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灾难到购物狂欢,「黑五」是如何完成逆袭的?| 生活百科


刚过完双十一的你,是不是又在「黑五」剁手了呢?
每年的黑色星期五 (Black Friday),人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去商店抢购特价商品。在这一天,各大商家都会推出大幅度打折和优惠活动,数以万计的美国人凌晨就排起了长队,围堵在大型购物商店的门口,一开门便一拥而上,开始疯狂抢购商品,场面极其壮观。

不过,黑色星期五到底为什么是「黑色」的呢?你知道那些臭名昭著的黑五起源吗?而它又是如何成功洗白,成为美国民众最爱的日子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扒一扒史上最牛的逆袭之一:黑色星期五。

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使用“黑色星期五”一词,不是为了节日购物,而是因为金融危机。1869年9月24日,两个声名狼藉的华尔街金融家杰伊 · 古尔德 (Jay Gould) 和吉姆 · 菲斯克 (Jim Fisk) 开始密谋,他们尽可能多的在美国国内购买黄金,希望能够抬高黄金价格,再以惊人的利润出售。就在9月的那个星期五,他们的阴谋引发了巨大的灾难,美国黄金市场 (The U.S. Gold Market) 全面崩溃,股市一落千丈。一夜之间,整个美国被黑色的金融风暴席卷,许多华尔街大亨宣告破产,无数平民百姓流落街头,黑五由此得名。


近年来,关于黑五起源的另一个传说浮出水面,根据History文章报道,早在19世纪,美国南方种植园主就可以在感恩节后的第二天以折扣价购买奴隶,这种折扣后来被运用到零售业,才逐步演变成现在的黑色星期五。虽然这个黑五根源不被主流媒体承认,但是不少美国网民对此深信不疑,并因此要求抵制零售假期。
不论是官方记载还是民间传闻,黑色星期五背后的故事并不像现代人认为的那样充满阳光。到20世纪50年代,费城市的警察开始使用这个词来形容感恩节后第二天发生的大混乱。每到这一天,大批的郊区购物者和游客涌入城市,费城的警察不仅一整天都无法休息,还需要进行超长时间的轮班,以应对拥挤的人群和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某个时候,美国零售商找到了一种重新塑造黑色星期五的方法:抹杀它的消极意义并激发消费者积极的联想。此时,黑五才真正被赋予了商业促销的含义。由于零售公司在进行核算时用红色记亏损,用黑色记录盈利,零售商便引入了“由红到黑”概念:经过一整年的亏损经营 (In The Red),商家有机会依靠感恩节后第二天的假日折扣吸引大量顾客消费,以此赚取利润 (Went Into The Black)。“黑色”不再是消极的象征,而是利润的代表,黑五也终于被「洗白」了,成为商家和消费者“共赢”的狂欢购物节。

随着印刷媒体的出现和互联网的普及,黑色星期五在世界流行起来,想买特价商品的人必须摸黑到商场排队,这也是当代黑五为什么「黑」的解释之一,而商店的工作人员也用这个词来自嘲,表示这一天会忙的要死。

关注微信公众号「奇客华人邦」,更多有趣内容正等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