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唐之寻杜牧
丝竹轻唱,琵琶声响,瘦西湖畔,明月夜里,是谁在二十四桥,夜夜听玉人吹笙?红烛罗帐,青楼酒醒,十年一梦,赢得薄幸名存。落花满地,柳絮纷飞时节,杏花村前,踏着雨迹,借问牧童酒家何处?叹息一声,望着那古道黄昏,骑驴寻去。他挥一挥毫墨,泼溅书香,潇洒去去来来,世人敬称小李杜之杜牧。
时值西元八百二十七年,中唐衰败的烟尘已经氤氲而来。软音帘钩里的清姿妙舞,早已不复当年盛唐气象。四分五裂的破碎山河之中,有无数的枭雄称霸一方。他杜牧,一介书生,奔波于军阀幕僚青帐之下,本有心济世,不负胸中才学,却怎奈时不与君,空惹啼痕。
于是扬州城中,烟花三月绮丽绽放,一首首充满着伤婉,怀才不遇的诗歌开始流传在坊间街旁。世人只知一个少年书生,风流倜傥,千金买醉,缱绻在烟雨楼阁中。却怎知他心中凄苦,哀叹自古才大难堪用。他一伤心,一愤懑,一时兴起,便写下流芳百世的《阿房宫赋》,而其中的“后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这一句,便预言了整个历史的宿命。
谁说杜牧无情,无情只因为太多情。樽前热泪,杯酒贪欢,明日又得离别,别后又是几度秋凉。只因为太多情才能写出如此隽秀诗句“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天生杜牧,并非是杜牧的错,而是时运不济,时代使然。倘若仍旧是大唐盛世,万国朝宗,长安城内华清宫中,又怎会少得了他的身影?那世上又多了一个济世能臣,少了一个诗酒浪子。
不错,从心而言,杜牧本质上就是个诗酒浪子,他的诗中便有一句“落魄江湖载酒行。”他幕居四方,靠文字留名青史,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清人有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得苍桑句便工。”沧海桑田,世殊事异,杜牧的悲苦,却化作诗魂,留在了后人的心中。
其实他原本明白自己的宿命,纵然身俱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终究也只是一刻春宵,一纸文章,当不得酒钱。待明日却要辗转他乡,漂泊天涯,纵然多情,却难深情。纳兰容若一句“情到多情情转薄”,连着古龙笔下的浪子,终归也还是这样吧 。
千百年后,杜牧的故事早已久远,中唐的气象也嫣然杳无踪迹,可是他的诗却依旧朗朗上口,经久不衰。他带着我们穿越时空的迷蒙,去卧看牵牛织女星,去寻觅古老的江南巷陌,踏遍春风十里扬州路。
他虽已作古,可他的梦和经历却仍旧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