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社会学家
街角社会 (美)怀特 商务印书馆1994年9月本书作者于1936至1940年,对波士顿市的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进行了实地研究。他以被研究群体——“街角帮”一员的身分,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活动中,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作出记录和分析。
美国社会学家深入芝加哥黑帮写就实录《黑帮老大的一天》 呈现黑帮生态及官匪勾结黑幕
为了研究美国黑人街区的贫困问题,1989年在美国黑帮发源地芝加哥读研究生的素德·文卡特斯深入一个贩毒黑帮的内部,混迹其中多年,亲眼目睹了黑帮控制下的黑人社区中很多不为人知的事实。他将这段经历写成实录《黑帮老大的一天》。只是,当素德·文卡特斯凭借骄人的学术研究成果跻身备受社会尊重的教授行列时,当年曾带给他宝贵研究素材的黑人社区的黑帮横行的状况并未改观。
本专题编译及图 本报记者 许珍
作者自称“流氓社会学家”
1989年,在芝加哥读社会学博士的印度裔社会学者素德·文卡特斯为了研究都市贫困现象,拿着问卷走入了被校方和政府警告为“极度危险”的黑人贫困社区。这个天真到近乎“愚蠢”的举动并没有带给他危及生命的危险,反而使他发现了一个全然不同于他以往生活的“炼狱”般的世界。他认识了这里的黑帮老大,并且成为莫逆之交,更在对方保护之下,花费将近十年时间记录所见所闻,亲笔记录下这本《黑帮老大的一天》。
通过黑帮头子的带领,文卡特斯进出芝加哥最恶名昭著的贫民窟,结识了当地毒贩、皮条客、娼妓、社会福利机构人员、警察、官员……《黑帮老大的一天》真实呈现了一个真实的黑帮生活和生存法则,包括黑帮如何与官方达成妥协、黑帮头目如何控制手下、如何经营自己的贩毒事业,以及黑帮社区的居民五花八门的谋生技巧等。而贫困如何和黑帮似孪生兄弟般脱不开干系,以及生活在贫民区的“无辜”居民如何辛苦营生,又为何难以离开这种炼狱般的悲惨生活,都在这本书中生动呈现。
这本书是文卡特斯不顾险恶,用生命亲历的真实经历,比普通小说真实可信。做此研究时,终日和贫民窟的黑帮混在一起的文卡特斯在学校曾一度被人视为异类。他也自称为“流氓社会学家”,他说:“一路走来,我已经变成一名流氓社会学家,打破传统,无视规则。这其中,我所做过最离经叛道的事情就是秉持着这样一个理念,即我可以从一个与我的学术世界距离万里之遥的人那里,学到如此之多,获得如此之多的教训,以及得到如此之多的经验。”
黑帮如何运作?
黑帮小弟95%
需另外打工维持温饱
黑帮如何运作?如何掌控手下?如何赚钱?黑帮内组织如何?黑帮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怎样才能跟黑帮中人相处而平安无事?黑帮和政府以及警察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联?这一切都能在《黑帮老大的一天》中得到解答。
文卡特斯深入的社区是靠近芝加哥大学附近的一个贫穷的黑人社区。这里黑帮盛行,为了进行研究,他和当地的一个专事贩毒的黑帮“黑暗之王”打交道。这个黑帮经营妓院和贩卖毒品,他们希望一切商业活动可以稳定地进行,因此不容区内发生严重罪案,因为若惊动警方介入区内秩序,他们就难以进行各种买卖,直接影响生计。于是,黑帮头子就肩负确保社区运作畅顺的任务,包括维持治安、商业秩序、民生等。如果任何人的行为影响了他们的生意,就会被警告罚款甚至殴打。而几个有稳定势力的黑帮间维持某程度的商业来往,因为在共同利益下,发生任何事端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商业利益,互惠的经济关系可减低发生冲突的机会。
