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做好这些,可以帮助小孩培养专注力!
我们知道,目前常见的改善注意力的方法都各有侧重点,药物侧重于注意力缺陷严重的小孩,感统侧重于六岁以前的幼儿,行为干预侧重于5-12岁儿童,通过个性化的训练课程可以帮助普通小孩和注意力缺陷严重的小孩。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提升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年龄、问题表现程度等。虽然没有适用所有人的训练方法,但是有几个重要因素,如果家长可以做好,可以说对所有小孩的专注力培养是有积极作用的。 01 环境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来说,是最主要的成长空间,是培养小孩专注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当然,环境也还会影响小孩的性格、兴趣、爱好、情绪等方面。好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在相对固定的空间,周围的干扰因素较少,孩子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地投入到一件事情当中,小孩在持续专注之后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当小孩做好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之后,就有了自信心,再遇到同类事情就会有积极性。孩子也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养成专注的习惯。差的家庭环境,比如家附近经常有各种吵杂的声音,马路施工、汽车鸣笛。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和睦,父母在小孩学习过程中经常大声叫喊、吵架、打架,这些都很容易吸引小孩的注意力,声音太多,会让人的注意力高度分散,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在这个环境下成长的小孩,也会养成注意力分散的习惯。 02 兴趣 对于小孩的教育,很多能力的培养都是以兴趣为导向的。现在很多家长应该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例如书法、画画、钢琴等能力的培养,会从小孩的天赋出发,还会遵从孩子的意愿,孩子喜欢,就给孩子去学,孩子不喜欢,就选择其他孩子喜欢的方面去学。注意力的培养也同样如此,注意本身并没有任何客观的形式,注意是指向性的,需要指定到某一目标,某一任务上面,所以当我们注意的目标是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就会更加专注,这里不仅有注意的投入,也有情绪的吸引。小孩也一样,可以从目标入手,培养小孩的阅读兴趣,画画兴趣,数学兴趣等,当小孩培养出了相应的兴趣,在做这个事情就可以表现得更专注。 03 情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大人懂得如何控制情绪,孩子也同样拥有情绪控制的能力。但是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处于发展的过程,没有发育完全,孩子之间先天条件和后天成长的不同,会导致不同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有明显的差异,有些孩子在管理自己的情绪方面会显得稍有困难,也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所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注意时机,注意孩子的反应。良好的情绪能够让孩子更容易投入到目标任务上,反之,孩子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而表现消极。 04 约定 父母培养小孩,很多时候都会跟小孩说要怎么样怎么样,而忽略了小孩在能力范围内却不愿意去做,做不到之后会怎么样?也就是说很多事情都是在口头上说,而没有告诉小孩应该怎么做,也没有相应的约定或者奖惩制度。孩子的天性是玩,所以在很多时候不能按照大人的意愿去做事情,而对于一些小孩必须做的事情,家长需要通过特定的制度给小孩一定的约束,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执行。即使小孩难以集中注意力,在有了约束之后,小孩也会有意识地自我调节,更好的进入状态。这里所讲的制度,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商量定下来的约定,而不是家长自以为小孩能达到的,自以为小孩会喜欢的。 05 游戏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学习、教育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不一定要非常严肃,轻松一点也能让孩子轻轻松松掌握知识,获得专注力。家长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而且时间最好相对固定,例如每天晚饭后30分钟,陪小孩一起玩玩游戏。游戏的形式、内容不一定要跟学习有关,只要没有负面影响,都可以接受,最好是游戏可以由小孩来决定,家长参与,例如小孩常玩的叠叠乐、走迷宫、拼积木等。游戏本身都会有各种规则要求,可以培养规则意识,游戏环节需要更多的交流、互动,可以培养小孩的社交能力,游戏的过程会有成功、失败,小孩会有喜怒哀乐,小孩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养成专注于游戏任务的习惯。对于课业学习,有些内容对小孩来说比较枯燥,家长也可以尝试将这些内容以游戏的形式跟小孩互动,增加趣味性。例如小孩识字,一个字给小孩读、抄、默写,这是一个相对枯燥的过程。家长可以把当天要学的字做成字卡,然后拿这些字卡让小孩来拼凑词组,讲故事等,都是很好的游戏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