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复旦陈正宏读《史记》04 殷本纪 下
史记卷三 殷本纪第三
1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
纣王一方面是个人才,聪颖过人,勇猛无双。又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听人劝,骄傲自满。同时又贪图女色美酒。
我觉得,如果我是帝王,拥有这样的权力,估计纣王是个很好的榜样。人活一世,贪食贪欲,实在是最直接快乐的!那些能建千秋功业的帝王,他们贪图的,不在食、欲,而在天下,继而天下的臣民间接的过上了好日子。
2 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太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太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
同样的历史事件下,不同的选择意味着什么?
一是比干,曰守,以死相谏;一是箕子,曰逃,避之为奴;一曰太师、少师,曰立,另择明主。
民有比干,为民之幸。纣有比干,为王之幸,奈何纣已疯狂!
如果可以选择,我做比干吗?不会,不如另谋明主。
如此想来,比干留史!因其有大仁义,有大爱。
04 《殷本纪》:什么是革命,革谁的命
作为中国传统“革命”的两个公认的范例,所谓“汤武革命”,都与殷商时代有关:一个是汤灭夏桀,一个是武王伐纣。商朝的建立,以汤灭夏桀革命为始,商朝又以武王伐纣革命而终。
由汤灭夏桀的两件事情,可以看出成汤的绝对自信和霸气。一是成汤起义,给老百姓做政治动员的场面:夏桀自取灭亡,成汤乃顺从天命;天下人从者,则顺;凡不从者,绝不宽待。一是对夏赶尽杀绝,意图“迁其社”。
武王伐纣中,纣王投火自尽,而武王砍下了纣王的头,并且挂在了象征商朝特定颜色的白旗上。
“革命”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本意是实施变革而顺应天命与人事。但汤武革命的实际,尤其是武王伐纣,客观上使革命变成了革除暴君之命。所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被默认的意思,就是用暴力手段推翻前朝在道义上已经失去正统资格的暴君,由此生出一种并不恰当的简化说法,就是“以暴易暴”。
以上
2018.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