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段子的真事
查看话题 >香港小姐70年浮沉史

当佘诗曼扮演的娴妃出现在2018年的爆款电视剧《延禧攻略》里,观众再次被她腹黑、忍让的演技折服。网友对比她在《金枝欲孽》里的演出,发现她在里面也「爱拉仇家照镜子」,一时成为网络热话。

我们才恍然发现《金枝欲孽》已是十四年前的作品了,它代表着曾经的电视帝国TVB最后的辉煌。而佘诗曼,也是最后一位影响力大、知名度高、演技备受肯定的香港小姐。
当新晋港姐在《Un Banc Un Arbre Une Rue》的悠扬配乐声中进行加冕,如果不是字幕上打出「2018年」,观众很难区分这场景和十年前有何不同。相似的桂冠和权杖、插科打诨的主持人、聚光灯营造出的舞台,连赞助商六福珠宝都没有改变过。

但现场观众的掌声零落,宾客稀疏,星光黯淡。以往全程观战的tvb主席邵逸夫爵士,早已于2014年去世。一切都暗示着作为都市童话的「香港小姐」,已不复过去的辉煌。
「香港小姐」名片变化的背后,隐藏着的是这座城市的浮沉。
从战火中走来:「舞厅审美」
将时间回拨,1946年二战结束后的香港主权从日本转交至英国。在战火和饥馑中恢复过来的城市期待着一种刺激和娱乐。
第一届的香港小姐竞选便在北角丽池游泳场应运而生。丽池游泳场在「丽池花园夜总会」,集泳池、海浴场、舞厅、酒吧于一体,有那个时代独有的灯红酒绿和霓虹幻影。

背后策划人是有「香港杜月笙」之称的「夜总会皇帝」李裁法。虽然最初的香港小姐竞选只有泳装展示环节,但在当年社会风气保守的香港,泳装和选美早就足够引爆香港人的神经。
在风气仍然保守的香港,虽然香港小姐社会关注度高,但报名者寥寥,第一届港姐报名条件宽松,年龄限制为16-60岁,只需有泳衣即可参赛,很多参赛者为舞女和风尘女子。

好几次,报了名的女性在比赛当天爽约,主办方为了凑人数只能现场拉人。有一次的竞选甚至只有6名参赛者,最后其中4名得奖。

第一届香港小姐举行时,原本只可容纳1700人的观众席,塞了2000多人,木栅栏也被压坏了。
5元一张的贵宾席、3元的入场券,2元一张的企业票,最终门票收入8000多元,全部用于救济战后的救济难民及残废军人。
万众瞩目下,第一届的香港小姐得奖者李兰出现,《成報》如此描述她:
「李兰又名李冰莹,廿三岁,身高五尺五寸,重一百二十磅,原姓梁,又名冰莹,现隶凯旋为舞女,战前为广州市一中女生,亦曾在潘金龙酒家六楼为女侍,原籍番禺。」

而这泳池选美后来又与香港电影发展紧密相连。50年代的香港,刚从战火中恢复,大量难民涌入,社会问题严重。为了娱乐大众,许多电影公司推出「七日鲜」,即一个星期就能拍完的电影。首几届的香港小姐冠军,则扮演着早期粤语片时代的重要角色。
由舞女到电影人,最初的香港小姐为战后的香港影坛注入了一批新血。
香港梦:美貌与智慧并重
1973年在香港的经济和娱乐事业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年,郑少秋主演无线电视剧集《烟雨濛濛》,播映时适逢1973年香港股灾;股灾过后,股市累积跌幅达到91.54%。
1992年10月,香港无线电视播放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集《大时代》,故事讲述由郑少秋饰演的丁蟹经常在股市的熊市中拋空恒生指数期货而获取暴利;恰巧当时香港股市暴跌,恒生指数一个月內暴跌20%,不少股民投资失利。
而在接下來二十多年,几乎每当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集播放时,香港股市也會有显著下跌,于是开始有了「丁蟹效应」一词,郑少秋的主演的电视剧从此成为投资者的另类股市话题。

也正是1973年,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正式接手香港小姐竞选,早被耳熟能详的「美貌与智慧并重」,正式成为香港小姐的口号。
参赛者从选拔,到接受礼仪、化妆技巧、舞台等专业训练,加上电视台大力投入资源加强节目效果,通过直播比赛过程呈现广大观众眼前。香港小姐的的形象透过电视直播,更加立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电视产业的蓬勃发展,背后是50年代起香港经济的腾飞。5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制裁使香港成为中国对外交易的唯一窗口,香港的国际地位从此奠定。70年代初,香港政府开始推行经济多元化发展战略,金融、房地产、贸易及旅游业等服务行业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后,巨量的产品进出口都经由香港转口,香港迅速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腾飞的香港,遍地黄金,香港小姐和累积了巨额财富的香港豪门开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1977年的香港小姐冠军朱玲玲,外貌端庄,接受过现代教育。在成为港姐冠军当晚,便得到了观看嘉宾、香港富豪霍震霆的青睐。颁奖典礼一结束,霍震霆便送上一个特大的花篮表示仰慕之情。

结束活动后朱玲玲便看见霍震霆手捧着一捧鲜花,恭敬地站在车旁。富豪和香车、美人和鲜花,一段美女和豪门的纠缠就展开了。

朱玲玲拍了一部电视剧便和相恋9个月的香港富商霍震霆结婚,生了三个孩子,接下来是两人的婚姻冷战、富豪和年轻模特的花边新闻、朱玲玲的离家出走,最后豪门婚姻维持27年后宣告破裂。
香港小姐和霍家的故事结局虽然唏嘘,但朱玲玲开启了香港小姐嫁入豪门的第一例。
美貌与智慧并重的香港小姐与香港富豪的联姻,似乎也隐喻着当时社会的「香港梦」:不论出生与阶级,只要够美、够努力、够发奋,谁都有机会飞上枝头。
更为人所熟知的,大概是被称为最美港姐李嘉欣的故事。1988年港姐冠军李嘉欣,美貌又高冷,有着不同寻常的冷静和智慧。她的绯闻名单里,有大才子倪震,后来又有富商刘銮雄和许晋亨的纠葛。