其实,早在出版《黑帮老大的一天》之前,文卡特斯已经和《苹果橘子经济学》的作者共同发表了一份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他从黑帮分子手中亲手取得的账目,上面显示黑道中的许多小弟收入其实非常微薄,必须和母亲同住,必须另外打工才能赚得勉强维持温饱的收入。在黑帮中,95%的成员收入都在最低收入线之下,仅有5%的老资格黑帮分子年收入可达到10万美元。这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对社会学研究以及其他研究领域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在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诸多鲜活生动的真实形象,老谋深算、有时狡猾毒辣但用尽全力保护社区的贫民窟,为抚养孩子不惜和任何人睡觉的各种年轻黑人母亲,喜好洗劫黑帮成员、随意欺压黑人的更可怕的警察,各色流落街头在夹缝中挣扎的流浪汉,明知道孩子是黑帮成员却要指望其赚钱养家的无业老人……作为一本真实的美国底层黑人生活记录,穷困、饥饿、毒品、卖淫、枪战、腐败,这些关键词频频如此鲜活地出现在这本口述实录中,真相使得阅读这本书绝非一个愉快的体验,而是真实到令人倍感压抑。
一万美元就能买到一年的市参议员
在电影《美国往事》中,在利益和现实生活面前,纽约贫民区的4个黑帮少年从义薄云天的弟兄到生死相隔、形同陌路。其中,最为狡猾的麦克斯背叛弟兄凭借权钱交易彻底洗白了黑帮的背景,变身为上流社会的一员。而时隔近半个多世纪,从《美国往事》到如今的《黑帮老大的一天》,黑帮和警察及政府的千丝万缕的关联从没停止。
身处皮条客、贩毒者明目张胆横行霸道的黑人社区,文卡特斯奇怪为何这里看不到警察?更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帮派需要跟政客打交道?他天真地问他的朋友——黑帮成员J.T.,“要是他们跟政客们混到一起,那不是更容易被抓吗?”J.T.则提醒他在这座城市中黑帮大约有两百个,他的帮派只是其中之一。获利丰厚,黑帮老大就需要考虑投资和洗钱了。
“一个市参议员可以让我们免于麻烦。”J.T.笑着说,“一个市参议员可以调开警察,他可以确保居民们不至于太讨厌我们。比如说我们需要在公园里集会,市参议员可以确保‘条子’们不会前来。而他们从我们这里所要的唯一的东西就是捐款——一万美元就可以买到一年的市参议员。我们的组织是帮助我们的社区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参与到时局之中。”
尽管文卡特斯此前曾听过腐败的参议员,但他还是很难相信黑帮能如此轻易地以1万美元买下一名政客。更令他惊奇的是J.T.所说的“帮助我们的社区”——出售毒品和贿赂政客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一个破落不堪的街区自助。通过不受干扰的毒品生意获利然后又以慈善的形式购买公共设施、扶助老人等。在这样的利益共谋下,整个社区形成了合理“罪恶”而无奈的生态。诸多“无辜”的生命为了生存也卷入了“无良”的黑帮链条中。
对话素德·文卡特斯:
黑帮要求年轻成员待在学校里
记者:为什么黑帮小弟往往住在自己家里?
素德·文卡特斯:这些人对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有帮助,他们的父母没有谋生能力,需要他们给钱维生。在那里,并不仅仅是孩子找不到一个好收入的工作。我们总是认为在黑人贫民区由两种类型的人构成——守法的和不守法的。然而黑帮成员恰恰也是别人的儿子、女儿、侄女和侄子。
记者:黑帮有他们自己机构的历史记录吗?
素德·文卡特斯:很多街区黑帮都出版他们自己的文献——一本小册子,通过故事的形式分享传奇。我交往过的黑帮成员就听过上世纪60年代的黑帮故事,当时黑帮为他们的社区争取更多的社会服务;他们记录警察的虐待以及更积极从事政治活动。他们那时没从事毒品交易。
记者:黑帮成员通常多大岁数?
素德·文卡特斯:他们分两个群体。年轻点的成员灵活、机警,他们运用暴力并且对权势、地位更感兴趣。年长的成员则尽力想方法获取金钱,他们仅仅是把食物放在他们的桌上,阻止年轻成员搞乱黑帮内部的经济规则、扰乱毒品生意。大多数黑帮团伙都有个规矩,那就是需要所有年轻成员呆在学校里。
记者:让年轻人在学校待着管用吗?
素德·文卡特斯:在芝加哥发生过学校袭击,帮派里年长成员担心年轻成员会开枪及扰乱毒品贸易。因此,我为几个黑帮成员教过那些初入行的小弟。但是由于我没有真正的职权,教室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小红灯区——在早晨10点我的教室里,他们卖毒品、拉皮条、喝啤酒。
记者:帮派中的很多人难道没头脑吗?
