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黑幕后,我曾被黑社会围堵,被伤到视网膜脱落
大家好,这一回房姐改造了一个女记者小园(化名)的出租屋。
小园是一个民生记者,在做一档民生调解类节目,已经做了4年了。
这档节目专门报道家长里短、社区纠纷、亲人反目、爱人相杀、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光听着就让人头大。
在新闻行业,有张图特别火,道尽了身为记者的一把辛酸泪——

皮肤暗淡,挂着浓重的黑眼圈,总是一副身体被掏空的样子。我见到小园的时候她就是这样的。
她说,自己一天恨不得有36小时,睡12小时,工作24小时!当记者,是没有朝九晚五的,时刻都要准备战斗。
她曾被黑社会围堵在家门口,被伤到视网膜脱落。但她依然在一线坚持着。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她的家,听听她的故事~



自述 小园 编辑 七环房姐
大家好我是小园,一个做了4年民生记者的女孩。
干这一行之前,一直以为当记者是这样的。

但是当了记者之后才知道,现实是这样的。

民生调解是个苦差事,一周工作7天是常有的事,每天23点前写完所有稿子,而且是随时随地写稿,平均每人每月出差10天,每周夜班35小时……
我每天不到7点就得起床、洗漱。这个过程手机绝对不能离开我,洗澡也不行!我一般洗澡的时候会把群消息、手机短信推送提示音都打开,手机放在离我最近的地方,只要响一下,必须得看。
有一次正洗着连续好几个弹窗提示,我就马上关了水,擦了擦手开始发短信安慰纠纷当事人。
还有一次,我早晨正在化妆,信息一会儿弹一个一会弹一个,搞得我手忙脚乱,妆化的也马马虎虎,干这行儿想成为精致女孩真是太难了。

小园凌乱的书桌,是她工作的努力的象征
比忙和累更可怕的是,人身安全的威胁。
有一回,我报道了一个工厂占地的纠纷,被黑社会的小混混跟踪,从电视台门口一直到下地铁一直到小区门口,幸好我机智的躲进了警察岗哨,才顺利脱身。
还有一回曝光4s店二手车当新车卖,店家一掌给我呼在地上。第二天我眼睛就有一块看不清了,去医院一查,右眼视网膜脱落。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痛苦、焦虑、孤单。
节目播出时间一点点逼近,采访还没有突破;一个人,要常去陌生的地方,接触陌生的采访对象;还有,为了赶稿赶播出时间,总在深夜回家。
那么,为什么坚持呢?我手机里一个存着总也不舍得删的信息,倦怠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个婴儿刚出生没两天就便秘。明明是几十块就能解决问题,医院却非要忽悠人家花十余万做3次改道手术,而且手术还失败了!
领导知道后,跟我讲:断人财路,杀人父母,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随便报道一下就行。
而我经常想起那揪心的一幕:一名男婴被推进手术室时,他的爷爷奶奶坐在走廊的椅子上绝望地痛哭,他的父母则拉着孩子的手怎么也不肯放下。这是怎样的生离死别?
所以,我如实报道了。(虽然怕被找到,换了一个地方住)
我觉着将来可以骄傲的对自己的孩子说,当年妈妈没说假话。

好了,小园的故事先告一段落。
我想要做的是,帮助小园打造属于自己的安全的小窝~
下面就是房姐的改造时间~
房间布局


改造前
房间里的家具相比较房间而言都非常的大。
可以明显的看到,一张椅子就能将房间占满。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缩小房间内家具尺寸的比例。
改造后
我们扔掉了原有的椅子和书桌,换上了体型较小的梳妆台和脏衣篓,再加上原本的衣柜,围合出了一个换衣化妆的装扮空间。


还有书桌,我们将其拆分,将上部的书架保留下来继续储物。

房间整理

改造前
房间里的每一个部分都承担了太多的功能,导致房间内部整体的混乱。

比方说书桌本来是小园写稿的地方,但是堆满了化妆品和零零碎碎的小东西。导致小园只能在床上用折叠小桌化妆写稿,进一步让整个房间看起来都脏乱无序。


改造后

我们设计的时候,房间内每一个功能需求都有专门的设置,梳妆台只负责化妆,书架只负责装杂物,脏衣篓只负责放脏衣服。

所以即使物品混乱,但是在特定区域内,整个房间也会给人感觉干净整洁,乱中有序的。

原来房间里最常用的衣柜,放在接近门口的位置,一开门,非常影响换衣服和化妆,所以我们后来的家具摆设就是按照从开放到私密的排布。
给使用频率最高,最不愿被打扰的换衣化妆,围合出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

改造前
因为小园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打理房间,所以她经常赶时间把东西在房间里乱扔。

所以房姐这一期就来教大家如何科学的乱扔~
懒癌患者的福音~快来划重点!
首先把自己最常用的东西进行分类。就小园而言,她平常在外奔波,回到家能做的只有写稿、化妆、换衣服和睡觉。

改造后
所以写稿的功能,专门对应可移动边桌和书架,方便移动,节省空间;

化妆是梳妆台;换衣服对应脏衣篓围;

还有存放图书和杂物的书架;

所以书和杂物在书架乱扔,化妆品在梳妆台乱扔,脏衣服只会出现在脏衣篓里。

而且书架左侧的置物格摆放东西的顺序,也是按照使用的频率设计的。最常用的放在最上格,最不常用的放在最下面,中间依次摆放。
如果东西特别多,还可以买大型的收纳箱,占满整个格子。类似抽屉的效果,更方便乱放了。
改造成本
这次的改造成本,有376.19元
300块,你买不了吃亏,你买不了上当,你只会收获一个更优质小窝~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给房姐点赞呦~

小园出租屋的改造虽然结束了,但房姐还有几句话想说。
知乎上曾经出现过一个问题,“2017年最震惊的数字是什么”,最高赞的评论说:中国的调查记者还剩175个人,比前几年又少了一百多个。
因为行业兴衰,或因为个人无奈的选择,优秀记者似乎俨然是稀缺物种了。
小园也说,做记者的4年,身边很多当初一起记者都换了好几茬。有的离开了新闻岗位去了企业,也有的去了政府部门,也有的自己开始了创业征程。
但是她想坚持下去。
因为总有一些东西需要坚守。
2008年,《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景剑锋,因报道山西公安包庇黑恶势力,被判刑1年。
2009年,《河北青年报》副总编辑乐倩,遭遇歹徒报复行凶,歹徒边打边喊“叫你报!”
2010年,《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因报道凯恩股份交易内幕,被当地公安局网上通缉。
2012年,《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三鹿奶粉首位报道人,发表“新闻已死”,离开新闻行业。
2013年,《新快报》记者刘虎,因实名举报工商总局副局长,被关押346天。
2013年,《南岛晚报》记者杨琼文,因曝光海南万宁校长开房案,被迫离职。
2016年,《兰州晨报》《兰州晚报》《西部商报》三名驻武威记者,因被当地部门视为发布“负面报道”而遭遇逮捕。
小园给我们细数这些事情,非常平静。
她说,在中国,你想知道真相,想要伸张正义是需要代价的。
她还说,从来没想过,自己除了记者,还能做什么。
趋利避害是所有人的本能,而有的人却在危险、不公、黑暗面前,选择了挺身而出,在我看来这是英雄一样的人物。
社会有黑暗吗?
有,但只要有人勇于去戳他一下,阳光终究会照进去。
愿所有敢于揭露真相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
麻酱他二姨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6 22: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