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中的少女姬百合,为什么我们还在看战争片?

新的一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祝愿世界和平。
——遇言姐
昨天遇言姐赶在电影下线之前去看了《血战钢锯岭》。
大概是因为年纪渐长,我很少再看战争片,去电影院大多是看漫威、碟中谍、007这些franchise movie,当超级英雄最终战胜怪物,正义战胜邪恶,内心会有一种理应如此的快乐。
这可能是我们看非现实主义影片的快乐,但是现实中其实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非善即恶的故事。
或者说,我们看《血战钢锯岭》看到的是什么?
对于我们这样处于平安盛世中的平凡女子,那些血肉横飞的镜头让我心惊颤,让我们很自然地产生了抗拒感。
然而,战争和灾难绝不会因为你的性别,给与特殊。
比如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就是《钢锯岭》中真实的故事,少女姬百合。

1945年,岛袋淑子还是一位中学生,她就读的冲绳县女子师范学校是一所设施完备,师资力量不错的中学,科目设有英文,甚至拥有游泳池,原本该做教师的女孩子们却走上了战场。
4月初的一天,她和同学们接到集合令。
这是由县立第一高等女学校(校刊《乙姬》)和县女子师范学校(校刊《白百合》)的师生联合组成237人的“姬百合学徒队”,他们是作为陆军护士的补充力量。

1945年二战结束之前,美军登陆冲绳,这场战争被称为“铁雨”,是二战太平洋战场上最为艰难惨烈的战役。
备战期间,全岛皆兵,家人都被拉去修筑工事,女子也要搬扛物资,不少无处可去又被军国主义教育洗脑的女生选择留下来和同学们在一起。
“怎能不听老师的话呢?”淑子说,“我们一直被教育爱国,但从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爱自己。”
就这样,年龄在15-18岁之间的花样年华的女孩们穿着水手服,带着糖果、梳子和课本前来报到。
此时岛袋淑子还以为这不过就像之前的集体活动一样,挖战壕、搭掩体、挥挥铁锹、搬搬石头而已,很快就能回家了,女孩们甚至还在为可以全体提前毕业而庆幸。
但82天后,237人的学生护士队仅有18人活了下来。

从一开始,日方就知道打不赢这一仗,所以把战役定义为“为保全日本本土的自杀式消耗战”。
在一个岩洞中,老师和驻军军官一起宣布少女们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陆军战士,要随时做好为帝国献身的准备。
“为国效力的时刻终于到了。”淑子安慰自己。
冲绳岛长100公里,连绵起伏的丘陵,蜂窝一样密布的洞穴、隧道涵洞遍及全岛。
日军绝不投降、玉石俱焚的抵抗策略招致美军的全岛无差别轰炸。
仅仅一个月,风光旖旎的亚热带岛屿焦烟四起,尸横遍野。

所谓的日本陆军外科战壕不过是入口只有两三米宽的洞穴,在阴暗潮闷的坑洞中,混合着粪便、血液和腐肉的气味,伤员的创口上开始生蛆,呻吟声连绵不绝。
每天每个伤患能领到一个饭团,学生在外出取水米的路上常遇袭死亡。
医生要求女孩们将混有氰化物的饮品端给重患,伤员喝下后剧痛不已,大骂:“你们还是人吗?”
对于这一切,岛袋淑子已经麻木了,因为没有药品,军医每日不经消毒就锯下手脚,锯条发出的“咯咯”声至今刻在淑子脑中。
女生们则负责趁天黑停火时将残肢和尸体丢弃到洞外。
尸体越来越多,来不及丢弃的只好堆在洞口,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有时会有一条手臂从层层重叠的尸堆中举起。
“医生,这个人还没有死。”
“他就要死了。”医生说。

在军国主义的教育中,盟军被妖魔化,民众被告知“一旦被俘,会被挖眼,削耳,受尽侮辱”。
大量不知情的平民因恐惧或被胁迫而甘愿赴死。
陆军第二外科战壕内当时有近100人,包括45名“姬百合护士队”成员和5名老师。
由于誓死不降,美军对他们进行围攻并持续向洞中喷射火焰。
关于这个战壕,姬百合资料馆内有一个1∶1实体模型,令人毛骨悚然。
这一幕在电影《甘蔗田之歌》中做了温和的处理:防空洞内的日军举枪威胁意欲投降的平民,最终战战兢兢的女人和孩子走出洞口,面对美军的坦克发问:“Do you kill me?”
之后,所有卑鄙的谎言全部大白于天下。


