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三)
只有通过他们(知性的范畴)在经验直观上的可能运用,才能做到这点,就是说范畴只用在经验性知识的可能性上,这种知识就叫做经验。
知识即范畴的经验,范畴只能用于经验的可能对象(理性的界限),可能的对象指感官对象(感性杂多)。人类的知识限制于世界所呈现的材料:理性的自发性产生的范畴不能用于经验以外的事物本身,而只能用于感性提供的直观材料。
现象:向我们显现的世界
本体:和我们经验分离的世界本身
传统形而上学希望认识本体,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形而上学只能认识现象,如果我们一定要这么做,就会陷入先验幻想。然而这并不是传统形而上学的问题,这是理性本身内在趋势,理性倾向于突破经验界限。
知性是原理的能力,理性是联结原理的能力,理性会导致去寻找一个根据,一个不需要条件的根据,这样必然会超越经验范畴。
知性是对个别对象的知觉的反思和思辨,(次一级的)理性的理念是构造和安排我们对世界的反思,理念要给我们整个经验提供秩序,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整体性互有联结的系统,而这是知性无法做到的。理念的功能是调节性的,它不提供知识,没有理念也有知识,但是没有秩序。
二律背反是关于无条件整体的陈述,四种二律背反:
第1组二律背反(关于时间与空间)
正命题:
宇宙在时间上有起点,在空间中也有限制。
反命题:
宇宙没有起点,在空间中也没有任何限制;它在时间与空间中都是无限的。
第2组二律背反(关于基本粒子)
正命题:
在宇宙中各种组成物质都由许多简单部分组成;而且,没有东西既简单又由许多简单部分组成。
反命题:
在宇宙中没有由许多简单部分组成的东西;而且,在宇宙中没有任何简单物质。
动态:
第3组二律背反(关于自由意志)
正命题:
宇宙的各种现象,不只是由遵照自然法则运作的因果律主导的,还受到自由意志的因果律影响。
反命题:
没有自由意志这种东西,在宇宙中任何东西纯粹遵照自然法则运作。
第4组二律背反(关于上帝)
正命题:
在宇宙中或与宇宙相关(的地方)有一个绝对必然的东西是宇宙的一部分或是宇宙的成因。
反命题:
在宇宙中或在宇宙外没有一个绝对必然的东西造就了宇宙。
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二律背反是第三条,根据康德的认识,自由不是一个知识的问题,它是在经验之外的(进入先验幻想),是一个实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