2006年6月20日,香港明报的一整个版面都被一个庆生版面所占据。
上面写着「Happy Birthday,Michelle」,署名是「The One」。大家都猜是李嘉欣当时的男朋友许晋亨。刘銮雄大方承认,表明这是自己李小姐的生日礼物。

再后来,刘銮雄旗下香港最大的零售商城落成,将其命名为「The One」。

2008年11月23日,李嘉欣和许晋亨在许家豪宅举行了盛大婚礼。许晋亨出生在一个世家大族。祖上和鲁迅夫人许广平有亲戚关系。爷爷许爱周是有名的「香港船王」,资产保守估计约有200多亿港元。

媒体圈里流传着李嘉欣的一个高情商的故事,某次硬照拍摄时,服装助理将她的衣服的拉链拉得比较低,李嘉欣当时没说什么,但拍摄时将拉链往上拉,如是几次。她从来不直接表示对抗,却坚持自己。
就像一个个灰姑娘的故事,那个年代获得港姐冠军的女性一夜成名,即使落选仍有机会进入电视圈,或跻身豪门。
并没有什么事业上的代表作,她们的美貌被镌刻在时光里,但香港小姐为他们带来人生的最大辉煌,是她们成为某位富商的太太的一刻。
高光时刻:时光滤镜里的女神们
每年,虎扑网总会出一次「虎扑女神」竞选。号称直男根据地的虎扑,根据他们的喜好对一众女星投票。2017年的最后两强,是邱淑贞VS高圆圆。

每月定期出现的时光美人回顾帖子,名单上总有赵雅芝、张曼玉、钟楚红、邱淑贞、陈法蓉、郭蔼明、蔡少芬,她们的美千差万别,辨识度高,即使没有精修技术,依然楚楚动人。

香港小姐历史上,1983年的张曼玉、1987年的邱淑贞、1988年的李嘉欣、1989年的陈法蓉、1990年的袁咏仪、1991年的郭蔼明,每一个名字都是那一年香港人心中最美女性的代言词。很难想象没有了这些名字,整个华语电影和电视圈,会少了多少或性感、或清纯、或妖艳的影像。

那时的香港已经成为国际都会,「香港小姐」成为一张代表香港的城市名片。每一年香港都会派出香港小姐获奖佳丽征战环球小姐和世界小姐,再派出友谊小姐宣传香港。这些美人成为一代香江传奇的代名词。
90年代的香港,电视业茁壮繁荣。背靠TVB的「香港小姐」,也成为一台造星机器。《壹号皇庭》、《创世纪》、《刑事侦缉档案》等巨大影响力的港剧诞生,除了香港小姐,亚洲小姐也应运而生。香港小姐竞选,为话语电视、电影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有意思的是,大多数的港姐当选后没再嫁入豪门。张曼玉把演出作为一项事业,成为香港电影圈抹不掉的名字。像袁咏仪、卢淑仪,则选择和演员组织了家庭,偶尔出现在真人秀里。陈法蓉、向海岚则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就像她们在港剧中扮演的形象,美丽、成熟、独立、有思想。代表着香港小姐真正高光、真正美貌与智慧并重的时刻。
黯淡:衰落的电视文化和路人的港姐
当互联网崛起,当电视不再是大众接触流行文化的唯一媒介,靠电视传播的香港小姐影响力也大大衰弱。
成名的渠道越来越多,星探挖掘、自媒体、网红。当成名的机会越来越多,香港小姐不再是入娱乐圈的唯一方法,更何况,香港娱乐圈也在衰落。
于是每年的香港小姐更多地成为一种狂欢式的吐槽。
在知乎上,「为什么香港小姐一年比一年丑?」的问题被浏览200多万次。
香港媒体热衷拍摄报名时准港姐的失态,配以「猪扒」「哨牙」「惊悚」的标题,极尽嘲讽,搏尽眼球。

媒体有热衷挖掘落魄的港姐,例如单亲妈妈杨思琦。

开鱼蛋店的谭小环。

还有欠债被迫变卖港姐后冠的杨婉仪。她们的故事被层层拨开,加盐加醋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从香江美人到落魄港姐,背后隐藏着的是这座城市的经济地位变化。
2000年之后,香港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陆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使得香港的贸易和金融优势地位逐渐削弱。自中国加入WTO体系,中国内地直接和国外贸易的机会增加,作为转口港的香港重要性便慢慢下降。
经济影响力下降带来了文化影响力的下降。TVB 的商业模式老旧、落后,造星能力大不如前。随着内地资本的崛起,大量明星离巢北上拍电视剧。在TVB拿着一个月一万多的工资,在国内可以拿到20-30多万一集片酬,而在整个内地电视行业,却算是颇「合理」。
曾经有人分析过为什么内地综艺节目喜欢请香港明星,比起动辄数几千万片酬的内地明星,香港明星的片酬较低,知名度高,专业又敬业。

从舞女、女神到路人,时间巨轮不断向前,无论如何,代表着「香港美貌与智慧并重」的香港小姐终究还是式微了。伴随着电视帝国的衰落,全民的选美盛况最终变为一场吐槽式的小打小闹。许多年后回望,可能再没有哪位港姐能在华语娱乐圈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新的一届「香港小姐」仍然会如期举行,正如这座城市娱乐产业永不停歇的脚步。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