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玩具盒”就是这么与众不同,真会玩!
清代的皇帝比较勤于政务。在现存的很多清朝政务奏折上,都可以看到皇帝亲自写下的批语。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之余,皇帝也需要及时的放松和休息,这时,随处可见的多宝格,成为皇帝们的最爱。

多宝格所涵内容之丰富,可谓“上下五千年,东西十万里”皆在其中。由于多宝格内存放了很多件的珍宝,且箱匣体积不大,常伴皇帝左右,方便其赏玩,因此又有“皇帝的玩具箱”之称。

多宝格是收藏各式珍玩的一种小橱柜,又称为百宝格,是专门为皇帝收藏头等珍玩器物的小箱。箱中的宝物按照它们的大小和外形各居其位,箱内的做工也极为精细。
多宝格大多为常规尺寸,但也有可以覆盖一面墙壁的大型多宝格,还有可以摆放在桌案上或悬挂在墙壁上的袖珍型多宝格。

多宝格的设计,琳琅多样,精巧无比,不论盒、匣、箱、柜,皆是一种妥善利用空间的工艺作品、以最有限的空间,存放最多的物品,在造型上,力求美观精巧。
所以往往一件多宝格,箱盖中有盒、盒中有套匣、套匣中又有屉、隐隐约约、辗转曲折,有时一个转纽,便见门,门之后,另有一番天地。

由于清初国力强盛、民生安乐、文风盛极一时,而乾隆皇帝,尤笃好风雅,不但书画鼎彝,即使竹、木、牙,骨之类;金、银、晶、玉之属,凡制作精细作品,或天然奇异之物,皆在搜罗之列。
所以当时朝野,皆大肆搜集各地百珍异物进奉,而海外各国亦竞相以此类珍玩呈献,以致宫中珍玩收藏,为数极其可观。

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清档》来看,收藏在宫廷中的珍玩会被分以等级,头等收于“多宝格”,次等或更次等则置于“百什件”和“万宝箱”中。
多宝格箱匣体积虽小仅及尺许,而其所藏珍玩,每每多达数十,乃至百件,因此观赏时常有寻寻觅觅、扑朔迷离的趣味,由此可知,多宝格所藏珍玩,固多精品,即多宝格本身,亦是一件极具价值之工艺创作。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三个皇帝用过的小叶紫檀“玩具箱”。


这件小巧的多宝格打开后有对称整齐又大小不同的抽屉11个,文物共计56件。大部分器物的尺寸都小于10厘米,既有历朝历代的玉器、书画、珐琅器、铜器,也有来自日本和西洋的舶来品。
皇帝对于多宝格兴趣浓厚,不仅是因为收藏其中的珍玩价值连城,更重要的是,多宝格的设计将一个“巧”字发挥得淋漓尽致。全器匠心独运,极尽设计之能事。



两柜内收藏文物的类型十分接近,以玉器数量最多,其次为书画,大部份文物的尺寸均小于十公分,方便携带,又各有大型册页四件,都是乾隆朝描绘园林实景特制的作品。

二柜含木柜总共各有五十六及四十八件,种类琳琅满目,对象精致讲究,其中各又包含了一个迷你型多宝格,令人叹为观止,可说集清代宫廷之精华,为皇家收藏的缩影。



打开方盒,顶层托盘装有从春秋战国到辽、金、明、清时期的玉器。托盘里选的玉器都是片状的。托盘底部按照每一个玉器的外部轮廓,分别挖出凹槽。这样,玉器可以完好紧密、恰到好处地放进去,大大减少了可能因晃动造成的损伤几率。
移开这个托盘,会惊喜地发现,盛放它们的凹槽内,不但有南书房大臣于敏中的字,还有宫廷画家杨大章的画。但是,“如果你不把东西拿起来,你不会发现底下还藏有书画,甚至你没有办法找到另外一件文物。”

通过精确计算体积,工匠们将格内做出横竖不等、高低不齐、参差错落的一个个空间。

打开来看,不同的空间摆放着大小不同的珍玩,严丝合缝,没浪费一寸地方;一旦合起,又是个再规矩不过的普通盒子。从外观上看,怎么也看不出盒内会藏着如此乾坤。

多宝格内层层迭迭的设计,使得一些开阖的机关被藏在对象的下层,如同游戏一样,只有把东西拿起来,才能“破关”。
据说,有些设计巧妙的多宝格,可以让人即使知道甚至看到格中、抽屉里或隔板旁有宝物,但如果找不到机关就是拿不到。






御檀房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手工艺为己任,复原皇家制作工艺,将明式家具造型简洁、结构合理、线条挺秀、素雅端庄的“自然美”重现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传承中国文化底蕴,塑造现代文化核心。


欢迎莅临御檀房 · 建业里小叶紫檀文化馆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建国西路498号
时间:11:00-2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