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恐怖直播》我不想声讨什么就想讨论一下细节
这个题材很容易引发联想和政治敏感,大多数评论也相当感人肺腑,但我觉得第一遍观影过程中有一些逻辑问题非常影响情绪的酝酿,以至于我在影片即将结束时都没办法正确地生气,这真的很令人生气。理了一遍影片的细节和一些有疑惑的地方,欢迎指正和讨论。
影片一开始是一段新闻独白,总统正在国会做演讲。一盘深思熟虑的棋局已经布好准备收官了。
按照事件发酵的顺序,男主受贿为实,抢了前妻的新闻得奖,和前妻离婚,不知道遇到什么事情被从新闻主播降级到广播员,内心愤愤不平,一直想找机会咸鱼翻身赢回前妻芳心让人生重回正轨。男主对主播的工作十分敷衍,很恼火朴鲁圭不挂电话无理取闹打断节目,并且理所当然地把少年A扬言炸桥当做恶作剧。当他们把朴鲁圭的通话调到静音准备继续节目的时候,接连传来了几声爆炸声。
男主朝阳区群众的应激反应是立即记录刚才的通话内容并准备报警。但当他看到“独家”新闻两个字的时候,多年新闻从业人事灵敏的热点嗅觉立即告诉他,踏破铁鞋无觅处,天赐良机哥要火。

他淡定地告诉“每日议题”的同事不要报警,说明利害。打了一通电话给车主任,让他准备摄像人员准备开始直播。聪明的小脑瓜子已经忍不住开始畅想屌丝逆袭的美好未来了,又给前妻打了个电话,表达了重修旧好的意愿。
恐怖分子既然极端到以自我毁灭的方式来引起关注,肯定有不得不表达的诉求。作为新闻平台,男主是最能够将他的诉求公之于众的角色。所以他自以为胸有成竹大局在握。男主信心满满觉得能说服恐怖分子回头是岸,这个剧情发展会让男主和电视台成为阻止恐怖袭击的英雄,男主和车主任都很满意这个剧本。“每日议题”的同事郑某对这个发展很不理解,他的节目直接被直播篡位了,对于他一个幕后制作人来说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可以看出他心有不甘愤愤离场。