素德·文卡特斯:一个社会学家也许会说对年轻人来说经历一个混乱期是正常的。但是在这样一个贫民区内部,不寻常的是没有一个人成熟到走出这种心理的困境。在这个地域之外似乎有各种力量阻止他们超越和成功,尤其是当他们环顾四周看到仅有的人们想超越却失败的例子之后,这种阻力更加加强了。
“他们想自救,但是做不到”
记者:黑帮成员身体健康吗?
素德·文卡特斯:他们长期暴露在充满铅、石棉以及极端缺乏营养的生存环境下。最令我瞠目结舌的经历之一是,有一天我走入街区中心的一家商店,那儿几乎没有新鲜或者像样点的食物。
记者:有多少毒贩自己也吸毒?
素德·文卡特斯:食用毒品罪核心的大多数人都是年龄较大的人。黑帮老大不许年轻成员接近毒品。而他们也会酗酒或吸食大麻,但是绝无像海洛因、可卡因这样的毒品。黑帮的高层一般不运作毒品经济,这也是个身份问题。黑帮不希望被视作社会最底层的阶层,而那个阶层的人常常会对嫖妓等恶习慢慢上瘾。
记者:但是他们不正在掠夺下等阶层吗?
素德·文卡特斯:这其中就有一个被扭曲的侠盗罗宾汉的故事在发挥作用。针对侠盗理论,黑帮把掠夺来的钱以慈善的形式返还给社区。他们把钱寄给地区的基督教青年会来帮助社区购买设备、清理公园、照顾社区的老年人去商店买菜或为他们跑腿。但是值得质疑的是这是否能成为他们对他们的邻居施以暴力并带来其他问题的一个正当理由。
记者:结束调查重新回到你的研究项目令你感到沮丧吗?
素德·文卡特斯:看到失败在不断循环、贫穷在不断繁殖令人沮丧。最典型的故事类似这样:工作进行得不错,然后他们的孩子生病了。为了照顾孩子他们不得不旷工,然后他们被解雇。这一切令你想大声尖叫。我们现在谈论的这些人他们想尽己所能自救,但是他们却做不到。这是另一种悲哀。
美国社会学家深入芝加哥黑帮写就实录《黑帮老大的一天》 呈现黑帮生态及官匪勾结黑幕
为了研究美国黑人街区的贫困问题,1989年在美国黑帮发源地芝加哥读研究生的素德·文卡特斯深入一个贩毒黑帮的内部,混迹其中多年,亲眼目睹了黑帮控制下的黑人社区中很多不为人知的事实。他将这段经历写成实录《黑帮老大的一天》。只是,当素德·文卡特斯凭借骄人的学术研究成果跻身备受社会尊重的教授行列时,当年曾带给他宝贵研究素材的黑人社区的黑帮横行的状况并未改观。
本专题编译及图 本报记者 许珍
作者自称“流氓社会学家”
1989年,在芝加哥读社会学博士的印度裔社会学者素德·文卡特斯为了研究都市贫困现象,拿着问卷走入了被校方和政府警告为“极度危险”的黑人贫困社区。这个天真到近乎“愚蠢”的举动并没有带给他危及生命的危险,反而使他发现了一个全然不同于他以往生活的“炼狱”般的世界。他认识了这里的黑帮老大,并且成为莫逆之交,更在对方保护之下,花费将近十年时间记录所见所闻,亲笔记录下这本《黑帮老大的一天》。
通过黑帮头子的带领,文卡特斯进出芝加哥最恶名昭著的贫民窟,结识了当地毒贩、皮条客、娼妓、社会福利机构人员、警察、官员……《黑帮老大的一天》真实呈现了一个真实的黑帮生活和生存法则,包括黑帮如何与官方达成妥协、黑帮头目如何控制手下、如何经营自己的贩毒事业,以及黑帮社区的居民五花八门的谋生技巧等。而贫困如何和黑帮似孪生兄弟般脱不开干系,以及生活在贫民区的“无辜”居民如何辛苦营生,又为何难以离开这种炼狱般的悲惨生活,都在这本书中生动呈现。
这本书是文卡特斯不顾险恶,用生命亲历的真实经历,比普通小说真实可信。做此研究时,终日和贫民窟的黑帮混在一起的文卡特斯在学校曾一度被人视为异类。他也自称为“流氓社会学家”,他说:“一路走来,我已经变成一名流氓社会学家,打破传统,无视规则。这其中,我所做过最离经叛道的事情就是秉持着这样一个理念,即我可以从一个与我的学术世界距离万里之遥的人那里,学到如此之多,获得如此之多的教训,以及得到如此之多的经验。”
黑帮如何运作?
