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听到涛声》中的浪漫主义 作者:宫台真司
摘抄:《听到涛声》中的浪漫主义 作者:宫台真司
1
社会变得复杂,自我决定就显得很重要,而自我决定一重要,就需要完善的信息。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流水线。但是为什么呢?可能有些讽刺,但如果一切都要靠完整的信息,人反而会失去生存的动机。这正是因为人类只有不断去体验未知的事物,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
我们还是初高中生的70年代,对恋爱和性完全不了解(因为能够获得的信息量十分有限)。而我又因为念男校,所以对于女孩子是什么可以说是完全不了解(因为男女性别的巨大差异)。但正是因为如此,我才得以自由地“会错意”。而有了这“会错意”,才衍生出浪漫。
但现在不同了。在行动之前,如何行动,之后会变得……从服装到语言,肢体动作等等,这些都向着中性化的方向发展,每个人自己都开始觉得男,女究竟是什么或者会怎样都无所谓了。如此以来,支持着少女漫画复杂关系性的浪漫主义的强度,也只有穷途末路了。
2
以我这个少女漫画迷来看,可以说冰室寒子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深刻探究这部作品的秘密后不难发现,这其中设置了很多创造出“不自由”的独特机关,用刚才的话来形容,就是作品的世界中加入了“不完善信息”与“分界线”这两种元素。
具体讲太复杂,这里就先列举三点最值得关注的吧。其一,舞台背景设置成为小城市。其二,使用倒叙手法。其三,运用男性视角讲述故事。倘若把这三点倒置过来,其一,舞台背景为东京。其二,即时发生的故事。其三,使用女性视角——《听到涛声》的情节已经完全无法成立了。
正因为东京所不具备的人与人之间的浓密关系的存在,所以才无法获得不顾他人目光的自由。也正因如此,才不得不时刻介意着“可以做的事情”与“不可以做的事情”的区别生存。而正好,东京因为太遥远,所以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信息才传达到此,小城市的人们才得以幻想一个自由的东京。武藤里加子被设定成一位“东京少女”,也正是因为这一理由。
在东京生活的主人公杜启拓回忆在小城市的高中时代也很重要。小城市,而且是年轻的时候。被各种隔断,也就是“分界线”包围,信息缺失。所以到现在为止才依然出奇地迟钝,又因为迟钝,才会异常敏感。当“分界线”不再有并接近完善的信息时,才会因为变得敏感而迟钝起来。因此采用倒叙回忆的方式才会有种忧伤,苦闷的感觉。
当然,如果不使用倒叙手法,全部以小城镇的高偏差值学校为舞台展开一段恋爱故事,也不是没有可能。但与10年前不同,现如今,即便是小城镇的高中生,也已经渐渐穿越“分界线”并接近完善的信息了。因此,这种做法十分牵强。回忆过去一,两年的事情还会突现出过去的那种不自由。
3
最后,以第一人称叙事的主人公为男性也很重要。因为比起习惯了少女漫画中那种以复杂关系性为主题思想的女生,一直深受Jump式的单纯积极向上主题思想的男生为了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引导少得可怜,比起女生也更容易处于缺乏完善信息的状态中。
所以,男生无法像女生了解男生那样来了解女生。87年左右,高中男生的性经验率为女生的1.5倍,但到了94年,女生的性经验率已经成功超过男生并高过其1.4倍左右。这是因为多数女生都与高于自己年龄的成年男性交往的缘故,同年龄的男生完全没有竞争力。
如果以现如今的高中女生为主角,由于她们拥有太过完善的信息,所以故事中精心设计过的有关恋爱而产生的各种误解也都无法成立,这样就只能以那些不受男生青睐,默默无闻的女生为主角。相反,以男生为主角,因为他们的“水准”几乎是同时代女生10年前的水准,这样恋爱故事中所必须的浪漫主义主题也就顺理成章了。
让我们看一个典型的例子,杜启拓怀着乡村的那种善意,将友情看得比爱情还重要,因为知道好朋友松野丰也对里加子抱有好感,所以一心有顾虑。正因如此,他才完全无法明白里加子的心意,也无法想象明白里加子心情的松野的心情。
4
我们从这样或那样的约束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地获得有关同性,异性的各种信息,也就是说随着都市化而更加自由。但细心的人一定会注意到,因为变得自由却总有种不自由的感觉。那种淡淡的想念,苦辣酸甜的心情,有点焦急的热情浪漫,渐渐离我们而去。
-
rcokmov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8-13 21: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