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鬼狐仙怪——卷三
子不语 卷二
妖道乞鱼
我姐夫王贡南,住在杭州的横河桥。早上出门,见一个道士站在门口,拱手说:“找先生要一条鱼。”他生气道:“你一个出家人该吃素啊,要鱼做啥?”道士答道:“是要木鱼啊。”贡南觉得他无理取闹,就拒绝了。道士说:“你既然这么吝啬,必然会后悔的。”于是走了。当晚,姐夫一家听到有瓦片落在地上的声音。早上去看,房上的瓦片都摆在院子里了。转天晚上,家里人的衣服被扔到了茅厕里。
于是就去找懂阴阳术的张有虔秀才求助。张说:“我有二种符咒,一贱一贵。便宜的,可令其不再作怪;贵的,当即能把怪物抓获。”贡南买了便宜的回来(便宜没好货啊),挂在中堂上。当晚果然安宁了。过了三天,又有个老道士,长相怪异,来敲门,贡南不在家,次子王后文出来应门。道士说:“你家前两天被个道士戏弄,那是我的弟子。你们求助于符咒,不如求助于我。你告诉你父亲,明天到西湖边的冷泉亭,大叫『铁冠』三声,我就会现身。否则,这符也会被鬼盗走的。”贡南回到家,儿子把这话告诉了他。于是贡南一大早就去了冷泉亭,大呼“铁冠”数百声,但没有任何人答应正巧钱塘县令王嘉会路过,贡南拦住他的轿子,和他诉说这件事。县令觉得他缺心眼,还羞辱了他一顿。贡南很气恼,当夜,叫了好几个健壮的家丁守护这张符。五更天时,听到“嗖”一声响,挂着的符就不见了。早上去看,堂上竟然有巨人的足迹,足印有一尺多长。从此,每晚家中群魔乱舞,撞门摔碗的捣乱。贡南害怕了,就用五十两黄金找张秀才买了贵的那张符。挂上后,鬼果然不再来了。
一天,长子王后曾惹怒了父亲,要被责打。后曾就离家出走了,三天都没回来。我姐姐一直伤心落泪。贡南只好亲自出去找,见儿子一直在河边徘徊,就像要投河自尽一样,忙上去拉住他肩膀。到了家里,后曾两眼直勾勾的,口中喃喃自语不知在说什么。躺在床上,忽然惊呼到:“要审!要审我现在就去。”贡南问:“你去哪?我和你去。”后曾站起身,穿戴整齐,就跪在符咒下面,贡南也跟着跪下。贡南什么也看不到,后曾却看到有个神坐在堂上,长着三只眼睛,金面红须,旁边跪着几个身材矮小的小人。神说:“这王某阳寿还没到头,你们为何因为他心中害怕就迷惑他去死?”又道:“你们这些五方小吏,不听太上老君的敕令,竟敢去当妖道的奴仆啊!”小人急忙叩拜认罪,神命令打他们三十大板,打得小人啾啾叫痛。看被打的地方,都变成青泥的颜色了。审完了,神用脚去踢后曾,后曾才如梦初醒,只觉得汗流浃背。这之后,家里就安宁了。
原文:
