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上班就心累?你可能正在遭遇职业倦怠(付测试)
这是 第225篇 分享
职业倦怠,不仅仅指的是下班回来很累。有的工作,虽然忙碌紧张,消耗很大,但休息一晚第二天还能够精神百倍地去上班。
如果工作让你感到人累心也累,或者即使没有特别忙碌也感到心累,厌倦,烦躁,连度假都不能消除这个“累”的感觉;甚至在上班的时候,就常常忍不住要爆发,觉得自己再不停下,就可能原地爆炸;每天不想起床,天亮了就盼着天黑,天黑了又恐惧天亮……这种对于工作感到失望,焦虑,无趣,抑郁的情绪,我们把它叫做职业倦怠。
它是一种情感精神与体能上持续的入不敷出感,《工作是否在摧毁你》的作者、心理学家大卫·波森说:倦怠会摧毁你每一样能力,短期记忆、正面乐观的态度、统筹、判断与推理能力。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共有超过4000名在职劳动者在线填写了马斯拉奇职业倦怠问卷,结果显示35%、32%与45%的被调查者拥有情绪耗竭、无效感与非人性化指数,至少有40%左右的被调查者可以被归入职业倦怠综合征患者行列,其中认为“在工作中不能得到自我提升”、工作缺乏挑战性、职业负担过重的比例分别达到20.9%、40.7%、76.6%。
然而,不少人都还抱着一个陈旧的观念,即职业倦怠是个人工作效率低下与意志力脆弱所导致的私人问题,一种令人难以启齿的负面隐私。
只要自己还能撑下去,这些内心的沉重负担与隐痛就不能被领导、同事或者家人知晓。

马斯拉奇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被广泛认可,它从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人格改变三个方面了解受试者的职业倦怠程度。
你可以拿出纸和笔,完成下面测试。首先,请仔细阅读测试及计分说明。
阅读下列各项描述,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项描述的出现频率打分。其中第1-第8项和第17-第22项计分方法如下:
从未如此——(1分);很少如此——(2分);有时如此——(3分);时常如此——(4分);总是如此——(5分)。
9-16项计分方法相反:
从未如此——(5分);很少如此——(4分);有时如此——(3分);时常如此——(2分);总是如此——(1分)。
例如,第1项“在工作中感觉到挫折感”,如果您从未如此,请计1分。第9项,“我觉得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好的结果”,如果您从未如此,请计5分。
题目如下:
1.在工作中感觉到挫折感。
2.觉得自己不被理解。
3.我的工作让我感到疲惫。
4.我觉得我工作时需要竭尽全力。
5.面对工作时,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6.工作时感到心灰意冷。
7.觉得自己推行工作的方式不恰当。
8.想暂时休息一阵子或另调其他职务。
9.我觉得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好的结果。
10.我能肯定这份工作的价值。
11.认为这是一份相当有意义的工作。
12.我可以从工作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13.我有自己的工作目标和理想。
14.我在工作时精力充沛。
15.我乐于学习工作中的新知识。
16.我能够冷静地处理情绪上的问题。
17.从事这份工作后,我觉得人际关系变得更冷淡了。
18.对某些同事所发生的事我并不关心。
19.同事将他们遭遇到的问题归咎于我。
20.我担心这份工作会使我逐渐失去耐性。
21.面对他人时,会带给我很大的压力。
22. 不断盼望有假期,可以不用上班。
结果分析:
将所有题目得分相加除以22得到平均分,即代表自己职业倦怠问题的严重程度。
2分以下,表示没有明显的职业倦怠问题,工作中小的波澜能够很快过去。
2-3分,有一定的职业倦怠出现,需要及时休息调整,做出新的规划和改变。
3分以上,职业倦怠明显,目前的工作对你情绪、生活、和个人发展都产生了影响,你需要重视这个问题,做出必要的选择和调整,并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
此外,你可以单独计算每个维度的平均分,情绪衰竭(1-8题)、低个人成就(9-16题)、人际环境(17-22题)来判断是哪一部分对你的影响最大。

遭遇职业倦怠,难道就只能辞职跳槽?这对很多人来说并不现实。
那么,在原来的岗位上如何应对及防范职业倦怠呢?我们建议:
1、不要以完美主义的心态要求自己。
在工作中,要学会宽恕自己、善待自己。不可把工作看成是人生唯一的人生追求。遇到挫折时,要善于多角度思考,避免过激地否定自己,自我摧毁自信心的后果是很可怕的。
2、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适时调整重心。
当你感到压力过重时,不妨做做运动,听听音乐,陪家人逛逛街,和朋友聊聊天,都可以有效舒缓压力。人到中年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期,发现工作之外的意义和人生乐趣,是你能投入地工作的前提。
3、尝试不一样的角色和情境。
任何人如果只是处在某一单一的情境中,久而久之就会对这个情境产生倦怠。因此,应对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之一,是为自己设计一种与工作性质形成鲜明对比度和张力的业余生活模式。如果你的工作需要与许多的人频繁地打交道,那么下班后你就需要一个相对安静平和的个人空间。反之,在孤单封闭的环境中工作的人,业余时间就需要热闹、活跃、刺激的人际交往生活。
4、放弃不实际的职业期待。
当你对工作产生倦怠时,建议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需要,摒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如果你确信不是你个人内在的原因,而是单位领导的管理理念和你不能合拍,或者是同事有意伤害你,你最好换一份工作。无论如何你应该记住:为别人的错误“买单”是世界上最不合算的买卖。
5、为自己不断充电。
职业倦怠的另一种常见情形是“知识性倦怠”,又叫“本领恐慌”,这是现代社会知识和信息呈加速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要防治这类职业倦怠,必须不断地为自己充电,通过参加更多的专业培训来获得新的知识和信息,以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

你是否也正在经历职业倦怠?
欢迎在留言区吐槽。

图片 / 网络
文字 / 阿朴
参考 / 奥迪尔·夏布里亚克《怎样管精力 就怎样过一生》
朱步冲《困顿与摆脱之路》
在你最需要的时刻相遇
西安厚朴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