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其实讲的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事情。
说是叫“完”这个名字的人姓原来陈,是陈厉公的儿子。陈完的父亲死后,他与弟弟陈庄公不合,就跑到齐国去了。陈完到了齐国之后,改了姓氏为田,而他死了之后,谥号“敬仲”,所以才有这样的“田敬仲完世家”延绵下来。
田家子孙一直在齐国,侍奉齐侯,几代之后慢慢地就从襄助国君,到最后把持了整个齐国。然后,“(康公(贷))三年,太公与魏文侯会浊泽,求为诸侯。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诸侯,请立齐相田和为诸侯。周天子许之。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为齐侯,列于周室,纪元年。”
田敬仲完的后代里面有个叫“田常”的比较有意思。田常杀了齐简公,立简公的弟弟为齐平公。他跟齐平公说“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招人喜欢的事情让齐君做,自己来做让人不喜的刑罚之事,很有担当的样子啊。而“行之五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田常乃选国中女子七尺以上为后宫,后宫以百数,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后宫者不禁。”七尺,网上查说,战国时代,一尺的长度约等于今天23.1厘米,七尺大约就是今天161.7公分的高度。这个后宫门禁疏松,比较混乱,“及田常卒,有七十余男。”
田家封了齐侯。到了齐威王的时候,威王有9年的时间不理政事,都委托给卿大夫们。然而9年之后,威王一出手就大显神威。先是召了即墨大夫说话,虽然每每有人说即墨大夫的坏话,但是齐威王派人视察即墨这个地方,却发现“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齐威王很满意,对即墨大夫“封之万家”。又跟阿地的大夫说,“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陵,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所以齐威王还是很实在的,对于官员的赞誉或是诽谤并未全信,派人查实,且看他是不是在自己的辖地干了正事实事。而对于只说不干的卿大夫,齐威王把他们给煮了。
煮......了。
“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
然后齐威王雷厉风行,“遂起兵西击赵、卫,败魏于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赵人归我长城。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兵于齐二十余年。”这齐威王,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范啊。
驺忌子跟齐威王以琴谈政的故事也很有趣。驺忌子表扬齐威王琴弹得好的时候,“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待到驺忌子以琴音说出一番道理来,齐威王才接受。可见,齐威王并没有因为阿谀逢迎就昏了头,轻易接受说辞,还很可爱地假装生气。驺忌子的回答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齐威王也就不生气了,说“善”。私以为,就是“好吧”的意思。
齐威王还很重视人才,视若珍宝:“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梁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肦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梁惠王惭,不怿而去。”齐威王跟魏王郊猎的时候,魏王向齐威王炫耀他家的珠宝,而齐威王跟魏王炫耀他家的人才,高下立现,把个魏王惭愧得,灰溜溜地走了。有财宝有什么用,得守得住才行;有人,要什么没有啊。能把人才视为宝贝,并委以重任,齐威王很得意,齐国不强大都说不过去。
再往后,有个叫“苏代”的人比较能折腾。百度说他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和谋略家,与苏秦、苏厉并称“三苏”。
齐湣王十二年齐国攻打卫国,楚国包围雍氏,秦国打败了屈丐,苏代去给楚国的田轸出主意,跟田轸分析秦韩楚魏的形势,揣摩韩冯、张仪的心理及应对他们国君的言辞,使这几个国家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还相互忌惮,维持一个微妙的平衡。
齐湣王三十六年,苏代到齐国,齐王为称帝的事情请教他,他跟齐王分析了与秦王一起称帝的利弊,说服齐王放弃称帝。而“秦亦去帝位。”秦一统天下时机还是未到啊。又或是苏代不想让秦王称帝,说服齐王放弃称帝,不过是一个隔山打牛的策略而已。
齐湣王三十八年,齐王伐宋,秦昭王怒了。苏代这时又为齐国说话,一番巧言令色,让秦国以为齐、秦是一家,晋、楚是对头,两下一对,又维持住了这个时期各国间的平衡。
热剧《权利的游戏》,还有《明朝那些事》里面都有说,老百姓并不十分在意执政者是谁,只要世道平和,可以事生产,得温饱,过日子,谁当权其实都一样。战国时期这几个国家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不是我跟谁谁谁打谁谁谁,就是谁谁谁跟谁谁谁打谁谁谁,总没个停歇。各纵横谋略家一时合纵,一时连横,不过想要维稳。而稳定,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然,老百姓们要怎么活?无有种植收获商业税收,大人物们要怎么吃饱喝足当政打仗争强斗胜?
而秦最后一统六国,毕竟是大势所趋。
另外还注意到一个地方,齐湣王二十五年的时候,“孟尝君薛文入秦,即相秦。”原来,孟尝君的名字叫做“薛文”啊。
最后,太史公说,“盖孔子晚而喜《易》。《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这是对《易》很高的评价啊。世人都说解读不易,实在好奇是怎么样的一本书。
下一篇,就到孔子世家了。期待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