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教育的逻辑
国谚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对小国的政治,我们就经常不适应了。治小国,好比乱煎,随时都可能把哪个煎过火,或者,治小国还像炼钢水,容易倾覆。1780年代,法国王后只因一条天价项链,而且仅是谣传,就注定了人头落地的命运。
现在没有那么暴力了,但小国还是经常出其不意,在左右之间急转弯。几年前,左派奥朗德刚执政不久,就颁布一项巨富税,对年收入超一百万的家庭课税,税率75%。这里没必要讨论这项虎头蛇尾的政策,75%这个数字,足以让我们看出法国政府创收的决心。小国财政,能捞一笔就捞一笔。
昨天,创收政策看中了留学生。我们不知道,这个法国总理是拍大腿还是拍脑袋得出了点子,但他“决定”,要大幅提高留学生在公立大学的学费,同时争取在未来十年吸引更多外国学生。这个主意太过矛盾,太过荒唐,但总理显然觉得这很高明:留学生比较有钱,就应该多付学费,同时还能惠及某些困难学生。
他有什么逻辑,讲出如此离谱的话?他的发言有两层。表面上,他像是亲民的,称法国学生的父母作为国民,为本国工作和纳税,应该享受廉价的公立教育,而外国学生不该有此权利。这种赤裸裸的歧视,让在T站留言的法国人都看不下去了。而菲利普总理的深层逻辑,更与此矛盾。
自马克龙执政以来,法国近年的教育改革,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即所谓“国际竞争力”。法国不再对那些国际大学排名漫不经心了,赶紧把能合并的大学都合并了一番,把巴黎高师、九大和几个理工院所合作“巴黎文理研究大学”,巴政、三大等合作“巴黎城市索邦大学”,总之,合并出了几个竞争的综合体。
菲利普也是想把这种竞争,引入法国的留学生教育:不再欢迎任何人,只欢迎有“实力”的;对其中真有能力的,也许减免学费以示优待。政府既收到资金,又可以分发好处。这些好处就给了法国学生吗?当然不是,法国学生也要面临竞争。自从去年,法国公立大学的硕士也施行选考了。这届法国政府的政策按部就班,恐怕离对本国学生提高学费不远了。
然而,法国的高等教育真的那么有竞争力吗?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法国的官僚们,也许做了一个大梦,以为在这个以英语为主流的世界,他们还有在法语圈诸国中同样的影响力。不过,这种竞争政策,至少贯彻了他们心中的深层原则。尤其在这小国的教育里,他们自年轻时就背负起了使命,对于他们,竞争是天经地义的。一切社会问题,甚至是由不公平竞争所引起的问题,在他们看来,都是不正常的生态,所以要导向他们习惯的生态。
这的确是新自由主义的生态,英美的生态,但不是欧陆的生态,不是从来就有的生态。近几年我偶有零碎的发现,似乎我们的世界里“现代”来得飞快。即使是作为资产乐园的英国,在撒切尔夫人之前,不是独重经济的。更远一点,作为十九世纪文化大国的法国,中学科目里列有古代神话。神话虽然古老,但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是教育的一部分。而现代的教育所重,是现代的科技。法国的官僚们想让教育追赶现代世界,成败与否,只让文化的欧洲更远。
-
江白莲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01 18:06:57
-
dor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18 11:36:46
-
Lemo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20 20:38:35
-
打工的则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20 15:18:52
-
晃豆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20 14:44:31
-
sirius_flow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20 09:52:48
-
petit maï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20 09:35:20
-
missprejudic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20 0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