但是朴鲁圭并不是省油的灯,他深知媒体界的供需关系,猛料永远求大于供。以投奔其他电视台为筹码他得到了车主任的汇款,之后也解释到这笔汇款是当年默默无闻地事故死了的工人的赔偿金。恐怖分子把这笔钱精确到了个位数,体现他只想伸张正义,让不公得到修正,让受害者得到应有的赔偿,多一分不仁,少一分不义,加上找无车通行的时候引爆桥梁,一个侠盗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了。
随后直播如期进行,朴鲁圭说明自己建筑工人的身份,像狗一样工作了30年,生活没有任何改变。还得亲眼看三个同事为了挣两万韩元,折合人民币一百多块钱的加班费,因为设备故障坠入河里,恰逢峰会还无法进行救援。进行恐怖袭击,就是为了讨一个说法,要总统亲自代表政府向遇害工人及家属道歉。
当“让总统出面道歉”这个诉求提出的时候,荧幕看不见的地方,阵营已经开始形成了。
首先是青瓦台,政府肯定不可能答应恐怖分子的要求。一是总统人身安全无法保证,不排除有恐怖分子利用节目做钓饵企图刺杀总统的风险。二是因为向恐怖分子妥协是姑息纵容的表现,这样只会刺激更多心怀不满的人企图用极端手段解决问题。当问题衍生成为恐怖分子的时候,政府就没有选择了,只能解决产生问题的人。
其次是反恐警察。由于惯性思维我本以为政府和警察应该是一条战线的,但好像片中表现的并不是这样。政府只管表达自己的立场,不管警察怎么去解决问题,警察也为了自己方便,可以随意地编造谎言。反恐警察的目的就是消灭恐怖分子,此时最珍贵的就是时间,让他们有机会排查出恐怖分子所在地的宝贵时间。他们希望软硬兼施用任何手段稳定恐怖分子情绪,假借交涉,为消灭恐怖分子争取时间。
再者是车主任,以及其他电视台。他们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本人,只要舆论能发酵,有关注率和点击量,什么能够吸引眼球的东西都可以扔出去当祭品。当与男主最初的美好剧本被打破之后,车主任自己写了另一个剧本,就是严词拒绝恐怖分子要求,激恐怖分子引爆炸弹杀害断桥上的人质,然后出动警察将他杀死。将朴鲁圭妖魔化,借以否定他诉求的正当性,毕竟人民群众更愿意相信二分法的世界,一个犯错的人怎么会做正义的事情呢?也就是人质必须死,不作为的政府才能变成正义的。
这里是一刷的时候我觉得逻辑最不通顺的地方,车主任打字幕要求男主跟着念拒绝恐怖分子要求,然后反恐组长发假消息欺骗男主,让男主继续稳定恐怖分子情绪。男主身上戴着炸弹,进退两难自身难保还眼睁睁看着前妻坠海,奔腾的草泥马都要把他胸膛的沟壑夷为平地了。第一,车主任怎么能确定只有桥上有炸弹,激怒朴鲁圭不会有进一步的人员伤亡呢?第二,反恐警察和车主任不商量剧本的么,警察难道没有权力要求市民配合抓捕工作?第三,反恐组长不惜扯谎让朴鲁圭相信总统会来,应该还是有一颗减少伤亡的心的吧?
后来想明白了,我觉得,车主任的新剧本应该就是为了暗示政府的立场,这是政府希望看到的事情解决的方式。导演觉得直说戾气太重,就让一个唯利是图的新闻奸商拐弯抹角地直言不讳了。在这个阶段警察和政府有分歧,警察希望减少伤亡,不赞成不计后果地捅娄子扩大事态。
男主这时已经知道前妻到桥上去报道了。所以他和人质下意识地已经成为了一条战线,他会倾向于用一切手段防止矛盾激化,寻求解决方法。当他选择“要政府道歉”这一解决方法的时候,悲剧的结局其实就已经注定了。毕竟这不是一个你站错了位置还可以明哲保身的时代。

男主政治敏感度有点捉急,他一直觉得朴鲁圭诉求合理,政府有错在先,总统来道个歉没什么的,他应该是全剧唯一一个真心希望并相信总统会出面道歉的人。
比如:

