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倒数 12.2 | 业业业余选手跑半马是什么体验
🎄
二月到九月,跨过了所有季节。
二三月份外面还是积雪成山,只好在健身房开始第一阶段的练习。在跑步机上其实是极其无聊的,盯着自己反射在玻璃上上下起伏的倒影,面前的显示屏让我过分关注数据,五分钟也显得漫长。听了很多EDM和Cabin Pressure,用的歌单和开车的时候是一样的,导致后来开车的时候也容易大喘气。

一开始的目标是不休息跑到五公里,前几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这段时间两公里是一个坎——我知道自己还能坚持,但是我不想。为了不打击自己的积极性,那段时间哪怕只跑了两公里也给自己很多肯定,或者尽量用更快的速度跑两公里,增加一点成就感。
第一次跑完五公里,已经是在用意志力拼命了。一半的时间,都在想象最后跑过终点线的感觉,用达成目标之后的期待倒推到现在的动力,也是激励自己的方法之一。
每次跑完都会把距离、速度、时间和感觉记录下来。每周除了跑步还有力量训练和交叉训练,同时也要调整饮食和保证足够的睡眠。
跑步在两个月之后才开始变得有趣。三月底气温回升,虽然河面仍被冻住,马路上的积雪已经减少,可以安全出门路跑了。
一般会跑去老港,沿着河边有一片区域没有机动车,而且看着熙熙攘攘的游客,有种抽离感。他们在享受蒙特利尔的法式风情,我在喘气。老港有很多人跑步,太阳只会晒到左脸的清晨、月亮很大的傍晚、放爵士乐的晚上,这些人都在。跑过迷茫时候散步的河边,跑过找不到停车位的大桥,跑过能看到河对岸的摩天轮,跑过工作午餐的老城花园,从蒙特利尔的冬天到夏天。

很多时候都不想跑,虽然村上春树专门写过,”越不想跑步的时候越是要去跑步的时候“,但对呼吸困难肌肉疲惫的恐惧还是让我在开始每一段跑之前万分抗拒。我几乎每天都会对于教练说,我不想跑步,我想躺着。但为了能跟上训练计划,还是推着自己换上跑鞋出门。有天听到我关注的博主Kalyn说,”呼吸艰难,但至少你还在呼吸“,一下觉得醍醐灌顶,注意力也从对这件事情有多抗拒转移到了我竟然还在坚持。
后来跑步也变成了我的冥想时刻,不用心存杂念,只需要关注呼吸和身体的反馈,在事如堆山的生活中是多么珍贵的时刻。
我最大的焦虑来源,是我仍然跑不快,提升速度之后牺牲的是总距离。虽然理论上坚持耐力训练往前推进可以越跑越快,但是在每一天坚持往前已经很难,没办法再往前地更快。后来通过提升步频改善了这个问题,但在焦虑的时刻于教练提醒我关注我最开始的目标。我的目标是完成,而不是多快完成,那么速度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就这样一下积累了近两百公里。

五月在温哥华,前五公里是著名的下坡跑道,从伊丽莎白公园一路俯冲到唐人街,不小心猛超配速,后来再也没把这段打乱的节奏找补回来。第二次去温哥华,在艰难的呼吸中把这个城市好好再看了一遍。在蒙特利尔的时候是另外一个角度,赛道正好是平时跑步的路,却是第一次和这么多人一起跑。
平时的“不想”暂时躲了起来,还没到终点,还要再试试。到十五公里之后,每公里都十分漫长,跟着一个速度差不多的人,开始思考跑完之后去吃什么。在终点前想,嘿我终于做到了之后再也不用喘不上气了。Nowhere is better than the finish line. 但等肌肉酸痛淡去,回归生活,生活该怎么泡凤爪还是怎么泡凤爪,盐不会少放。
跑完两次半马,我还是很不喜欢跑步,但面对焦虑多了一种解决办法。现在我跑过两次半马,四舍五入算一次全马,再也没有谁能逼我跑步了。
🎄2/24
-
G某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3 05: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