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个人阅读史十佳
查看话题 >我的个人阅读史十佳
对书有特殊的感情,小时候家里的书少的可怜,印象中只有三本:《千家诗》、光绪年间的一本《易经》、《今古奇观》,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前两本过于枯燥,所以《今古奇观》最后就被翻成了海带的样子。
缺少什么就渴求什么,后来就买书成瘾,积书成灾,慢慢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家里床头、床底,甚至厕所里都摆着本书方便时时翻阅。媳妇经常问,你不当老师不事写作,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费钱费力。往低了说,读书这事总比吸烟酗酒嫖娼好;往高了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最好的化妆品,可以让人脱离低级趣味,在大家都关注地上有没有五毛钱的时候,你却在抬头欣赏星空和月亮。
数目众多的书里喜欢的可不止十本,但是硬要选的话也可以选出来。用卡尔维诺的话说,这些书是经典,是经常——几个月或一年——就会拿来重读一次的。
1、《史记》
占据金字塔最顶端的,非司马迁莫属。太史公有卓越的历史观,他不但写了皇帝,还写了游侠,写了商人……。他的文笔也是一流的,千载而下,虎虎生风。当然还是要读文言,假如翻译成白话,就没什么意思了。
2、《易经》
假如古籍里只选两本书,除了《史记》外,我会选《易经》,主要关注易理,不重易数。易经的各注本收了好几个,最喜欢还是高亨注的这个。高亨是学者,考究严谨,不像今天的一些假大师,完全不知所云。
3、卡尔维诺
我爱卡尔维诺,音乐与诗歌的韵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高超的文字操控能力,他都有。《马可.瓦多》、《我们的祖先三部曲》,《看不见的城市》、《帕洛马尔》、《寒冬夜行人》,都喜欢。
卡神本来就是编辑,语言功底炉火纯青,加上他阅书无数,给他想象力的发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一个把读书笔记都能写成一个几十万字长篇同人小说(《疯狂的奥兰多》)的人来说,即便读不懂他,也没有人说他的作品不好,而是承认自己理解力有问题。
4、司马辽太郎
司马辽太郎是司马迁的死忠粉。他也确实从他的偶像那里继承了一些风格,比如对风土人情的重视,比如从不会把一个人从生写到死。推荐《项羽与刘邦》,没有一个中国人把这段历史写的那么好,唯一不满的的就是写项羽的一段神话了,感觉像日本动漫里的英雄,闪着金光。继续读《新史太阁记》、《丰臣家族》、《坂本龙门》。读完了你会发现历史是一个横跨几百年的大的因果,假如丰臣秀吉有孩子,那么历史很可能就不一样了。
5、杰弗里.阿切尔
阿切尔绝对是约瑟那样的传奇人物,名校毕业,年轻时体育很好,中年从政成为议员,获爵位,假如没出意外可以稳稳的成为伦敦市长。及至后来做假证入狱,爵位被收回,天上地下,妙的是后来竟华丽转身为畅销书作家,欧美世界家喻户晓,又上人生巅峰。在人生低谷的日子他从未抱怨,即便在狱中也也没闲着,写了好几本《狱中日记》。过山车一般的人生,也只有他这样的人能驾驭。
阿切尔喜欢同时写两个人物,他小说里的女性都很完美。《报业巨头》、《凯恩与阿贝尔(该隐与亚伯)》、《豪门之女》、《光荣道路》、《生而为囚》,《克利夫顿纪事》系列都都翻了好多遍。
6、《红与黑》
对经典作品有偏见,读的很晚,在适当的年龄翻开一本书真是幸福的事情,假如年轻时读它会觉得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偷情故事。书是好书,司汤达将感情、历史、社会有机的糅合在一起,奈何没有一个理想的中译本。初读张冠尧译本,实在读不下去,很多不通的地方,无奈换了罗新璋译本。
7、《抉择》
高德拉特是toc的创始人,哲学家,物理学家。就算你不搞生产管理,甚至不搞管理,都可以从中获益。“固有简单性”的概念对我冲击特别大。
8、《教父》
不多说了,这书成就了太多人。这是作者的创作高峰,此后再难超越。读的时候精彩片段都做了笔记,老头子的名言也一一记录,这是我们男人的圣经。
9、《处世的艺术》
葛拉西安一定是个社会经验丰富又善于总结的人,奈何把真相写出来的人都过得不好。几百条处世经验,每条都值得好好琢磨,实践。据说丘吉尔年轻时也喜欢这本书。
10、《杀死一只知更鸟》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甚至充满恶意,但孩子们仍然要成长,要心向善良。这书超越了成长小说的范畴,个人感觉比《偷书贼》和《安吉拉的灰烬》都好看,哈珀.李有一种冷冷的幽默,文风也无可挑剔。