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生存指南
查看话题 >地铁人生
我每天上班下班都乘坐地铁,虽然只有几站地的距离,但是在拥堵的城市里,穿梭于地下的交通工具能确保在短时间内准时抵达。
地铁是了解一个城市的绝好场所。从白领到学生,从老者到妇孺,从君子到小偷,踏上同一节车厢便成了同一伙人。让一群陌生的乘客彼此产生短暂联系的,既是阴差阳错上了同一班车的时间巧合,也是早晚高峰时胸口碎大石般拥挤的空间维度。
地铁是我们的天堂,也是我们的地狱。
在我既无学业烦恼也无工作压力的年岁,地铁于我而言是一种不常乘坐的新奇交通工具,与其说是地下隧道,倒不如说更像是一座地下乐园。
站与站之间短暂的黑暗隧道仿佛有种脱离时间掌控的能力。当列车飞速行进在隧道中时,时间既不是快进,也并非静止,而是不存在了。车厢从一处亮光驶进黑暗,又从黑暗中闯进光明,就像我们睡去又醒来。
我喜欢和自己玩一种“睁眼闭眼”的游戏,在地铁车厢里被周围的大人们簇拥,列车驶入站台时便睁开眼睛,列车启动时闭上,等地铁穿过黑暗的隧道后再次睁开,眼前又是一片光明。我并不怕黑,只为在这座不属于孩子的地下乐园里找点乐趣。
闭上眼睛,全部的注意力就放在了听觉上。列车轮子与轨道缝隙相碰撞发出节奏有致的声响,那声音像一首后摇乐曲中的鼓点,随着列车减速也放慢了节拍。还有风摩擦车厢的鬼魅声,常年穿梭于地下的风声,有着阴郁而古怪的脾气,就像年迈大地粗重的鼻息。
后来我上学了,城市地铁线路的修建速度仿佛也在逐年进步,日日向人们炫耀着自己的好成绩。到高中时,地铁5号线已成为我每个周末必坐的线路。
无论是装潢还是设施,新线路相比于1、2号线都提升了很大一个层次,每个站台独特的设计风格一时间成为媒体津津乐道的报道内容。几条港铁参与修建的线路确实增添了些许现代化的气息,但4号线站台间没撑过多久就渐渐没落的地铁艺术展示区才让你恍悟,那些墙壁上细碎的马赛克瓷砖只是一场有关异域的幻觉,这座地下交通网络愈加发达的城市,一点儿没变。
少年人是属于自行车的。在汽车之间狭小的缝隙中逆行穿梭,与擦过面颊的春风耳语才是归属。所以那时的地铁对于我,只意味着一次路途周折。
大学太荒诞。校园里日渐丧失的大学气息却在地铁4号线和13号线来回传递。勤奋的奔波、质朴的爱情和俗气的青春,在中关村、五道口和西直门围起的城市桃源中,偏安一隅。
地铁上都是奔波着的上班族,脸上写的是从天通苑到东三环的疲劳与无奈。报纸上说,北京的平均通勤时间达到97分钟,为全国最长。“永远争第一”的口号果然深入人心。早晚高峰的这一个半小时里,谁都曾享受过“地上一分钟,地下一小时”般的煎熬。
只有当我成为一名上班族后,才能体会真正的地铁是何种样貌。它早已不是儿时想象中的地下乐园。明亮的灯光照亮每一处站台,而真正的黑暗早已被隔绝在屏蔽门之外。隧道内的液晶屏长年累月地闪耀着,你却被五颜六色的广告晃得一个画面也没有看清。是车厢的密闭效果越来越好,还是我的听觉敏感下降?地下的风声渐渐偃旗息鼓,它古怪的脾气终究熬不过岁月砥砺,大地已劳累得不想动弹了吧。
地铁是人们工作生涯的一个部分,就像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报告和打不完的电话一样。
地铁是走不到尽头的征途,生命在上车与下车之间慢慢充实再慢慢干瘪,像一颗果子的生灭与轮回。
我们成为陌生的有缘人,彼此厌倦也彼此陪伴。在拥挤的车厢内,旁人的心事常常与我擦肩而过。我看到那些指尖的快乐与眼角的悲伤,热情与冷漠都被塞进局促的屏幕里,变得沉默不语。小伙子遗失了心爱的姑娘,放学的孩子烦恼着明日的考试,疲倦的旅人焦急地查看车票上的时间,而我们正暗自庆幸不用加班的傍晚作何打算。
地铁是一座巨大的舞台,日日上演着各式人间哑剧。我们是技艺稀松的演员,我们是心不在焉的观众;我们坦诚相待,我们心怀鬼胎。
北风起时,我成了一名失业者。对于失业者来说,地铁是陌生的边缘地带,越是拥挤的地方就越是与你无关。身边的姑娘畅聊着公司的八卦,中年女人在电话里愤愤地抱怨待遇不公;面试成功的青年穿着崭新的衬衣乐观地迎接周一。
原本沉默如迷的地铁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人们看起来更加健谈,所有人都在大声说话,谈论着那些你听不懂的事情,为那些你无法领会的烦恼而焦灼着,唯独你是失语的,语言会暴露你的身份。你与他人站在同一节车厢,却像磁场同极相遇一样彼此排斥而隔绝万里。你知道自己无法与他人靠近,即使此时你们的肩背正紧密地靠在一起。
失业者不再需要知道准确的时间与天气,也无法承受实时更新的资讯。地铁上时断时续的网络信号就像你与世界的联络一样飘忽不定。甚至,你也不必要非得赶上这趟地铁,在人潮涌动的闸口,你知趣地后退一步。因为3、4分钟一趟的地铁是为了承载与时间赛跑的人们,而你已经不在时间考量的名单之列。
如果上班族的速度是快进的话,那么你的速度就是慢放,总是存在时间差。快的时候仿佛追得上新陈代谢,慢的时候终于体会到年华正在一点一滴地逝去。眼前正发生和错过的平民历史,在别人的身上泼洒浓重的墨水,却在你的身上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到站的提示音响了,有人匆匆下去,有人匆匆上来,一样的步履坚定勇往直前。提示音是为带着明确目标的人发出的,现在连你自己竟都想不起要去的地方,好像随便哪里下车都可以,好像没有哪儿是非去不可的。
丢失了工作,就像丢失了车票。归根结底,地铁是属于上班族的,为城市的各个岗位输送鲜活的血液。地铁太年轻、太自傲又太自负了,它缺少大公交的那股市井和洒脱,像个困倦至极却仍不忘时刻补妆的工薪白领,辛酸和苦楚都被掩盖在厚重如雪的粉底下面,故作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