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角镜头
“A:我喜欢斜角镜头带给观众的,这种有争议的感觉,因为观众觉得这类电影过于关注自身,但事实上许多电影都充斥着斜角镜头,只是大家没有意识到,因为他们使用的太多了,他们没有起到特别的意义”
“B:镜头通过对场景的情感操控,展示了电影制作的独特之处,因此当某一时刻,能感觉到《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里那种典型的心绪不宁之感时就太完美了,如果只是看上去很cool,那它的意义就大打折扣。”
【正文】
1922年苏联电影制作人维尔托夫,表达了他对格里菲斯以及其他当时受欢迎的导演的厌恶,他所做出的回应是一部纪录片《持摄影机的人》,它永远改变了人们拍电影的方式,摄影机成为了电影中的角色,向我们展示了他如何拍摄不同的镜头的,他在慢动作、双重曝光和分屏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在片头清晰的表明了自己的目标:“没有布景,没有演员,没有剧本,没有标题卡”,纯粹的电影语言,必须完全与戏剧语言以及小说分离,正是出于这种想法,他采用了实验性的德式斜角镜头,以及其他的摄影创新,都在电影中数次出现。虽然他不是第一个使用德式斜角镜头的人,但他深知如何正确运用。
德式斜角镜头盛行于90年代和2000年初,亮点在于它以镜头为支柱,只需倾斜摄像机,即刻是一个无聊的镜头生动有趣。《地球战场》和《雷神》都没有抓住精髓,最好的运用是1902年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它以难以置信的方式运用阴影和光线,以及舞台布景和转折式结局,将表现主义从文学和绘画带来了大屏幕上,极端的用光定义了黑色电影的基调,各种大片中的恐怖元素也用其来表现;最突出的表现是主管电影创作的开端,这是电影史上的第一部转折式结局的影片,它引入了这样一个概念,电影可以是超现实的,而且能比传统的固定套路电影更具有主观性。所以德式斜角镜头事实上起源于两个电影运动,即苏联实验记录和德国表现主义,其中一项运动引进了新兴的摄影技术,完全集中在电影本体方面,而另一个关注的是喜剧和艺术元素如何才能做到主观性和独特性。
(《第三人》、《龙胆虎威》斜角镜头的感觉是被迫的,这一镜头的运用似乎在紧张和不确定的时刻,以及事情不该如此时更加合适,一部大量运用斜角镜头的电影被形容为“疑惑”这并非巧合,这是一种情绪化的镜头。)
《第三人》中维也纳的景观是德国表现主义风格的理想空间,在其不和谐的角度和废墟景观中,你很难不注意到维也纳扭曲的废墟与《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中古怪布景的相似之处,在《第三人》中,摄影机本身在战后的维也纳已经扭曲的世界中扮演着另一个倾斜的角色,有时摄像机甚至都不需要倾斜,因为街道本身就是倾斜的,在边框线条内的各种斜角,增加了由摄影机倾斜所产生的角度,斜角镜头使屏幕上已经扭曲的画面更加夸张,给予了电影一种其他艺术形式所做不到的,增加不确定性的方法,不论是戏剧抑或小说都做不到,但倾斜的角度不仅仅表现景观。
《第三人》中倾斜的维也纳景观,道德模糊人物,极端灯光和情节突转,与德国表现主义的设计和苏联纪录片的实验相呼应,这是一部渴求斜角镜头的电影,许多最近的电影都以类似的方式使用这种镜头。
(镜头运用似乎在紧张和不确定的时刻,以及事情不该如此时更加适合)
一部大量运用斜角镜头的电影被形容为“疑惑”,这绝非巧合,即使多年以后那些娴熟运用斜角镜头的电影仍然有表现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