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活着》的理解

《活着》这部电影是张艺谋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一部经典之作;主题讲的就是人生命运、大概的故事情节就是富贵原本是富家子弟,由于天性好堵、输掉了家里所有的家产,成为了农民阶级,处在历史的背景下、(战争、文化大革命)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而他还继续活着。
我最先接触的是小说,因为《活着》他的影响力很强烈,我其实是不喜欢看书的也包括小说在内,但是我自从接触到了《活着》这本小说,我颠覆了之前我对小说的看法,《活着》中很多的东西虽然是用词句描绘出来的,但是我就是觉得在我身边真真实实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再来看电影版本的《活着》,其实小说版与电影版差距蛮大的,有很多情节不一样,小说中富贵向龙二租地,而电影则是龙二把皮影借给了富贵;电影中有庆、凤霞的死也是与小说作了很大改变,还有就是电影中家珍、二喜、苦根没有死去,小说更加的悲惨一些,而电影让我内心平静了些。我要说的也就是电影的最后,四人推着自行车,去凤霞 有庆的坟前,从他们走在路上的这个开始说起,这是一个大全景,前景有枯草、色彩是偏暖黄的,场面调度是横向运动,枯草暗示着人老珠黄,光线给我的感觉像是夕阳西下的;而四人推着自行车向坟地走去、四个老弱病残。其中馒头手里端着一筐小鸡,小鸡和馒头一样都是新兴的生命,为什么导演要在这里用小鸡这个道具呢?小鸡有很多种含义,守时、诚信、“鸡”字与吉同音、还有平凡之意、而且我觉得鸡在这里的含义是鸡的成活率很高,很容易繁殖、这样也很符合《活着》的主题;最后还有一个道具,皮影箱子,把小鸡从一个小的箱子放进一个大的皮影箱子里面,暗示着生活越来越美好;富贵家里有一个固定长镜头也就是最后一个镜头,画面也是有很多线条很规整的。最后有一句经典的对话,馒头问小鸡什么时候长大,富贵说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再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等牛长大了,馒头就长了了!讽刺了文革、大跃进、共产主义。
其实看完电影《活着》,我还是能从最后一个镜头看到一点活着的希望,所以活着不仅仅是活着!活着有很多含义,活着要做很多事,活着就是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