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党员

最近,用不到10天的时间补完了去年广为赞誉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深受其感化,让我反思了许多身边的人和事。就借此感慨总结一下,做一些自我的反省。
剧中,我最敬佩的人是陈老,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道德的楷模。他给汉东党委班子讲党课的时候说到,在战争时期,只有党员才有资格抗炸药包,才有资格去干最危险的事情。那一幕可真震撼啊,17名党员战士,一场战役下来只活了5个人。当时我就为那种英雄气概所折服了,并且深深的羡慕活在那种时代中的人们——人活着有信仰,有底限,党员即是正气、奉献的符号,整个社会以乐于奉献为楷模。
我最觉得惋惜的是汉东省委副书记高育良。从大学教授的岗位进入政坛,本该是能更加有效的回馈社会,回馈人民。却低估了腐败分子的诱惑,最后在腐败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滋养出了人性中潜在的恶魔,变得面目狰狞,大搞腐败,成为了“双面人”。
我最想去成为的人,是剧中的主角侯亮平。他刚正不阿,与邪恶势力斗智斗勇。在对岳飞之死的看法上,他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岳飞并非不知审时度势,只是他不愿意去思考上意(皇帝的心思)”。以我的理解,此为勇,坚持信仰的勇气,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坚持自己底限、坚持自己信仰的人。
我想,剧中有太多太多的人,都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原型。陈老,代表着完美的人格;高育良,代表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侯亮平,代表着对理想的殉道。最后,只有坚持初心的人才能方得始终,不得不引人唏嘘。想起2014年我入党之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作为一个党员应该具备的觉悟,更没有认真读过一遍党章、党史,而仅仅是在同学们中因为人缘好而入党,实在是惭愧,应该好好反思。
曾经,我认为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没什么不好,因为可以在自己的底限内,适时的调整自己应对社会的方式。但此剧让我明白,“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实际上是信仰对现实的一种让步。托马斯*内格尔曾在讨论哲学与道德时曾有一个观点——人在选择道德标准时,往往无法停留在不同标准间的模糊区域,最终会稳定在某个具体的标准上。所以高育良的底限一直越来越低,他很痛苦,学而优则仕,明理却背理,还有什么能比“知错而错”要更痛苦呢?
摇摆不定的标准,不是标准——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可能会经不起社会、时代的考验。我也深知自己没那个觉悟做像陈老这样完美的人。我只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做一个简单,富有正能量的人(还谈不上所谓信仰),唯有如此才能在现在、未来里寻求价值与现实冲突的和解。
妙玄公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出走的决心》深度解析——让靠性别歧视挣钱来的更疯狂吧 (1人喜欢)
- 我26岁的时候是什么样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