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的大雪,这道菜做出了诗情画意!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初冬已过,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已经到达黄经255度。大雪是相对于小雪节气而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更广。

大雪,是一个充满诗意以及无限遐想空间的节气。关于冬天,我最喜欢的意境莫过于“绿蚁醅新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天降暮雪,邀三五好友一同品尝自家新酿成的好酒,围着火炉谈天、说地、赏雪,寒冬的漫漫长夜也变得不再难熬。

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别最大的时候,就是一年的冬天了。在南方很难感受到大雪纷飞的冬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挂在枝桠上的雪像是开了满树的梨花,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雪景虽美,但雪后的寒冷也是实打实的,日常外出时更要从头“武装”到脚:颈部是气管的所在,寒风很容易通过颈部带来寒气,引起喉疼、发炎。冬季出现咽部发痒,咳嗽有清痰,都可能与颈部受寒有关,所以要尽量穿高领衣服,出门别忘了戴围巾。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气温低时,血液循环能力也会降低,手足因末梢供血较差是最凉的地方。此时不宜再穿露脚面的鞋子,同时鞋要宽松,不宜过紧。晚上回家多泡泡脚,不但可以使身体瞬间回暖,还能舒缓一天的疲劳。

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暖的红薯粥。红薯中含有大米、面粉所缺乏的赖氨酸,可促进人体上皮细胞的成熟,提高人体的抵抗力,秋冬吃红薯还有防燥的功效。

记得之前看过一句话:“寒冷也一种调味剂。”有些食物在冰天雪地的时候才做得出,才吃得到。比如东北的冻梨、北京的冰糖葫芦、南方的腊肉,就连黄酒也是立冬之后开始酿造的。

老南京有句俗语说道:“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大雪节气天气寒冷,在不易保鲜的古代,人们就发现此时气温低、空气干燥,腌制肉类食品不易变质。于是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就忙着腌制咸肉,以迎接新年。现在的物质条件已不再需要用腌制的方法保存食物,但这个习俗却保存至今,成了很多人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如今身在北京,第一次尝试自己做的腌肉,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都要去观察打量一番。才腌了一周就心急的切了一块尝鲜。细细切碎,和小青菜一起做一道上海菜饭。还没有做好,公司的小朋友们就闻着香味跑过来,拿着碗筷在旁边等着了。

肉的咸香、菜的清香都饱饱地吸进了米饭里,一口放进嘴里细细品味,还有时间赋予的特有的味道。趁着冬天,再多做一些,等到过年的时候带回家,也让家人尝尝我做的家乡味道。

望向窗外,期盼着初雪,期待大雪以她的洁白,浪漫每个人的星空。

今天是我们新节目《廿四》第六集《廿四·大雪》的播出。希望这一年你将与我一起去感受四季与自然,跟着二十四个节气去丈量时间的脚步。让我们重新捡起儿时对世界的直觉,去重新感知这个世界,一起感受生活的美好!大雪快乐!

© 本文版权归 迷迭香Rosemar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