余姊夫王贡南,居杭州之横河桥。晨出,遇道士于门,拱手曰:“乞公一鱼。”贡南嗔曰:“汝出家人吃素,乃索鱼肉耶?”曰:“木鱼也。”贡南拒之。道士曰:“公吝于前,必悔于后。”遂去。是夜,闻落瓦声。旦视之,瓦集于庭。次夜,衣服尽入厕圂中。 贡南乞符于张有虔秀才家。张曰:“我有二符,其价一贱一贵。贱者张之,可制之于旦夕;贵者张之,现神获怪。”贡南取贱者归,悬中堂。是夜,果安。越三日,又有老道士,形容古怪,来叩门,适贡南他适,次子后文出见。道士曰:“汝家日前为某道所苦,其人即我之弟子也。汝索救于符,不如索救于我。可嘱汝父,明日到西湖之冷泉亭,大呼『铁冠』三声,我即至矣。否则,符且为鬼窃去。”贡南归,后文告之。贡南侵晨至冷泉亭,大呼“铁冠”数百声,杳无应者。适钱塘令王嘉会路过,贡南拦舆,口诉原委。王疑其痴,大被诟辱。是夜,集家丁雄健者数人护守此符。五更,砉然有声,符已不见。旦视之,几有巨人迹,长尺许。从此,每夜群鬼毕集,撞门掷碗。贡南大骇,以五十金重索符于张氏。悬后,鬼果寂然。 一日,王怒其长男后曾,将杖之。后曾逃,三日不归。余姊泣不已。贡南亲自寻求,见后曾彷徨于河,将溺焉,急拉上肩舆,其重倍他日。到家,两眼瞪视,语喃喃不可辨。卧席下,忽惊呼曰:“要审!要审我即去。”贡南曰:“儿何去?我当偕去。”后曾起,具衣冠,跪符下,贡南与俱。贡南无所见,后曾见一神上坐,眉间三目,金面红须,旁跪者皆渺小丈夫。神曰:“王某阳寿未终,尔何得以其有畏惧之心便惑之以死?”又曰:“尔等五方小吏,不受上清敕令,乃为妖道奴仆耶!”各谢罪,神予杖三十,鬼啾啾乞哀。视其臀,作青泥色。事毕,以靴脚踢后曾,如梦之初醒,汗浃于背。嗣后,家亦安宁。
子不语 卷二十三
太白山神
陕西中部的太白山,据说山神很灵。山顶上有三个水池,分别叫做:太太白,中太白,三太白。偶然有枯枝土石之类的东西掉进池子里,就会有很多小鸟飞来衔走,当地人都称它们是“净池鸟”。
有一次,某个木匠不小心摔进了太白池里,却被一个黄衣服的人领着他走到一个宫殿面前。殿上坐着一个王者服饰的人,头发胡子都白了。王者对他笑着说:“知道你手艺好,想要麻烦你帮我建一个亭子,所以才请你来。”木匠就在水晶宫里住了下来,花了三年的时间把亭子做好了。王者赏赐他三千两黄金,准许他回去。木匠见这么多黄金太重,没法带走,就推辞没要。走到门口时,偶然看到洞府里有很多小狗,身上毛就像是金丝一般,很漂亮。木匠就向王者要一只,王者说什么也不答应。于是木匠就偷偷的在怀里抱了一只小狗走出来。走到半路,打开衣襟一看,哇!一条小金龙腾空飞走了,龙爪还把木匠的手给弄伤残了,终身都没法再干活。回到家后不久,某一天忽然雷雨大作,接着冰雹打了下来,落地却都变成了黄金。木匠收集起来一称,恰好三千两。
原文:
秦中太白山神最灵。山顶有三池:曰大太白、中太白、三太白。木叶草泥偶落池中,则群鸟衔去,土人号曰“净池鸟”。 有木匠某坠池中,见黄衣人引至一殿,殿中有王者,科头朱履,须发苍然,顾匠者笑曰:“知尔艺巧,相烦作一亭,故召汝来。”匠遂居水府。三年功成,王赏三千金,许其归。匠者嫌金重难带,辞之而出,见府中多小犬,毛作金丝色,向王乞取。王不许,匠者偷抱一犬于怀辞出。路上开怀视之,一小金龙腾空飞去,爪伤匠者之手,终身废弃。归家后,忽一日雷雨下冰雹皆化为金,称之,得三千两。
子不语 卷二
沭阳洪氏狱
