、牛、猴生活在一起,相安无事悠闲自在。
老城横着一条繁华热闹的窄街,又纵贯着蛛丝般阴暗肮脏的巷子,组成一个永远走不出去的迷宫;
每次我这个路痴独自出门,毫无例外都会迷失的一塌糊涂,中了魔咒一样原地打转;
多亏了有超热心的当地人,不管是兜卖东西的商贩,还是街边闲坐的路人,
他们把指路当成一种责任,一种爱好,一种套近乎的好方法,
只要我神色稍有犹豫,就主动上来问:你要去哪?然后,指引我“向前、向左、向右”,一点点走回去。
巷子地面躺满了睡死的狗,横卧的牛,丢弃的垃圾,大滩的粪便,凹积的废水,所以,要时时看着脚下,以免不幸中招;
光看脚下还不够,更要留意前后,随时准备跳上石阶让路;
因为经常会碰到尖啸而过的摩托,或一队熙攘朝圣的人群,又或者送葬队摇铃诵经,抬着一副锦布包裹的尸体匆匆走过
狭窄的老城里挤满了各式各样的房子,但是几乎都没有窗户,像是从墙上凿进去的洞,白天看进去也是黑漆漆,只能靠电力照明;
空间狭小,电力稀缺,于是众生平等,朝圣的庙宇也没有特权,只能和商铺民居紧紧挤在一起。
只有看到拥堵排队的人群、背着枪安检的警察,我才知道自己正路过某座神圣的庙宇。
也许正因为人多屋少,所以瓦拉纳西老城是向上拉升的。就算烈日当空,也晒不进高高窄窄的巷子。登高看老城,冒尖的是宗教庙堂、平顶的是百姓人家,乱糟糟的随性分布。
不过,最奢华最古朴的部分,都集中在恒河边。
我说:到了。
他就呵呵地笑,然后说:如果到了恒河边,记得多拍些照片。
我说:已经到了,已经拍了,这里很好,我喜欢这里。
在这里短短几天,我的数个人生记录诞生了:
经历了45度高温,一切膏状融化,一切金属滚烫,石头到了夜里八点还保持灼热;
脸变棕了,混着太阳留下的红润,终于有了亚洲人该有的肤色;
经过蚊虫叮咬热毒侵蚀,身上的红包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现在看镜子,完全是另一个我:狼狈不堪,却又神采奕奕。
我喜欢这里,喜欢瓦拉纳西,印度人眼中又肮脏又神圣的地方。
因为它,满足了我关于印度的一切想象。
在电脑前愣了五分钟,还是很难找到文字来形容它的味道——那种神秘又颓废,圣洁又肮脏的味道。
也许,应该这样形容:瓦拉纳西,是一分腥臊味,两分牛粪臭,三分熏香浓,四分奶茶甜;将这些气味融合在一起的基调,是那日以继夜流淌的恒河水,以及河边夜以继日燃烧的木柴和尸体。
瓦拉纳西就像是一道“大拌菜”,涵盖和印度有关的一切元素:
狂热的崇拜,神秘的仪式,荒弃的古堡,五彩的纱丽,沐浴的人群,缠人的商贩,饥饿的穷人,迷离的吸毒者,还有超级大富翁;
喇叭声、音乐声、叫卖声、诵经声、电机声、牲畜声;
人、神、狗、牛、猴生活在一起,相安无事悠闲自在。
![]() |
恒河边的老妇 |
老城横着一条繁华热闹的窄街,又纵贯着蛛丝般阴暗肮脏的巷子,组成一个永远走不出去的迷宫;
每次我这个路痴独自出门,毫无例外都会迷失的一塌糊涂,中了魔咒一样原地打转;
多亏了有超热心的当地人,不管是兜卖东西的商贩,还是街边闲坐的路人,
他们把指路当成一种责任,一种爱好,一种套近乎的好方法,
只要我神色稍有犹豫,就主动上来问:你要去哪?然后,指引我“向前、向左、向右”,一点点走回去。
![]() |
当街躺着的牛 |
巷子地面躺满了睡死的狗,横卧的牛,丢弃的垃圾,大滩的粪便,凹积的废水,所以,要时时看着脚下,以免不幸中招;
光看脚下还不够,更要留意前后,随时准备跳上石阶让路;
因为经常会碰到尖啸而过的摩托,或一队熙攘朝圣的人群,又或者送葬队摇铃诵经,抬着一副锦布包裹的尸体匆匆走过
狭窄的老城里挤满了各式各样的房子,但是几乎都没有窗户,像是从墙上凿进去的洞,白天看进去也是黑漆漆,只能靠电力照明;
空间狭小,电力稀缺,于是众生平等,朝圣的庙宇也没有特权,只能和商铺民居紧紧挤在一起。
只有看到拥堵排队的人群、背着枪安检的警察,我才知道自己正路过某座神圣的庙宇。
也许正因为人多屋少,所以瓦拉纳西老城是向上拉升的。就算烈日当空,也晒不进高高窄窄的巷子。登高看老城,冒尖的是宗教庙堂、平顶的是百姓人家,乱糟糟的随性分布。
不过,最奢华最古朴的部分,都集中在恒河边。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