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勇气,进入丧偶式育儿和丧偶式婚姻?

昨天听了一位妈妈的讲述,说起自己的陪伴孩子学习路上的艰辛:自己不会,孩子读错了没有都不知道,为了能有效监督孩子的学习,完全不会英语的她在孩子的书上做了很多笔记。她说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学不会,只好在单词旁边写上中文。
我问:孩子爸爸呢? 爸爸是会英文的呀。
孩子妈妈苦笑:爸爸不肯教,我说每天只要辅导孩子10分钟新课就可以了,剩下的(一个多小时)我来。孩子爸说每天教半小时,结果只坚持了三天就不愿意了。
我内心一阵打抱不平,却也忍住说,妈妈你咬咬牙自学吧。
她一阵酸楚:我就是学不会。眼角的泪止不住滑落。
我握着她的手,极力忍住不哭。一时间,很想抱着她痛哭一场,但我不能。
整个晚上,我被这种无奈和辛酸笼罩其中。心里有事,又做噩梦,早晨醒来打开手机心里还装着这事。我曾想过各种办法帮助、引导这个孩子去专注和学习,然而课堂的一个半小时效果很快被淡化。
教书是极耗费心力的工作,你要教的远不止是面前的孩子,甚至还要教他们的父母,以及了解孩子所有问题背后那个家庭环境,因为家庭问题才是孩子问题产生的根源。
总是忍不住去想,怎样才能帮助这个妈妈、帮助这个孩子走过这艰难的一段。当我分析孩子在家不认真去读、敷衍糊弄的原因,也总是忍不住去想为什么爸爸可以说出“学不会就学不会,那是他自己的事”这样冷漠的话。根据平常的交流,都是妈妈在陪孩子,爸爸在孩子的生活中没有什么存在感。爸爸回到家只有两件事:睡觉和运动。
想起傅首尔的一句话:你不陪老婆不陪孩子,那你结婚干嘛,搞行为艺术吗?

在中国,丧偶式育儿太常见了!
妈妈们把自己活成了女超人、女金刚,在外要工作赚钱,在内要操持家务、料理人情世故、带娃教娃。每天忙完停歇下来已是深夜,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
我见过很多婚姻内的“单亲妈妈”,我鼓励她们多留点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爱惜自己,每周坚持一天出去放空自己。可是她们常常说做不到,要么说经济上不允许、要么自己“狠不下心”放下娃出去玩。
一个大写的无奈!一阵心酸!
这大概也是我逃避结婚、不想过早进入婚姻的原因之一吧。婚姻生活太琐屑了,越往后越多烦恼和矛盾,而我还没有勇气去面对这琐屑的日常。我憧憬诗和远方,却也期待现世安稳,简简单单过着和谐默契的小日子,不求大富大贵闻名于世,但求内心安宁岁月静好,买得起日常所需,照顾得了爸妈,已是知足美好。
90后的你,是否有勇气步入一地鸡毛的婚姻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