乾隆甲子年间(1744年),我外调做沭阳知县。有个淮安人吴秀才,给当地很有钱的洪家当家教。吴带着妻子儿子,住在洪家的外院。有一天,东家请吴秀才和儿子去吃饭,妻子独自留在屋里。晚上二更天父子二人回家后,发现妻子被杀死在家里,杀人的刀被丢在墙外,是自家的切菜刀。我赶去验尸,见那妇人的脖子上被砍了三道大伤口,晚饭喝的粥都流出来了,那景象非常惨。想抓捕凶手,却苦无线索。因为刀痕左深右浅,而洪家有个仆人叫洪安,是个左撇子,就把他抓来讯问。开始时他吃刑不过认罪了,后来又申诉说:“是家里的小主人洪生想奸污师母,师母不从,就把她杀了。这小主人就是吴秀才的学生。”我接着审讯洪生,他则主张是这个家奴被他责打过,所以才挟仇诬陷自己。这个案子还没完结,我就被调任去江宁了。接任的知县是魏廷会,竟然把仆人洪安定为凶手,把状子递上去了。臬台(也就是按察使,提刑官,一省掌管司法的官员)翁藻大人认为证据不足,把两个嫌犯都释放了,另行追查凶手。经过了十二年,也就不了了之了。
丙子年(1756)年六月,我堂弟凤仪从沭阳过来,和我讲:“当地有个洪某,是武生员,去年病死了,棺材还没下葬呢,他老婆就梦见他来托梦说:『某年某月奸 杀吴先生妻子的人就是我啊。我漏网十多年了,现在被冤魂告上了天庭。明天午时就会有天雷来劈我的棺木了,赶快把我的棺材搬走躲避吧。』他老婆惊醒过来,刚把族人叫来商议这事,就见棺木已经着火了,连着尸骨都烧成灰烬了。奇怪的是旁边的灵棚木器却都完好无损。”(人在做,天在看啊)我非常惭愧,身为县令,却不能为这妇人伸冤,又对无罪的人动刑,做个好官真是难啊。然而苍天的报应迟来了十年,又不针对活人却降临在罪人死后的尸体上,这是什么缘故呢?这种恶人,既然已经死了,他的鬼魂不再阴间受罚,却还能在梦中现身留言保护自己的尸体,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原文:
乾隆甲子,余宰沭阳。有淮安吴秀才者,馆于洪氏。洪故村民,饶于财。吴挈一妻一子,居其外舍。洪氏主人偶馔先生并其子,妻独居于室。夜二更返,妻被杀死,刀掷墙外,即先生家切菜刀也。余往验尸,见妇人颈上三创,粥流喉外,为之惨然。根究凶手,无可踪迹。洪家有奴洪安者,素以左手持物,而刀痕左重右轻,遂刑讯之。初即承认,既而诉:“为家主洪生某指使为奸,师母不遂,故杀之。生即吴之学徒也。”及讯洪生,则又以奴曾被笞,故仇诬耳。狱未具,余调江宁。后任魏公廷会,竟坐洪安,以状上。臬司翁公藻嫌供情未确,均释之,别缉正凶。十二年来,未得也。 丙子六月,余从弟凤仪自沭阳来,道“有洪某者,系武生员,去年病死,尸柩未出,见梦于其妻曰:『某年某月奸 杀吴先生妇者我也。漏网十余载,今被冤魂诉于天。明午雷来击棺,可速为我迁棺避之。』其妻惊觉,方议引輴之事,而棺前失火,并骨为灰烬矣。其余草屋木器俱完好也。”余方愧身为县令,妇冤不能雪,又加刑于无罪之人,深为作吏之累。然天报必迟至十年后,又不于其身而于其无知之骸骨,何耶?此等凶徒,其身已死,其鬼不灵,何以尚存精爽于梦寐而又自惜其躯壳者,何耶?