战争进行到6月18日,节节败退,穷途末路的日军宣布解散护士队,并给学生们发手榴弹并告诫“不可被俘”,随即将她们驱逐出洞穴。
年少的女孩们暴露在一片焦土的阵地上, 解散后两天就有100多人死亡,其中一部分人是因绝望和恐惧而自杀的。
在电影《姬百合之塔》中,女生引爆手雷相拥自杀。
一些学生逃至海边的悬崖,眼看无路可去,就此结伴跳海。
从此这片风景优美的海滩岩壁就成了冲绳人民的梦魇之地。
6月22日军总指挥牛岛满切腹自杀,死前要求士兵决不投降,为保卫天皇战斗到最后一刻。
同天,冲绳战役结束。

上午11时左右,美军士兵收到停战消息。
没有喜悦亢奋,没有放声高歌,没有把帽子抛向空中,欢呼庆贺。士兵们只是舒展躯体,一直躺着,直到黄昏。
“真的活下来,真的可以回家了。”
岛袋淑子是“姬百合”中幸运存活的18人之一。
6月21日,她和一个同伴在逃亡途中被炮弹击中,倒在美军阵地前。
“我做好了死的准备,但等待死亡的过程又变得漫长。”
到了第三天,淑子的伤口也在闷热中溃烂生蛆,她终于体会到伤兵们生不如死的滋味。

6月27日,两名少女被巡逻美军发现。
她们恐惧不已,喊:“杀了我们吧!”
“NO!NO!NO!”淑子只记得美国大兵不断地摇头,还有一个卫生兵跑来帮她们处理伤口。
“我想,这就是敌人么?我看着他的脸,很和蔼很亲切。”
她们得救了。
一名翻译官告诉她,冲绳岛战役结束了。
“谁赢了?”
“不是谁赢了,是可以不杀人了。”
淑子失神许久后终于放声大哭。

姬百合们并不是唯一的例子。
当时冲绳岛的男学生们也纷纷组成了“铁血勤皇军”,直接参加了战斗。
在这次战役中,共有1489名男学生和414名女学生死亡。
而整个冲绳战役,日军方面约有8万人战死,盟军的死亡和失踪人数亦超过1万2千人,加上伤者共达6万5千人。
除此之外,日军的“玉碎令”及美军的无差别轰炸导致1/3的平民丧生。
冲绳战役之血腥直接导致数星期后杜鲁门下令投放原子弹。
15万冲绳人因此丧生,比广岛和长崎的总和还多。

战争结束后,师范毕业的岛袋淑子如愿成为了一名教师。
1982年,姬百合纪念馆由「姬百合同窗会筹建」并于1989年开馆,至今日,参观者已突破了1400万人次。
纪念馆的经费1/3来自幸存者集资,1/3来自募捐,其余来自银行借贷,不接受政府资助。
很多年后,阅读了大量资料的淑子才算是“跳出战争,看到了战争的可怕”。
作为姬百合平和祈念资料馆馆长,淑子每天守在这里,向每一位来访者讲述战争的残酷和军国主义教育的虚伪。

在纪念馆的资料上,姬百合幸存者留下这么一段话:
“事情至今,战场上的惨状,却常在我们脑海里挥之不去。那个时代的教育要人们毫不迟疑地投入战场,这种教育的恐怖,令我们永生难忘。”
姬百合的故事自1953年起被多次拍成电影,从吉永小百合到大家熟悉的黑木瞳、仲间由纪惠和上户彩,皆有出演。

1995年,姬百合的故事第五次被拍成电影,主题曲选用了喜纳昌吉谱曲和作词的歌曲《花》。
喜纳昌吉是出生在冲绳的音乐家、和平运动家和民主党参议员,他曾经疾呼“用乐器取代武器”,是最早用电吉他演奏冲绳民谣之人。
《花》舒缓、哀伤、又充满希望,被介定为歌颂世界和平的歌曲,后被周华健翻唱,又名《花心》。
从小熟知这首情歌的大家,可能并不知道这原本是一首反战作品吧。
河水流淌,将流向哪里
人也漂泊将漂泊到何方
在飘流所到之处
希望让鲜花 让鲜花
为你盛开
哭泣吧,欢笑吧
总有一天 总有一天
会绽放花朵


在纪念馆出口处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话:
“我希望我能没有恐惧地走在阳光之下”,“我好渴,给我口水喝吧”,“妈妈,我好想再见你一面”。
了解了战争之后的真实故事,你才会知道历史永远比战争残酷。
如果有可能,我们永远要站在离战争最远的地方。如果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对和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