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游 | 胡同里的“不地道”美食

如果用一种食物描述北京,我会选冰糖葫芦,酸甜口的。
山楂是北京的红,被硬朗透亮的糖衣裹得严严实实,外头看着甜蜜,里头透出酸楚。
北京,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启程北京前,对京味美食没抱太大希望,厚重浓稠的食材和酱料对一个被惯坏了的广东胃来说,似乎太腻了点。
好在此次的走街串巷,不但没饿着肚子,还搜刮了好几样驻扎京城的美味。
🍖
张记烤羊腿
此次行程的终极目标
在冷风呼啸的黑夜,烤肉香从昏黄的胡同深处蹿出来。
“吃腿儿还是串儿?” “腿!腿!腿!”豪气,体现在北方人的餐桌上。
钻进乌烟瘴气的小馆子里,每桌支着一个腿,一扎酒,顶上轰轰的抽油烟机忙不过来。刚坐下,大姐就提着一只硕大的羊腿到我面前,上面贴着:三 斤 八 两

羊肉用炭火现烤,刀叉切下来一块,撒上少许孜然,送进口中。肥瘦均匀,新鲜紧致,唇齿摩擦激发出油脂与炭火混合的香气。
三斤八两,我也就吃了两斤吧。
另点了一碗疙瘩汤,一瓶燕京啤酒,一个烤玉米,两串烤韭菜。
第一次喝疙瘩汤,像番茄蛋汤加酱油,嚼着面疙瘩,很能解腻。啤酒清甜爽口,酒花充盈绵密。

其余烤物,好吃,无一例外。
一口肉一口酒,旅程的第二天,到此就值回票价了。
🥘
铃木食堂
胡同里不经意的偶遇

有天晚上在杨梅竹斜街闲逛时,发现门口亮着一盏可爱的兔子灯。
拍下了照片,便心心念念,在回程的前一晚又专程来了一趟。
天黑得很早,穿过小巷子到店里发现已经要排号了。日式屋檐下,食客耐心地坐在蒲团上等待。对面是露天的长桌,挂着昏黄温暖的串灯。
食堂的菜单很有趣,酒类一律用手插画展现,让人忍不住每瓶都点来尝尝。

鸡肉咖喱饭,浓郁的日式咖喱搭配嫩滑的鸡肉,配饭一流。🍛
噼里啪啦饭是炙烤肥牛拌饭,配上细软的洋葱圈,爽脆的酱萝卜。微甜的日式酱汁裹着肿胀的米粒,让人很有食欲。

吃了一口杏仁豆腐,唤醒了我不喜欢杏仁的味蕾。
但日本绢豆腐的口感,一勺勺挖起来似乎冲淡了浓郁的杏仁,多了奶味,又感觉好吃一些。

铃木很像广州的米仓食堂,菜单相似,出品也是相当不错。
只是铃木小店藏在京城各处的胡同里,日式与中式的结合,在这里更显得恰到好处。
🥓
北平三兄弟涮肉
本篇最地道的京味馆子
饥肠辘辘的食客们围坐在取暖灯下,啜一杯冰糖银耳水,在冷风中等着开锅。叫号的大叔操着一口京腔,一会儿侃侃天气,又侃侃如何把号叫得更顺。
北京的羊肉火锅,大多推崇清汤涮肉,配浓郁的麻酱蘸料。新鲜片下的羊羔卷和肥牛卷,在滚泡中扑棱八秒,蘸上顺滑的麻酱。

绵软鲜嫩的羊肉和咸甜的芝麻化在一起,没几口两大盘肉就被吞食完毕。
烤茄子过咸,没有烧烤店的好吃,别点。

另点了宽粉、土豆、腐竹、豆皮等素菜,清水锅涮,当然是...非常原味。
吃铜锅涮肉,请毫不客气地点上十盘肉。
☕
红墙咖啡023店
不打电话永远找不到的店

从景山公园下来,带着浸泡过黄昏的余温,走到朋友推荐的红墙咖啡。
花了好长时间在狭小昏暗的胡同兜兜转转,问了路才知店址有误。
咖啡店是吃饭与小食的结合,装修是简约设计感风格。店主特地走来说他们有两个厨子,想吃什么都可以做,不用照着菜单点。

来的红豆桂花糕和炖桃胶,中规中矩。
倒是店里很适合拍照,可按客人喜好点单的风格也有种私房饭馆的亲切。
🍱
711便利店
城市寄居者的深夜食堂

便利店是异乡客的小食堂,以它独有的姿态包容着来来去去的人们。
各式饭团🍙、冒着泡的关东煮🍢、像学校饭堂那样的点菜窗口、一架子的泡面,都不希望你饿着。

新鲜的食材拌上甜辣的韩国泡菜,不像石锅那样烤得太干,也不会有食材未熟透的尴尬,味道完全不输韩餐馆卖的。
甚至想说,这是我吃过最满意的泡菜拌饭。
🍂
北京有藏不住的秋天,在胡同里有藏不住的香气。
孤魂野鬼们提着一盏灯,被香气诱拐到这些小店里。吃饱喝足,就沿着七拐八弯的小道向四方散去,完成一次自我欺骗。
人群来来往往,塑造了相似的城市。但以上几间“不地道”小馆子,是我在北京独有的惊喜。
等秋天落下的时候,再见面吧。
*此次排名分先后,请勿随意参考
✎rt
如果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公众号:阿踢怪谈
分享平凡生活与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