子不语 卷三
鄱阳湖黑鱼精
多年前,鄱阳湖据说有黑鱼精作祟。曾经有个姓许的客商坐船从湖上经过,忽然一阵黑风刮来,水面上起了几丈高的大浪来,浪头上出现一条鱼的大嘴,大概有舂米的石臼那么大,冲着天空吐着水柱。这个许某被浪头打下水死了。许某的儿子小许,就发誓要杀了这条鱼怪为父报仇。小许做了几年买卖,着实有了些钱,就来到龙虎山天师府拜访,备下了厚礼,请张天师下山收服鱼精。这是天师已经很老了,就对小许说:“但凡降妖除魔,全靠法师自己的纯阳真气。我年老多病,估计不久就要死了,没法帮你。但我很感念你的孝心,虽然我死了,我的儿子会替你收服妖怪的。”过了些日子,天师果然病死了。
小天师继位满了一年,小许又去请小天师替自己报仇。小天师回答说:“父亲有遗命,我哪里敢忘记呢?但这个妖怪,肯定是个黑鱼成精,在鄱阳湖已经盘踞了五百多年,神通广大。我虽然有符咒和法术,也还必须要有一个有根器的仙官来帮我,才能成功。”
说着从匣子里取出一个小镜子来,交给小许:“这个东西交给你,你拿它来照人,但凡照到哪个人有三个影子的,就马上来告诉我。”徐某就按小天师所说的做了,找遍了整个江西,但每个人在镜子里都只有一个影子。就这么悄悄的找了一个多月,忽然某天,照到同村杨家的小孩时,发现镜子里竟然出现了三个人影,就赶紧告诉小张天师了。小张天师派人到这个村子里,用厚礼拜望了杨家小孩的父母,只说是因为仰慕神童的名气,请他到自己的天师府去展示一下才艺。杨家本身就很贫穷,也就高兴的和小孩一起去了天师府。
天师好吃好喝的宽带了这家人几天,然后带着小许和那个小孩一起来到了鄱阳湖,设下法坛,念动咒语。某一天,给杨家的小孩穿上了道袍,把一把宝剑绑在他背上,然后出其不意的把他丢进了鄱阳湖中。所有人都惊呆了,杨家的父母更是嚎啕大哭,冲过来向天师索命。小张天师笑着说:“没事的,放心!”紧接着,只听一声巨响,杨家的小孩手里提着一个巨大的黑鱼头,站在高高的浪尖之上,从湖中飞出来。天师派人把他抱到船上,居然连衣服都没有弄湿。湖里的水,十里之内都变成了血红色。
等这个小孩回到家里,大家都争着问他到底看到了什么?杨家的小孩回答说:“我就是睡了一会儿,并没有感到难受。只见到一个穿着金甲的将军,提着一个鱼头放在我的手里,然后把我抱起来放在水面上,其他都不知道啦。”
从此,鄱阳湖就再没有黑鱼精作怪了。也有人说,这个童子,就是后来的漕运总督杨清恪公。
原文:
鄱阳湖有黑鱼精作祟。有许客舟过,忽黑风一阵,水立数丈,上有鱼口,如臼大,向天吐浪,许客死焉。其子某誓杀鱼以报父仇。贸易数年,资颇丰,诣龙虎山,具盛礼请于天师。时天师老矣,谓许曰:“凡除怪斩妖,全仗纯气真煞。我老病且死,不能为汝用,然感汝孝心,我虽死,嘱吾子代治之。”已而,天师果死。 小天师传位一年,许又往请。小天师曰:“诚然,父有遗命,我不敢忘。然此妖者,黑鱼也,据鄱阳湖五百年,神通甚大;我虽有符咒法术,亦必须有根气仙官助我,方能成事。” 箧中出小铜镜,付许曰:“汝持此照人,凡一人而有三影者,速来告我。”许如其言,遍照江西,皆一人一影。密搜月余,忽照乡村杨家童子有三影,告天师。天师遣人至乡,厚赠其父母,诡言慕神童名,请到府中试其所学。童故贫家,欣然而来。 天师供养数日,随携许及童子同往鄱阳湖,建坛诵咒。一日者,衣童子衮袍,剑缚背上,出其不意,直投湖中,众人大骇。其父母号哭,向天师索命。天师笑曰:“无妨也。”俄而霹雳一声,童子手提大黑鱼头,立高浪之上。天师遣人抱至舟中,衣不沾湿。湖中水,十里内皆成血色。 童子归,人争问所见。童子曰:“我酣睡片时,并无所苦,但见金甲将军提鱼头放我手中,抱我立水上而已,其它我不知。”自此,鄱阳湖无黑鱼之患。或云:童子者,即总漕杨清恪公也。
子不语 卷十二
王老三
江西人陶悔庵在兄弟中排行老五。他的妻子,某一天和他姐姐发生了口角,忽然间嗖的一声腾空而起,坐在了屋檐上,大笑不止。苦苦劝了好久,他妻子才肯下来,一张嘴,竟然个北京口音的男子声音:“我是天津卫的王老三,谁不知道我啊?现在都一百三十岁啦!从北方搬到南边来住,也住了七十年了。这个屋子,是翰林蒋士铨的老屋,他刚生下来时我就见过他了。”这可把家里人都吓坏了,赶紧问:“那您是鬼魂呢,还是狐仙呢?”回答说:“既不是鬼,也不是狐仙,我是半仙!我所住的地方,被你家五爷给拆掉啦,我没有安身的地方,只好在你家屋檐下寄宿了七天,又冷又饿,没办法,只好附到你家娘子身上,你快去买些面条来充饥。”家里人赶紧给“她”煮来了面条,结果一口气吃了五斤多!
