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爱之法则三:孩子应拒绝接受来自父母的负面影响及伤害(海灵格)
有些事情,如父母自身的债务、疾病、义务,陷入困境、遭受不忠、不公,婚姻不幸福或对某人某事的愚忠,都是父母自己的事情,不是可以传给下一代的遗产。所有这些只能局限于父母自己去承受。保护孩子不受自身负面状况的影响,是父母的责任。
当父母给出有害的东西,或当孩子接受这些东西的时候,爱就会受到伤害。孩子应该把自己和父母区分开来,认清自己权利和责任的范围,这也是对父母的尊敬,对父母的爱。
如果父母没有从他们自己的父母那里接受到足够的东西,或者父母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那么这个家庭里付出和接受的秩序就会十分混乱。父母会在自己孩子身上寻找情感满足,而孩子也会觉得有责任安抚父母。当父母像孩子一样接受自己孩子的付出,必然导致家庭中角色和功能的颠倒。而其结果不会让任何人满意,并必然地对孩子造成伤害。
孩子不应成为父母任何一方的替代配偶,孩子也不可能满足父母对配偶的情感需求。但孩子在面临以上情况时,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孩子会觉得对父母负有责任,而父母也会期望孩子的行为表现像成人伴侣一样。当家庭陷入这种模式,每个人都将痛苦不堪。孩子的付出以及安抚父母的努力注定失败,因为没有一个孩子能够满足自己父母的情感需求,填补他们的空虚。当父母的痛苦需要盲目地借助传导给孩子而取得平衡时,痛苦就会从这一代传到下一代,永无止境。
无论父母之间发生了什么,都不关孩子的事。不论父母告诉孩子什么他们之间的事,孩子都应尽可能忘记,以保持自己的心灵和灵魂不受污染。当母亲对孩子说她留在父亲身边,全都是因为孩子的时候,她并没有告诉孩子事情的全部真相,如果真的认为母亲留下来是因为孩子,孩子就太看得起自己了。
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无限的,通过受相似的苦和父母连接在一起,对他们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如果母亲情绪低落,女儿也会情绪低落;如果一个父亲酗酒,孩子也会不自觉地用某种方式模仿父亲的遭遇,并会像父亲那样在生活中处处失败。
那些表面上强烈否定父母,拒绝父母,叛逆父母的人,潜意识里却常常在仿效父母,并盲目地爱着自己的父母。这样的孩子虽然表现出和父母巨大的区别,却仍然无意识地重复父母做过的事情,并受到某些事物的吸引,从而去经历父母曾经经历过的情况——孩子因为盲目的爱,会无意识地把自己搞成最理解父母的人。
孩子有时表面上跟随父母中占优势的一方,但实质上却在跟随弱势的那一方。而且通常孩子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他们为何会这样做?因为孩子通过维护对一方父母表面上的忠诚和对另一方实质上的忠诚,他们才能维持整个家庭系统的平衡。如果孩子从一方那里得到“不要像你父亲/母亲那样”的信息,那么他的忠诚就会要求他变得更像被禁止的一方。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是:孩子通过接受父亲/母亲,而不再陷在与他们的牵绊中。
成熟的爱要求孩子放弃幼稚盲目的爱。成熟的爱要求孩子从原生家庭的牵绊中释放自己,不再重复经历父母的痛苦和不幸。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而这也是尊重父母,信任父母自身力量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