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印象
很喜欢罗马,甚至不输巴黎。几个深刻印象:古迹、教堂、小巷、广场、城市的颜色。还有吉拉多。
古迹有斗兽场、圣天使堡、万神殿,这是自己能叫出名的,叫不出的不计其数。斗兽场名不虚传,进场排队时,抬头望上去,高大的建筑、厚重的石块令人叹为观止,很难想像2000年前的人们是怎么完成这么巨大的工程,即便在今天也非易事。万神殿是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罗马建筑,其巨大的弧形穹顶至今依然是世界之最。你站在广场盯着他看时,2000年前的人们也在干同样的事情,想想就令人肃然起敬。城市中到处可见散落的古迹,斑驳的墙体,残垣断壁,只能增加历史厚重感,让人更加敬畏。古迹应该搭配夕阳,在夕阳中更为壮观,金色的余晖打在砖红色的墙面上,更显厚重和沧桑。罗马的古建筑是砖石结构,但与英国不同,他的砖是细长的,英国短胖的,他是2000年前的,英国是200年前的。
罗马有太多壮丽的教堂,一座城市集中了如此多的顶级教堂,太奢侈。全是经典的罗马式教堂,上面是罗马圆顶,正面是雅典柱和“三角墙”,这也影响了整个欧洲的历史建筑风格。从圣天使堡俯瞰过去,整个城市都是“圆球球”。想起布拉格,寒风中从酒店天台俯瞰过去,满城都是“小尖尖”。印象最深的是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天主教的圣坛所在,十亿天主教徒心中的圣地。教堂规模巨大,能分成三列,每一列单拉出来都可媲美任何一个世界顶级教堂。教堂内部更能体现唯我独尊的气度,雕刻、绘画、石材、建筑美轮美奂,全是世界级的珍品。不懂其中门道的人,也会被如此巨大的建筑、如此宏伟的气魄、如此庄重的感觉、如此华丽的装饰所撼动心灵,无不感叹人类文明智慧的伟大,人类精神力量的强大,还有权力所追求的张扬、奢华、豪华、精美、极致。
罗马有好多小巷,让我非常喜欢。很多城市都有小巷,过去是城市的市井生活,今天是城市的地气所在。比如伦敦有Mayfair和SOHO,巴黎有玛莱区,马拉喀什有Medina,威尼斯有满城的水道和巷子,上海有弄堂,北京也有自己的胡同。而Mayfair太过高冷,SOHO太过喧闹,马莱区太过平淡,Medina太过脏旧,胡同太过熟悉,而罗马的老巷子,综合来说甚至是我最喜欢的。罗马的巷子多是由四、五层高的老建筑“分离切割”出来的。有些巷子烟火气十足,全是卖意面和披萨的小餐厅;有些巷子商业气十足,很多卖手工品、肉制品的几十年老店;有些巷子贵气十足,全是大牌奢侈品店,当然还有走不多远便能看见的冰淇淋店,再走几步,还有转角豁然开朗的广场。
罗马有好多广场,西班牙广场、威尼斯广场、人民广场、鲜花广场等等。广场上有纪念碑、喷泉、小教堂等作为主题。多数广场,不过是老城巷子中辟出的一大块空间罢了。虽面积不大,但人气很旺,是历史上城市的公共空间,直到今天依然。有街头卖艺的,有停留歇脚的,有小商小贩,也有路边的餐厅,在外面支起桌凳让市民游客晒太阳、吃东西、喝咖啡、消磨时光。餐厅的主题只有两个,意面和披萨。
还有罗马的颜色,罗马与伦敦和巴黎很大的不同,也是自己的重要特色:罗马的建筑刷料、用漆、上颜色。颜色大多是橘红色系,但每栋建筑又略有些差别。我猜或是因为千年古迹的颜色都以砖红、转黄为主,所以后来的建筑也都涂上了类似的颜色?伦敦、巴黎的历史建筑极少用漆。巴黎好像多用石头,所以是石头的原色。伦敦19世纪最为强盛,那个时期留下的建筑最多,当时多用红砖,少有黄砖,所以多是砖的颜色;有些建筑也会刷漆,多是白色,或者乳黄色。
罗马是极具历史感的城市,比一般的城市都要古老,更显厚重、更显时光。500年来的欧洲看英法,2000年来的欧洲看罗马。曾经的罗马帝国奠定了整个欧洲的文化格局,也开启了欧洲2000年来的文化血脉。500年前的文化复兴,唤醒了黯淡了千年的罗马文明,续上了千年之前欧洲的文化血脉,并将其重新发扬光大。今天欧洲各国文化各有不同,是在罗马文明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环境,发展出自己的独特的东西。但欧洲整体来看还是很像,因为他们的文化主体是相同的:罗马文化。今天的欧洲之所以是一个整体,也是这个原因。罗马帝国之于欧洲,相当于秦汉帝国之于中国。没有秦汉,中国早已四分五裂,没有罗马,欧洲比今天更加分裂。今天的欧洲,即便无法团结为一个国家,但打断骨头连着筋。罗马文化就是这条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