黑帮小弟95%
需另外打工维持温饱
黑帮如何运作?如何掌控手下?如何赚钱?黑帮内组织如何?黑帮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怎样才能跟黑帮中人相处而平安无事?黑帮和政府以及警察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联?这一切都能在《黑帮老大的一天》中得到解答。
文卡特斯深入的社区是靠近芝加哥大学附近的一个贫穷的黑人社区。这里黑帮盛行,为了进行研究,他和当地的一个专事贩毒的黑帮“黑暗之王”打交道。这个黑帮经营妓院和贩卖毒品,他们希望一切商业活动可以稳定地进行,因此不容区内发生严重罪案,因为若惊动警方介入区内秩序,他们就难以进行各种买卖,直接影响生计。于是,黑帮头子就肩负确保社区运作畅顺的任务,包括维持治安、商业秩序、民生等。如果任何人的行为影响了他们的生意,就会被警告罚款甚至殴打。而几个有稳定势力的黑帮间维持某程度的商业来往,因为在共同利益下,发生任何事端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商业利益,互惠的经济关系可减低发生冲突的机会。
其实,早在出版《黑帮老大的一天》之前,文卡特斯已经和《苹果橘子经济学》的作者共同发表了一份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他从黑帮分子手中亲手取得的账目,上面显示黑道中的许多小弟收入其实非常微薄,必须和母亲同住,必须另外打工才能赚得勉强维持温饱的收入。在黑帮中,95%的成员收入都在最低收入线之下,仅有5%的老资格黑帮分子年收入可达到10万美元。这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对社会学研究以及其他研究领域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在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诸多鲜活生动的真实形象,老谋深算、有时狡猾毒辣但用尽全力保护社区的贫民窟,为抚养孩子不惜和任何人睡觉的各种年轻黑人母亲,喜好洗劫黑帮成员、随意欺压黑人的更可怕的警察,各色流落街头在夹缝中挣扎的流浪汉,明知道孩子是黑帮成员却要指望其赚钱养家的无业老人……作为一本真实的美国底层黑人生活记录,穷困、饥饿、毒品、卖淫、枪战、腐败,这些关键词频频如此鲜活地出现在这本口述实录中,真相使得阅读这本书绝非一个愉快的体验,而是真实到令人倍感压抑。
一万美元就能买到一年的市参议员
在电影《美国往事》中,在利益和现实生活面前,纽约贫民区的4个黑帮少年从义薄云天的弟兄到生死相隔、形同陌路。其中,最为狡猾的麦克斯背叛弟兄凭借权钱交易彻底洗白了黑帮的背景,变身为上流社会的一员。而时隔近半个多世纪,从《美国往事》到如今的《黑帮老大的一天》,黑帮和警察及政府的千丝万缕的关联从没停止。
身处皮条客、贩毒者明目张胆横行霸道的黑人社区,文卡特斯奇怪为何这里看不到警察?更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帮派需要跟政客打交道?他天真地问他的朋友——黑帮成员J.T.,“要是他们跟政客们混到一起,那不是更容易被抓吗?”J.T.则提醒他在这座城市中黑帮大约有两百个,他的帮派只是其中之一。获利丰厚,黑帮老大就需要考虑投资和洗钱了。
“一个市参议员可以让我们免于麻烦。”J.T.笑着说,“一个市参议员可以调开警察,他可以确保居民们不至于太讨厌我们。比如说我们需要在公园里集会,市参议员可以确保‘条子’们不会前来。而他们从我们这里所要的唯一的东西就是捐款——一万美元就可以买到一年的市参议员。我们的组织是帮助我们的社区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参与到时局之中。”
尽管文卡特斯此前曾听过腐败的参议员,但他还是很难相信黑帮能如此轻易地以1万美元买下一名政客。更令他惊奇的是J.T.所说的“帮助我们的社区”——出售毒品和贿赂政客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一个破落不堪的街区自助。通过不受干扰的毒品生意获利然后又以慈善的形式购买公共设施、扶助老人等。在这样的利益共谋下,整个社区形成了合理“罪恶”而无奈的生态。诸多“无辜”的生命为了生存也卷入了“无良”的黑帮链条中。
对话素德·文卡特斯:
黑帮要求年轻成员待在学校里
记者:为什么黑帮小弟往往住在自己家里?