所谓五爷,应该说的就是陶悔庵了。家里人又问:“五爷可从没拆过你的房子啊,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回答说:“他拆掉的,就是东厢房庭院里柱子下边的地方啦。”原来不久前,陶悔庵收来了一千多文古钱,打算让铜钱的表面生绿锈(做旧啊- -),于是在柱子下挖了个坑把钱埋下去,没想到居然正好是这个怪物的居所。又问:“既然是五爷惹到了你,干嘛不附在他身上,却附在他娘子身上呢?”回答说:“他的手心里有印记,我怕,所以不敢去附身。”陶悔庵就看看自己的手心,还真的有一个正方形的掌纹,平常也没在意过呢。
太夫人(就是陶悔庵的母亲)就呵斥说:“你还说你自己是半仙,那就应该知道,所谓男女有别,为何来纠缠我家娘子?”陶某的妻子就站起来,像男子一样作揖,说道:“我当然知道这不符合礼数,但要是不附在你家娘子身上,估计你也不会答应帮我。正因为知道男女有别,所以我晚上不让她睡着,让她整夜睁着眼睛,算是避嫌。何况我修道多年,怎么还会有邪念呢?”家里人又问:“那你希望我们帮你做什么?”回答:“送我搬家。”问:“怎么搬?”回答说:“请陶五爷,用他那只有印记的手,拿大红纸写上『王三先生之神位』,贴在东湖边上的松树上,我就走啦。”没办法,家里人只好照做。他妻子又用男声说:“我还需要一套衣服才好走呀。”家里人只好去冥纸店买来纸衣服烧掉。他妻子又大笑说:“我只是一个平民百姓,没读过书,又没捐过官,哪里有功名啊?何必给我送这么一顶金冠呢?赶紧换啦,赶紧的!”家里人跑到冥纸店一看,那一套纸衣服里果然有一顶金纸做的帽子,于是就撤出来,重新烧了纸衣冠给他。然后由陶悔庵亲自把写有神位的大红纸贴在东湖边的松树上,就听见空中有人大声称谢,从此家里就一直很平安了,再也没有闹过怪事。
陶某就问他妻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妻子回答说:“我正在跟姑姑吵架呢,忽然间空中有个身材不高的大胡子,一伸手把我拎起来,放在瓦片上,然后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那个怪物在家里作祟时,旁人请他占卜吉凶,有说准的,也有说不准的。问多了,就干脆不回答了,说:“我算这个哪里有困难,但你们也该可怜下你家小娘子吧,替她省些气力。”空闲时还会写几句诗词,可惜文理粗俗,落款只写“王三先生高兴”六个字而已。
原文:
江西陶悔庵行五,妻某氏,偶与姑口角,忽腾身而坐屋瓦上,大笑不止。再三招之,始下,口作北京男子音曰:“我天津卫王老三,谁人不知?年一百三十岁矣!从北迁南,住此已七十年。此屋是翰林蒋士铨故居,我犹见其初生时也。”家人闻之大骇,问:“汝鬼耶,狐耶?”曰:“我非鬼非狐,乃半仙也。我所住处被汝家五爷拆毁,使我无安身之所。我权立瓦檐七日,既冻且饿,不得不借寓你家娘子身上,速买面来疗饥。”与之面,一啖五斤。五爷者,悔庵也,问:“五爷并未拆房,何得云尔?”曰:“所拆者东厢庭柱下是也。”先是悔庵得古钱千文,欲其生青绿,故掘柱下埋之,不知即此怪所居。问:“既恼五爷,何以不附五爷身上?”曰:“彼手内有印,我畏之,故不敢。”