他还是个天真小天使,也是真心同情朴鲁圭的遭遇,并觉得反恐警察因此不由分说要夺他姓名有失体面。

更何况朴鲁圭直接给他的耳机上了炸弹,强迫他和自己成为一根绳子上的蚂蚱。所以不管车主任怎么威逼利诱,甚至不惜抖出自己过去受贿的丑闻他都没办法改口。
收视率达到七成八,车主管荣升处长,拍屁股走人了,留下男主一个人在烂摊子里面万脸懵逼。反恐警察也找到了打电话的地方,然后朴鲁圭夜神月附体炸了作为诱饵的施工楼,正好坍倒在SNC新闻大厦上。
连大楼倾倒都不敢把屁股从椅子上挪开的男主从混乱中醒来,喜接国防部电话,打算把他当做替罪羊,引导舆论的风向,将人们的注意力从人质的死亡和政府的失职上,转移到受贿赂,剽窃新闻,与恐怖分子串通一气的男主身上。感到绝望和无力的男主,在走投无路之时想亲自抓到恐怖分子,将功补过。
而恐怖分子对男主的感情是怎样的呢?父亲朴鲁圭是少年的精神支柱,父亲尊敬崇拜的新闻媒体人,在少年心中自然也有了不容置疑的地位。他也曾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相信生活会变得更好,但只等到了信仰的大厦一幢幢倒塌。少年想为自己生命的落幕寻找一个主持人的时候,他选择了素昧平生的男主,有可能是他信仰所剩的唯一一幢岌岌可危的大楼。他在第一通电话里被男主漠视与嘲笑,之后见到男主小人得志自鸣得意的模样,震惊于别家新闻爆出男主受贿剽窃的罪行,当男主颜面扫地死皮赖脸地求饶之时,最后的这座大厦也轰然倒塌了。他轻蔑地说,你们都是一样的货色。假炸弹是对男主最初的嘲弄,也是最后的尊重。留五分钟让男主逃命,少年也仁至义尽,可以完成他最终的报复了。但是他看到男主危在旦夕的时候竟然又接通了直播,还在直播里扬言要亲手杀死恐怖分子,好奇和疑惑趋势他回到演播厅。男主在最后关头智商上线,用录好的假直播诱出少年。
看到将自己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一塌糊涂的人摇摇欲坠地悬挂在高楼上时,男主回望自己,感受到了共鸣。
男主是一个塑造得非常完整的真实的人。
在危机中,有人在谋划怎么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有人受到惊吓束手无策,有人自打算盘静观其变的时候,唯一为推动人质解救做了实质性工作的是男主前妻,她自愿提出留在桥上当人质,让恐怖分子先释放妇女和小孩。这里观众其实就能看到一个悲伤的事实了,前妻是和男主完全不一样的一种媒体人,为追求事实鞠躬精粹,为曝光真相赴汤蹈火,在危急时刻秉着人道主义精神置生死于度外。而男主,还自以为重新回到新闻部就能赢回妻子。
面对竞争新闻台对自己的指控,男主哑口无言,不知道是不是他真的问心有愧。他想当然地对成功沾沾自喜耀武扬威,为降职心怀不满忿忿不平,而选择性遗忘了扪心自问,这些东西有多少,是他应得的。
他是新闻的一张脸,一张嘴,背后的脑子却是那块闪烁着冰冷白色印刷体的字幕版。事实是一回事,怎么讲是另一回事。事实被故事代替,甚至连这故事,都不是他写的。
男主这时候才发现自己在这一盘棋中只是一枚无法自己选择可以随时被舍弃的棋子。身为主持人的他不自觉的认为自己是焦点的中心,掌握着话语权,对观众和社会充满分量。而实际上,他只是流量的傀儡,权力更迭的工具而已。新闻总部里人人都行色匆匆,谁都没有时间和耐心停下来认真倾听别人的诉求。不仅是含冤受辱的少年,导演通过男主这个角色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个完全掌控不了自己命运的悲剧的过程,展示了在庞大而冷漠的社会机器里,人人都是孤岛,人人都走投无路。不愿意道歉的,只有政府而已吗?你不会听到车主任道歉,你不会听到同事郑某道歉,你不会听到诽谤你的竞争电视台道歉,而你,也没有机会向前妻道歉。所有人都是造成悲剧的同谋,差别只是所占权重的多少而已,而当我们得不到解释,又找不到明确的可以指责的对象时,我们只能归咎于那个保证说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的存在。就是我们最相信的,它也成天强迫我们去相信的,那个凌驾于众生之上的巨大的存在。
少年中了两枪坠下大楼,成为了政府战胜邪恶的战利品。警察和政府现在共同的目的都是击毙男主了,毕竟他们多少看到了男主想要拯救少年的意图,对这个转移热点的黑料喜闻乐见巴不得只剩下他们自己的人知情,更方便解释一切。狙击手开了三枪没有打中男主,反恐部队已经穿过办公室的废墟接近男主了。

这个时候男主怎么选择呢?当敌国向你发射了足以毁灭全国的核武器,你要不要按下按钮,也向敌国发射全部的核武器呢?哪怕生灵涂炭?世界毁于一旦?
男主选择了同归于尽,一个微漠的小人物,在被社会压迫了一生之后,选择用一声轰鸣,作为自己最后的发声。

爆炸的尘埃散去之后可以看到大楼正在快速倒向韩国国会大厦。请向总统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这是一个美满的结局吧。像搏击俱乐部里相继倒塌的十一座金融大楼。粉碎的黑幕背后是废墟里的重建,只能说,还是怀有希望的吧?
道个歉,真的有这么难吗?少年A在空中进退两难的时候绝望的疑问令人心碎。而更令人心痛的是,当他选择用恐怖袭击的方式来要求道歉的时候,这个问题,就远远没有道歉这么简单了。

看完这部片子,心里很堵。它让我感到悲哀,却没有办法愤怒。
© 本文版权归 Asprinforlunch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