素德·文卡特斯:这些人对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有帮助,他们的父母没有谋生能力,需要他们给钱维生。在那里,并不仅仅是孩子找不到一个好收入的工作。我们总是认为在黑人贫民区由两种类型的人构成——守法的和不守法的。然而黑帮成员恰恰也是别人的儿子、女儿、侄女和侄子。
记者:黑帮有他们自己机构的历史记录吗?
素德·文卡特斯:很多街区黑帮都出版他们自己的文献——一本小册子,通过故事的形式分享传奇。我交往过的黑帮成员就听过上世纪60年代的黑帮故事,当时黑帮为他们的社区争取更多的社会服务;他们记录警察的虐待以及更积极从事政治活动。他们那时没从事毒品交易。
记者:黑帮成员通常多大岁数?
素德·文卡特斯:他们分两个群体。年轻点的成员灵活、机警,他们运用暴力并且对权势、地位更感兴趣。年长的成员则尽力想方法获取金钱,他们仅仅是把食物放在他们的桌上,阻止年轻成员搞乱黑帮内部的经济规则、扰乱毒品生意。大多数黑帮团伙都有个规矩,那就是需要所有年轻成员呆在学校里。
记者:让年轻人在学校待着管用吗?
素德·文卡特斯:在芝加哥发生过学校袭击,帮派里年长成员担心年轻成员会开枪及扰乱毒品贸易。因此,我为几个黑帮成员教过那些初入行的小弟。但是由于我没有真正的职权,教室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小红灯区——在早晨10点我的教室里,他们卖毒品、拉皮条、喝啤酒。
记者:帮派中的很多人难道没头脑吗?
素德·文卡特斯:一个社会学家也许会说对年轻人来说经历一个混乱期是正常的。但是在这样一个贫民区内部,不寻常的是没有一个人成熟到走出这种心理的困境。在这个地域之外似乎有各种力量阻止他们超越和成功,尤其是当他们环顾四周看到仅有的人们想超越却失败的例子之后,这种阻力更加加强了。
“他们想自救,但是做不到”
记者:黑帮成员身体健康吗?
素德·文卡特斯:他们长期暴露在充满铅、石棉以及极端缺乏营养的生存环境下。最令我瞠目结舌的经历之一是,有一天我走入街区中心的一家商店,那儿几乎没有新鲜或者像样点的食物。
记者:有多少毒贩自己也吸毒?
素德·文卡特斯:食用毒品罪核心的大多数人都是年龄较大的人。黑帮老大不许年轻成员接近毒品。而他们也会酗酒或吸食大麻,但是绝无像海洛因、可卡因这样的毒品。黑帮的高层一般不运作毒品经济,这也是个身份问题。黑帮不希望被视作社会最底层的阶层,而那个阶层的人常常会对嫖妓等恶习慢慢上瘾。
记者:但是他们不正在掠夺下等阶层吗?
素德·文卡特斯:这其中就有一个被扭曲的侠盗罗宾汉的故事在发挥作用。针对侠盗理论,黑帮把掠夺来的钱以慈善的形式返还给社区。他们把钱寄给地区的基督教青年会来帮助社区购买设备、清理公园、照顾社区的老年人去商店买菜或为他们跑腿。但是值得质疑的是这是否能成为他们对他们的邻居施以暴力并带来其他问题的一个正当理由。
记者:结束调查重新回到你的研究项目令你感到沮丧吗?
素德·文卡特斯:看到失败在不断循环、贫穷在不断繁殖令人沮丧。最典型的故事类似这样:工作进行得不错,然后他们的孩子生病了。为了照顾孩子他们不得不旷工,然后他们被解雇。这一切令你想大声尖叫。我们现在谈论的这些人他们想尽己所能自救,但是他们却做不到。这是另一种悲哀。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