悔庵因而自视其手,有纹正方,平素亦不自知也。 陶太夫人责之曰:“汝既自称半仙,便当知男女有别,何以缠扰我家娘子?”某氏即作男子揖状曰:“我自知非礼,但不附你家娘子身上,恐所求不遂。因知男女有别,故我夜间不许他睡,教他张着眼,所以避嫌疑也。且我高年修道,岂复再有邪念耶?”问:“何求?”曰:“送我迁居。”问:“作何送法?”曰:“请五爷用有印之手,用红纸写『王三先生之神位』,贴向东湖水边松树上,则我去矣。”如其言。又曰:“我尚需衣冠才去。”乃向纸店买纸衣冠焚之。又大笑曰:“我布衣也,并未入学,又未捐官,何必用此金顶帽哉?速换!速换!”视店中纸冠,果有金顶,乃去之。悔庵亲持纸牌送贴东湖松树上,闻空中呼谢者再,从此家中平安。 问其妻,曰:“我与姑口角时,忽见空中有短而髯者,以手堤我至瓦上,此后我不知矣。”怪在家作闹时,人问休咎,有中有不中,问多则不答,曰:“我答何难,但你辈亦须哀怜娘子,省费些中气。”闲亦作诗数句,文理粗俗,末落款但云“王三先生高兴”六字而已。
子不语 卷二
滇绵谷秀才半世女妆
四川人滇谦六(这个姓氏比较少见,出自古代云南东部古滇族,属于以氏族称谓为氏),家财万贯但没有子嗣,生下孩子屡屡夭折。有占星家教他厌胜之法(厌胜法:以邪制邪,传说最污秽的东西,则其威力亦最大,所以有泼粪驱鬼一说),对他讲:“您这两世命中所降的星宿多数是雌宿,虽然获得雄宿,但也养不活。只有获得雄宿而以雌宿养育,才能补救”。
后来生了绵谷之后,谦六给他穿耳、梳头、裹足,当女孩子养大,平时叫他“小七娘”。又给他娶了一个不梳头、不裹足、不穿耳的女子为妻,果然顺利长大并且入学成了秀才。又生了两个孙子,起名叫几郎(类似日本的小泉纯一郎,木下小七郎之类这种男丁以郎作小名,通常还有一个大名,而女子以娘名,比如吕四娘),结果这两个小孩都夭折了。后来生的孙子,也都当作女孩子养大。
绵谷长得姿容秀丽,而且不留胡须,常以女子自居,写了一本书《绣针词》(东方不败?)颇为流行,我的好友杨潮观与他关系很好,并为他作序。
原文:
蜀人滇谦六,富而无子,屡得屡亡。有星家教以厌胜之法,云:“足下两世命中所照临者多是雌宿,虽获雄,无益也。惟获雄而以雌畜之,庶可补救。”已而绵谷生,谦六教以穿耳、梳头、裹足,呼为“小七娘”;娶不梳头、不裹足、不穿耳之女以妻之;果长大,入泮。生二孙,偶以郎名孙,即死。于是每孙生,亦以女畜之。绵谷韶秀无须,颇以女自居,有《绣针词》行世。吾友杨刺史潮观与之交好,为序其颠末。
子不语 卷二
夏侯惇墓
我大清国松江提督张勇出生时(张勇:清代名将,金庸先生《鹿鼎记》中有此人事迹),他父亲梦见有个金甲神将,自称是汉代将军夏侯某,走进了他家大门,随后张勇就诞生了。后来张勇平叛立下大功得以封侯,死后下葬时,挖墓地发现一方古碑,上面用隶书写着“魏将军夏侯惇墓”,每个字都有碗口大。经过两千年,肉身又回到当初下葬的地方,真是一桩奇事。
原文:
本朝松江提督张勇生时,其父梦有金甲神,自称汉将军夏侯氏,入门,随即生勇。后封侯归葬,掘地得古碑,隶书“魏将军夏侯惇墓”,字如碗大。阅二千年而骨肉复归其故处,亦奇。
子不语 卷二
塞外二事
