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霑:嬉笑怒骂随烟去,诗赋歌词纵人间
每每听这首歌总有一种身在高处、心却坦然的强大气场扑面而来,
那种豪情满怀、气盖云天的情怀总会让人感同身受。
而这样一首浓浓的中国侠士逍遥风的曲作,
正是出自“凡有华人处,即能歌霑词”的“香港词坛教父“——黄霑。
01
与金庸、倪匡、蔡澜一起被称为“香江四大才子”,
又与倪匡、蔡澜一同被称为“香港三大名嘴”,
黄霑见证了香港乐坛的崛起、辉煌与没落,
是香港的一个时代标签。
他的一生就好像是香港乐坛的缩影,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

有人称他为“鬼才“
亦有人说他是“通才“
何为“鬼才“?盖天马行空,气象万千,无出其右。
何为“通才“?盖诸艺皆擅,“长袖善舞”,纵横捭阖。
黄霑都实至名归!
“
纵横词坛一代,写全家国爱恨、儿女痴怨;
浸淫曲苑一世,编完气势煌煌、情谊浓浓;
游走广告业与文学界一生,成业内巨擘与界中翘楚。
”
02
七十年代末至今,黄霑创作的两千首作品过半数流行于世,
八十年代以来,几乎每一首经典武侠歌曲背后都打着他的烙印。
在他的歌里,有气贯长虹的武侠情,有义薄云天的兄弟情,有荡气回肠的儿女情,有热血燃烧的赤子情,更有屡仆屡战,逆势而起的强者精神。
他豪情万丈,“傲气面对万重浪”(《男儿当自强》)

他笑看风云,“浮沉随浪只记今朝”(《沧海一声笑》)

他风流不羁,“情痴心痴真意爱意”;仗义率直,“共闯刀山不会迟”(《一生有意义》)

有人说,江湖在金庸书笔下,在徐克电影里,在黄霑词曲中,
我很是赞同。
如果说金庸为大侠创造了一片江湖,而黄霑的曲词就是让侠风义骨勾勒于眼前,两者相映才打造出振聋发聩的香港武侠世界。

03
“江湖”仿佛已经刻录在黄霑的至情至性、大情大性里。
他琴心剑胆,又乖张无常;他悲天悯人,又嫉恶如仇;他儿女情长,又放荡不羁。
才气、酒气、义气、侠气、正气、骨气,最后成其江湖气。
才子,若只是才子,不免寡淡;江湖中人,若只是江湖中人,不免粗莽。
黄霑,是才子中的“老江湖”,是行走于“江湖”的才子。

黄霑曾自言:自己是为了商业而创作,一定要让人听得明白,于是,他的作品向来直抒胸怀,从不拐弯抹角。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他与顾嘉辉搭档期间,组成红极一时的“辉黄”组合,创作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
毕业于港大中文系的黄霑有着扎实的古典文化基础,加上顾嘉辉从中国小调曲里发展出来的独特曲风,使得两人合作的歌曲有着别样的中国风。
最经典的莫过于1979年的《上海滩》。

一部电视剧,一首主题曲,三十载经久不衰,每当“浪奔,浪流”的歌声响起,大家都会情不自禁跟唱这首荡气回肠的经典。
然而这首歌中引起人无限感怀的歌词,据说黄霑竟是只用20分钟就完成了。
不得不说他的才情已经刻进骨中。
04
黄霑之所以被与金庸并称双侠,不仅因为他的词曲,还因其洒脱奔放、直率坦言的性格,甚至有时会口无遮拦,曾受其批评的人不胜枚举。
2000年,成龙在回应令吴绮莉怀孕一事时,说他只是犯了许多男人都会犯下的错误。不少人也“宽大为怀”,认为这是一个成功者风流而非下流的寻常事。
黄霑却大骂:留情不留种叫风流,留种不留情是下流,我说的!
刘德华写的歌也曾被他骂“又臭又烂”,但刘天王知耻后勇,三年后写词水平精进,一首《冰雨》又让黄霑转而赞赏。
即便是面对有几十年交情的金庸,黄霑也曾因政见不同而不惜与老友闹翻。

他曾坦言:“我这个人不谦虚,不过我有一点比别人强,我是比较真的一个人,有时候会得罪人,有时候令人家很恨,但我还是保留这个。”
他不会巧言令色,不屑八面玲珑。
靠得一口真气,拳头上立人,胳膊上走马。
然而他却也是一个胸有千千结之人。
他说自己是“老头的脑袋,少年的心,更老的身体......别看我整天嘻嘻哈哈,心里面还是很沧桑,很悲凉,很沉郁”。
当年苏轼被贬黄州,数游赤壁,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曾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回望自己一生沉浮,于是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之慨。
想人事变幻,盖古今一同,半世辗转,辉煌时万众拥戴,落魄时也曾想过跳楼了之,但谁让他是黄霑呢?
清风笑,惹寂寥,最后,莫过一壶浊酒慰平生。
所以,嗟叹过,大醉过,醒来后“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这或许才是世上唯一的黄霑,
才是那个“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的黄大侠!
聚散匆匆莫牵挂
未记风波中英雄勇
就让浮名轻抛剑外
千山我独行
不必相送
才子之名,君子之风,赤子之心,尽抒于他的锦绣词曲里,天地纵横任我游的壮怀激烈中,和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大写意人生里。

如今,斯人已逝,弹指间14年已过,
所幸这位狂放才子的音容犹在,音乐经典长存,
品味他的歌,他的曲,看到他的情,仿佛故人来。
他的豪情仍在,不变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