雍正年间,定西大将军纪成斌违反军令被年羹尧所杀,他的鬼魂在塞外常常作祟。后来接任的将军查公帐下的一个小兵,大白天突然倒在地上,自称“我是纪大将军,来讨点吃喝”。众军士都跪下替这个小兵求情饶命。当时营中有个幕僚叫陈对轩的,是个胆大豪爽的人物,走上前去给了这个被附体的小卒一个耳光,骂道:“纪成斌,你出征阿拉蒲坦,临阵退缩,是触犯王法才被杀的。你就算死了,灵魂也该觉得惭愧才是,为什么变成了厉鬼,还像个卑贱之辈一样讨吃讨喝呢!”骂完,那小兵就爬起来恢复正常了。从此以后凡是有被附体自称纪大将军的,旁人一喊:“陈相公来了。”那鬼马上被吓跑,被附身的立刻就能痊愈了。
纪成斌被斩首时,家里的仆从都各奔东西了,只有一个厨子来给他收尸。当地有得重病的,常被附身,自称“厨神”,说:“天帝可怜我忠心葬主,特地让我当统帅群鬼。”有人问:“那纪将军呢?”回答说:“天帝恼怒他违背军令,使得军民死伤数万,罚他做传播疾病的小鬼,受我的管辖。但我因为他是主人的缘故,不敢命令他。但我说的话他多少都会听的。”自此以后,每次遇到将军作祟,都是先喊陈相公,如果不灵,就喊厨神,纪某的亡灵也就离开了。
原文:
雍正时,定西大将军纪成斌以失律诛,在塞外颇为祟。后接任将军查公辕下兵某,白日仆地,自称“纪大将军,求索饮食”。众皆罗拜,代为乞命。幕客陈对轩,豪士也,直前批其颊,骂曰:“纪成斌,尔征阿拉蒲坦,临陈退缩,以王法伏诛。鬼若有灵,尚宜自愧,何敢忝为厉鬼,作屠沽儿乞食状耶!”骂毕,兵蹷然起,不复痁语矣。自后凡有疫疠自称纪大将军者,称“陈相公来了”骇之,无不立愈。 纪受诛时,家奴尽散,一厨者收其尸。亡何病死,常附病者身,自称“厨神”,曰:“上帝怜我忠心葬主,故命为群鬼长。”问:“纪将军何在?”曰:“上帝怒其失律,使兵民受伤数万,罚为疫鬼,受我驱遣。我以主人故,终不敢。然我所言无不听。”嗣后,塞外遇将军为祟,先请陈相公,如陈不来,便呼厨神,纪亦去矣。
子不语 卷二
苏耽老饮疫神
杭州有个叫苏耽老的人,生性滑稽,喜欢嘲弄人。邻居们很讨厌他,元旦(现在的春节),画了一张疫神(掌管疾病的神,这也算诅咒吧)的画像压在他门上。苏某早上开门,看见后大笑,托着画着疫神的画像,笑容可掬地迎进家门。把画像请到上座,并且与它一起喝酒,最后才把画像烧化(我在想是不是只是找个理由喝酒- -)。
这年杭州发生了大面积的瘟疫,四邻生病的人这才想起要祭祀疫神。忽然有一个病人突然被神附身说:“我元旦时受苏耽老盛情款待,感觉很惭愧没办法报答(管的是让人生病的活,难道要让苏某生病么?当然没办法了),如果想要我离开,一定要请苏君陪我,我才走。”于是去祭祀的人争先恐后的去请苏某吃饭,苏某每天都奔忙在酒席之间。
他家里面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没有一个生病的。
原文:
杭州苏耽老,性滑稽,善嘲人。人恶之,元旦,画疫神一纸压其门。耽老晨出开门,见而大笑,迎疫神归,延之上座,与共饮酒而烧化之。是年大疫,四邻病者为祀疫神。其病人辄作神语曰:“我元旦受苏耽老礼敬,愧无以报。欲禳我者,必请苏君陪我,我方去。”于是祀疫神者争先请苏,苏逐日奔忙,困于酒食。其家大小十余口,无一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